第三章“潇洒哥”费祎的快意人生
西蜀盛产贤相,诸葛亮、蒋琬、董允、费祎并称“四英”。这四位都是劳模,国内有口皆碑,甚至连对手也服气。劳模最好的结局莫过于积劳成疾而亡,这在诸葛亮、蒋琬、董允身上得以充分体现,惟独费祎,死于非命——遭行刺身死,不得善终。
陈寿评价费祎“宽济而博爱,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是以边境无虞,邦家和一”。看起来,这基本就是一个曹随萧规的角色,类似曹参,费祎的品行、操守、举止也很出色,但是“未尽治小之宜,居静之理。”(陈寿评语,费祎还远未达到威震一方,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以无为求有为”的境界)无疑,这点破了蜀汉政权的尴尬:诸葛亮穷极一生落得个“过劳死”,费祎能力中庸,能恢复汉室吗?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蜀汉偏安一方。只是命运给不了费祎以及蜀国过多的偏安岁月,费祎也为自己的真性情付出了代价。
其实现实中费祎这样的人并不少见,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待人接物豁达潇洒,身边不乏拥趸,有点一呼百应的意思。然而他们又因为不拘小节、行事不够慎重,酿成悲剧,让人扼腕。天堂和地狱,有时只相差一步。
《三国志?费祎传》里面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诸葛亮南征孟获班师,文武官员去郊外数十里处迎接,费祎作为黄门侍郎也参加了此次欢迎仪式。简短的叙话后,诸葛亮回城,其他官员均是骑马,唯独费祎,诸葛亮让他搭自己的车。黄门侍郎不过是宫廷事务的联络员,现场多是比费祎职位高得多的官员,诸葛亮单单邀请了他,其中的含义太明白不过了。
历史这点事,由于时间久远,允许构建任何想象,你也可以猜测是费祎这人喜欢阿谀奉承,很讨诸葛亮喜欢。但是从其他关于费祎的记载看,他确实很有“料”。
费祎原籍荆州江夏郡人士,从小没了爹,依靠族父费伯仁生活,由于老费的姑姑是刘璋的母亲,刘璋还认了老费家这门亲戚,费祎也跟着费伯仁跟着入蜀游学。不久刘备占领益州,费祎脑瓜转得快,觉得重新洗牌的时机到了,没挪窝。事实证明,年纪尚轻的费祎赌对了,很快,他就与汝南的许叔龙、南郡的董允一起登上了“蜀中三才子”的榜单,风头很盛。
不久,蜀汉重臣司徒许靖死了儿子,董允和费祎商量着去吊丧。年轻人才出来混,买不起车,那时候又没有租车这一行当,幸好董允有个厉害的老爸董和——官拜掌军中郎将,和诸葛亮同为内阁成员,连刘备都十分尊重他。自己的爹,借辆车还不好办?哪知老董一向廉洁奉公(“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幹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三国志?董和传》),扔了一辆二手车给两个年轻人——还是鹿车。董允傻了眼,费祎倒很淡定地从前门上车,一路上谈笑自若。到了办丧事的地方,包括诸葛亮在内的各路高官都在场,一个个鲜衣怒马,董允见了,脸上有些不自在,费祎却像个没事人一样谈笑自若。董家的车夫回来后把两位公子的情况告知老董,董和把董允叫到跟前一顿说:“我之前一直没弄清楚你和费祎哪一个更优秀,从今天以后,我算明白了。”
董和家教严,对后辈要求高,人之常情,董允也未必有董和说得那么差,他好歹最后也做到了侍中、尚书令,后主刘禅对他十分敬畏。但无疑费祎在综合素质上更胜董允一筹,董允担任侍中的时候,费祎是大将军——蜀国的二把手。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早年的费祎已经能做到“喜怒不形于色”,行事说话很有风度,这种人的确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这一点,诸葛亮比我们看得更清楚,没过多久,就让费祎进入行政系统,参与具体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