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话三国:小人物的腾挪与算计
2869400000010

第10章 有一种真诚叫坚守

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给黄权下过这么一首判词: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堪叹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见第85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所谓“紫阳书法”,是一个巧妙地借代,宋人朱熹别名紫阳,其笔法被称为“紫阳书法“。在《资治通鉴》里,对三国史事均是以曹魏纪年为正统;后自朱熹开始,改据蜀汉纪年。紫阳书法在这里是史家记录的意思。)罗贯中这首判词代表了封建正统观念,对“愚忠”的强调和固守,却未必能道出世人对黄权遭遇的同情。

黄权在刘璋手下,官不过秘书,言不听计不从,他凭借优秀的职业操守得到了刘备的青睐,自己也心甘情愿为他效命;在刘备手下,黄权披肝沥胆,献计献策,尽管有些建议并未被采纳,老板却依然信任他;归降曹丕后,史书上也未曾记载他为曹魏政权立过什么功劳,朝野上下依旧是一派溢美之辞,那只能说明,黄权的操行是很过硬的。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黄权“弘雅思量”。意思是黄权的志趣和度量都非常高雅。

《周书》说得很客观:“黄权归魏,良史称其盛烈。事有变通,今其则也。”“事有变通”,几乎就是一个辩证的观点,不可谓不体谅啊。

蜀人杨戏在《蜀汉辅臣赞》中称赞黄权:“镇北敏思,筹画有方,导师禳秽,遂事成章。偏任东隅,末命不祥,哀悲本志,放流殊疆”,几乎就是对黄权一生的评判:这个人能力不错,只是命不好,实在让人同情。

就连一向挑剔的司马懿也在与诸葛亮的通信中提及黄权:“黄权是个非常爽直的人哪,我和他每每谈及足下,他都是不带半分虚假的赞美。”(黄公衡,快士也,每坐起叹述足下,不去口实。见《资治通鉴》)

在这里,我们可以总结说:黄权这个人,总体而言是非常优秀的,虽然与孟达一样,两度“跳槽”,然而他不恃才放纵,不浮躁,不妄言,低调做人做事,这种人,尽管不能从一而终,落得个“不忠之臣”的名声,史家却依旧推崇赞美他。至于罗贯中的观点,那是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兴起后,三纲五常成为道德教条的直接后果,以理杀人,让无数个黄权在历史的望乡台上忧伤不已。

最后,笔者以一段话作为本章结尾,裴松之在《三国志·黄权传》中做注:魏明帝问权:“天下鼎立,当以何地为正?”权对曰:“当以天文为正。往者荧惑守心而文皇帝崩,吴、蜀二主平安,此其徵也。”窃以为,这句话几乎就能概况黄权的品行与见识了(聪明如你,一定能够明白这句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