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41

第141章 因君而贤惠

“胡婶,我有事情和您说。”第二天一大早,文慈叫住了正预备洗尿布的胡婶。“唉”胡婶应了。文慈同她一道坐下。“家里也忙”文慈不忍心的开了口。她倒不是怕胡婶走了,自己辛苦。只是胡婶自小看着她长大,从来就很疼她,如今一把年纪的跑来,为的就是可以帮帮她,她却要负老人家的好意。想来,胡婶心里定是不好过的。

“不忙。孙子都大了,你胡伯身子也好,就是老念叨你。”“本来,太太是想让别人来的。我说我想来。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都知道。”胡婶说着就要去打水。“您歇着。”文慈拉着她。胡婶见她面有难色,又想到谢兰见到自己时的脸色。一时明白几分。就问“是不是我来了,亲家太太,亲家姑奶奶不高兴?”文慈忙“没有。”

胡婶“不要瞒我,我活了这么大年纪,如果这么点事情都看不出来。那还不白活了?”文慈一时说不上来话。“我晓得,她们一定是觉得我来了,她们面子上不好看。”胡婶四处望望,见没人就压低了嗓门“这话我原不该说的。也真是的,我们沈家都不计较,她们计较什么?就只当是小姐的陪嫁好了。有什么过不去的?就晓得面子,让你受罪。你是别人家的女儿,她们不心痛。还不许你爹妈心痛啊?”

胡婶越发说的激动,声音也大起来。文慈怕人听见,急了只道“您别说了。”胡婶压了压嗓门“就是看着姑爷还不错。怕你难做,要不我今天就去和她们闹上一场。你可是我们沈家的小姐。是先生,太太捧在手心里长大的。看她们过不过的去?”

文慈笑“我就知道胡婶最疼我。”胡婶“就知道拿好话来哄我。”“看着你这个样子,不要说先生太太。就是我和你胡伯也难过。”“好了!胡婶,不说了!天还早,等下吃了早饭,我送您去码头。到家,替我问家里人好。”文慈笑嘻嘻的拉着胡婶的手。

“就要赶我走啊?”“哪里呀?您以后要是想我,可以常来看我。”“那我也要洗完这尿布再走。”“好!我们一起洗。”两个人一齐洗起尿布来。文慈就和小时一样,不停的撒着娇,哄着年老的胡婶。闹得胡婶又是笑又是嗔的。

胡婶告诉文慈其实她刚一回来,沈母就怕谢家事情多。恐她吃苦,想着雇几个人来谢家帮忙。只是沈父不同意。

“先生还说了这么一个故事。”胡婶一边想着一边说起来“说是在古时候,有一个很好的人,娶了一个很贤德的媳妇。媳妇嫁过去,带了很多的嫁妆和随从。可是那位新姑爷见了很不高兴。后来这个好媳妇就让这些随从都回去了。她的丈夫这才高兴,自此之后夫妻两个过的很是恩爱。”“先生还说,做人就是要向这些贤德的先人学。我还真是弄不懂,这有什么好的。娶个媳妇回家,多带些嫁妆不好么?”

文慈听了笑笑“这个是鲍宣妻的故事。”胡婶“对!对!对!还是我的文慈小姐晓得的多。”这个故事,文慈年幼时就听父亲说过。

文慈想,自己虽然比不上少君的贤惠,沈家也比不上少君娘家的富有。但先人的贤德还是应该铭记的。心里想着好人就能学成好人。(不知祖,不成人。后世的人最大的悲哀就莫过于传统文化的断层。这些传统的美德故事,在后世又还有几个人知道?想学好,都不知道该和谁学?该从哪里学?)

谢华虽比不得先人。但到底是真丈夫,自小就是极其要强的。他如果想通过婚姻得到好处,那当日他为何不迎娶何司令的表妹?他之所以和沈家通好,除了文慈以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沈父。他一只认为沈父是个谦谦君子,宜师宜友,还是位好父亲。沈家的诗书传家是他最喜欢的。

“弟妹”谢兰抱着战东出来。“大姐”文慈站起来。胡婶也跟着站起身来。谢兰看着胡婶。胡婶连忙“亲家姑奶奶好”。谢兰“好”。

文慈“正要去和妈还有大姐说。因为家里有些事,胡婶今天要回花溪去。”谢兰听罢狐疑的看着胡婶“是吗?怎么这就要走?”

胡婶看看文慈回道“家里托人带来口信,有些事。”谢兰笑笑,很是满意“原来是这么回事。我还怕是我们谢家怠慢了。”胡婶“哪里的话?”谢兰“这么一说,弟妹”谢兰看向文慈“我们也不好多留。”文慈笑“大姐说的是!”“那吃过饭再走。”谢兰嘴上说着脸上却是一副“这还差不多”的样子。胡婶忙谢过。

饭后,胡婶向谢母辞行。谢母听胡婶说了缘由,也没有挽留。只说“这些日子,有劳了。”又让文慈拿些礼物给她。胡婶谢过。

文慈送胡婶到码头。胡婶竟哭起来,只让文慈保重。有事给家里去信。文慈应着,也很舍不得她,等船开出老远,方才回来。

胡婶走了,谢兰没住几天也回家去。文慈又和从前一般的忙起来。幸而,谢母的病大有起色。文慈长舒一口气,放心不少。

沈母见胡婶回到沈家。万般的不悦。还要再派人来谢家。沈父见了便说“嫁到人家家里,就归人家管。你再这么闹,叫她们婆媳姑嫂的以后怎么相处?”

沈母“就你要面子,女儿吃苦受累的,你看不到?”沈父“你说的什么话?文慈不是我的掌上明珠啊?”沈母“不行,我得给汉英写信去。我看他怎么说?我一个宝贝似的女儿。交到他手里,就是这样的?”“不许去”“我就去”两个老的争执起来。最后,沈母到底还是托人给谢华去了封信。老夫妻两个为此闹得很不愉快,好几天互不搭理。

后来还是娃娃说“她们不高兴,派人过去帮忙。我去给姑姑做伴,她们总是没话说的吧?”沈父沈母想想也是。可是沈母又心痛孙女。说“我已经赔进去一个女儿,还要再扯进去一个孙女。”娃娃听了这话只觉好笑。沈父也说“又在胡说!”沈父沈母考虑再三。最后还是让胡伯送娃娃到黔江来。

谢母对娃娃很是喜欢。一来就只让她住下。这日,娃娃陪文慈上街去找奶粉。战东食量大增。谢华托人从长沙带来的几罐不到一个月就吃的精光。后来沈母托人弄到几罐,又快没了。文慈急了,就想着到街上再找找看。奶粉在民国时期的湘西,绝对是稀罕货。哪里买的到?

“听说,北门附近开了一家洋行,是一个从武汉来的老板开的。我们去看看。”娃娃提议。文慈“好”。她们一道朝北门走去。

来到北门果见一家名为“小上海”的洋行,正披红挂绿,像是刚开张不久。文慈,娃娃进到里面,东西倒是蛮多的,衣服,饰物,吃的,用的应有尽有。客人也不少,只不过大多都是光看不买。

文慈的目光在货架上搜寻着。“有奶粉没有?”她问。“有”一穿长衫的伙计应着,走上前来。文慈“拿来,我看看。”伙计一听便拿出几罐给她。文慈接过其中一罐看起来。这里是上个世纪的30年代,没有保质期,也没有生产日期,她们一时不知道该怎么选?

“大师兄,老板叫你上去一下。”一个伙计从楼上下来冲着正在招呼文慈的伙计道。“那您先看着。”他和文慈说了一声传身上楼去。文慈应了一声,又换了一罐看着。

那大师兄伙计上到楼上。一白衣公子正悠闲的喝着茶。“少爷,您叫我?”“嗯”他放下茶杯。“楼下那位小姐,要买什么?”“楼下有好几位小姐,您说的是哪一位?”大师兄问。“蠢才!少爷问的当然是穿粉色旗袍,白皮鞋的那位。”旁边跟班的小厮说罢很讨好的看着他主子“少爷,您说,是吗?”白衣公子拿扇子拍了他一下笑“就你知道。”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