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26

第126章 悲喜电文

“妈妈”其中有个妇女带着两个四五岁的孩子。小家伙们可能是饿了望着街边的包子铺就不肯动。他们的母亲有些为难的看了包子铺一眼,哄着他们说“乖,先去给爸爸发电报,等会我们回家就吃饭。”俩孩子眼巴巴的看着热气腾腾的蒸笼,小嘴抿了抿,咽咽口水却还是很懂事的点点他们的小脑袋。

文慈走在前面见到此番情形,心头一酸。回过头来对包子铺的老板说“给我一笼。”两个孩子看着她。文慈冲他们笑笑拿了两个给他们“先吃着。等下发好电报,阿姨再请你们去吃饭好不好?”

两个小家伙有些迟疑的看向他们的母亲。他们的母亲不好意思的笑笑“夫人,这”文慈“没事,先让孩子吃。”他们的母亲这才笑着和他们的说“夫人给的,就吃吧。还不谢谢夫人?”

两个孩子“谢谢夫人!”文慈笑着将包子放到他们手里“不用谢,不过你们得叫我阿姨。”两个孩子“谢谢阿姨!”文慈“快吃。”两个孩子接过。大口的吃起来。文慈心酸不已“不急,慢慢吃,还有。”孩子的母亲感激的看向文慈。

文慈脸上笑着,心里越发不是滋味。她们的丈夫跟着自己的夫君出生入死,但是他们的孩子却连顿包子都吃不上。

文慈看着妇女们“姐妹们来吃包子。”妇女们应着,不一会那一大笼屉的包子就没有了。看来她们都还没有吃早饭。文慈看着心里越发难过。

是这些朴实的妇女支持着她们的丈夫在前线奋勇作战,而她们丈夫的英勇不仅保证了自己丈夫在前线的安全。也保住了眼下的这半壁河山。她们和她们的丈夫才是民族真正的脊梁!

她们吃苦受累为了自己的家庭默默付出,不图名不图利几乎没有什么要求。最大的愿望只不过是丈夫可以活着回来,孩子可以长大成人。在她们身上体现的是我们中华妇女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是这些朴素,温顺而又坚韧的妇女传承着我们伟大的民族。

可是就因为她们能吃苦,所以就让她们吃苦,因为她们温顺就可以无视她们的存在?她们是母亲,她们是妻子,她们是女人。是在为家也是为国的伟大女性,民族的功臣。凡是有良知的人,怎么可以任由她们和她们的孩子吃苦受罪,甚至饿肚子?

在电报局,文慈将她们丈夫寄回来的信收集到一起。她给208师发去的第一封电报就是这一长串的姓名以及他们所在部队的番号。她让师部的人先找到这些人。最后她署上自己的姓名“谢沈文慈”。

在一片“滴滴答答”的发报声中,妇女们不可思议的不约而同的盯着发报员快速动作的手。那杀猪过年的妇女还在问文慈“夫人,这个真的很快吗?”文慈“很快。”

两个孩子也跑过来问“阿姨,我们很快就可以收到爸爸的信对吗?”文慈摸摸他们的后脑勺只说“对。”

很快有电报传回来,说这些人很快就会找到,请示师座夫人有何指示。文慈就写上一封很短的电文让发报员传过去。在妇女们惊叹和期待的眼神中,文慈将她们原先请书信先生写好的信一封封的按姓名番号传过去。

约莫半小时之后,在她们丈夫各自所在的各团部或者208师的师部。不断的有电文传回,发报员不断的收着。文慈接过第一封回电看看就问“蒋志有是谁家的?”“是我!”一妇女高声应着。文慈把电报给她“这是你的。”妇女憨憨的笑着“我不认得字。还请夫人念一下。”

文慈“那我念了?”众妇女都催“夫人,念吧。”于是文慈念道“我今在长沙,你无需挂念。上次作战,我和志安炸毁日本人坦克一辆。得师座亲授军功章一枚,并将我二人一同升为军士。”

“这军士是什么?”志有媳妇问。文慈还没有说话就听杀猪过年的妇女笑“就是升官了呀!”“真的吗?”志有媳妇不敢相信的看向文慈。文慈微笑“是。”“哎呀!那我可得回去和我公公婆婆好生说说。他们准高兴。”她说着还作起揖来只说“菩萨保佑!我们家祖坟上也冒青烟哩。”看的其他人都笑。

“蒋友平”“我家的。”那两个孩子的妈应道。文慈就又开始给她念信“得知家中安好,我很高兴。红儿,蓝儿,应已长高。我很想他们、、、、、”两个孩子听着父亲的来信,脸上先是笑着后来就要“爸爸”文慈和众妇女不禁心中发酸。

接下来“刘七”“贺才远”、、、、、不住的有电报传来,文慈一个人念已经来不急。娃娃就上前帮忙念。电报局里满是她们的笑声,其中亦会有叹息声甚至轻微的哭泣声。她们的笑,她们的叹,她们的泪,同病相怜文慈都理解。

“怎么样?大家都得了没有?”文慈问。众妇女每人手里握着一份电报一齐应道“得了”。文慈“那好,我们一起去吃饭。”众妇女“好!”看来今天是她们极其开心的一天。

她们刚要走出门,发报员叫道“谢夫人”。文慈回过头“什么事?”发报员手里拿着一封电报笑笑“夫人还有您自己的。”娃娃将头凑到文慈耳边调皮的“还有你自己呀,你怎么把自己给忘了?”文慈瞪了她一眼。娃娃就吐吐舌头做了个鬼脸。惹得众人大笑。

文慈刚要去接电报,却让娃娃一手夺了去“我先看看”她叫着还大声念起来“别人都知道给自己的丈夫发电报。为何你,人已到电报局,也不晓得给我发来一封?甚怒!”众人听罢大笑。

娃娃故作惊恐的“不好!姑父生气了,这可怎么办?”文慈“给我。”她夺过娃娃手中的电报一看可不是这么几句话?娃娃眨着她那双大眼睛很犯愁的“怎么办啊?”

文慈笑笑用手中的电报往她头上拍了一下“怎么办?就告诉他我回去了。让他怒他的。”文慈说着就和众姐妹一道走出门去。娃娃“还真就这么发过去?”文慈回过头“就这么发。”众妇女看着她皆笑。

“哎”娃娃叹着气摆出一副很无奈的样子。然后更无奈的对发报员说“就这么发吧”发报员还真就那么发了出去。文慈忙跑回来问“发出去了?”

发报员点点头很认真的“发出去了。”娃娃“怎么后悔呀?”文慈“去”不一会就又有电报传来。娃娃接过瞄上一眼笑“还是你自己看吧。”

文慈接过看去“可真气乎?吾妻勿气!严冬已至,多多注意!”文慈看罢笑笑,用笔在纸上写到“家中安好,夫兄放心,天冷风寒,吾夫自珍。”写罢递于发报员,发报员看着笑笑就发了过去。

文慈谢过,又付了钱。然后和众妇女一道离开。文慈请她们用过饭,带她们到谢家认门,告诉她们以后有困难可以来找自己。

这不是客套话。文慈觉得她们的丈夫跟着自己的丈夫在战场上拼命,自己是该照顾她们一些的。谢家虽不富有,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自己的日子再不好过,也比她们强些。

为了丈夫,自己这么做也是好的。谢母也很是赞同,她们走时,谢母还送了她们些钱粮。本来她们都不肯收的,不过她们婆媳盛情难却,再加上自己家里实在困难就都谢过收下。

文慈和娃娃送她们到城外。在城门口文慈给两个孩子买了个风车。目送她们步行或是乘船而去。

“少夫人,这里有一封电报。刚送来的说是很急。”这日文慈从外面回来,刚一进门,张妈就递给她一封电报。文慈隐隐的感到一丝不安。拆开一看,脸刷的一下子变的惨白。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