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19

第119章 浪漫守候

谢兰已经抱着战东到老宅里去。谢母继续给文慈讲着“离泉”的故事。故事本没有什么离奇。最早的时候叫“梨泉”就是因为这泉水是从老梨树下涌出来的。

后来也不知道是谢家哪一辈的祖宗给改的。也不知道从哪一辈谢家人开始,每一个嫁入谢家的媳妇,每一个远行的谢家子孙在进门或者出门候都必须喝上一口这井里的水。

“这是祖宗留下的东西。新媳妇嫁到谢家,喝上一口谢家的‘离泉’水。意为已经离开原来的家,身体里有了谢家的东西,从此生生世世永远的融入谢家,与丈夫与谢家永不分离。将要远行的游子,在离开家的时候喝上一口‘离泉’水。不管走到哪里?就都会记得回家的路。祖宗的魂也会跟着他,保佑他!我们每一个谢家人就犹如这泉眼里涌出的滴滴泉水。虽然要离开泉眼,流向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永远都在这里。”

文慈听着婆婆的话,望着连绵不断的‘离泉’水。思绪万千。这泉水从矮墙的出口处流出。在梨园里汇成一条细流,这细流顺着窄窄的水沟,往梨园外流去。

流出梨园汇入沅江。而沅江是要注入洞庭湖的,而洞庭湖连着长江,长江最后流向的是太平洋。难怪说天下的水都是一体的。

“因为我们谢家人的身体里都有‘离泉’水。所以不管走到哪里。我们在家里的人只要站在这井边喊喊亲人的名字。他都会听得见。”谢母笑着同文慈说。

文慈“那我现在就叫他?”谢母点头。文慈就蹲在井边望着不住往外冒着泉水的泉眼喊道“华哥!华哥!你听到没有?”谢母“他听到了。”说着自己也喊起来“汉英,汉英,儿子!”婆媳两个在井边喊了好久。

这种心领神会的解除思念之苦的办法,不知道被谢家多少代的女子用过。谢母来到谢家将近四十年。在这井边喊完丈夫喊儿子。从妙龄女子一直喊到花甲老妇。然而对于文慈来说,这样的日子还只是开始。

这当然不只是她们婆媳两个人的命运。千百年来有多少中国女子就是这样异曲同工的靠着各种各样的“井”渡过了她们的青春岁月乃至整个人生。

这样日子是寂寥的,却也是浪漫的。因为心中有了那个可思可想的人儿。这远比那种在闹哄哄的红尘中,一个人冷冷清清,寻寻觅觅不知何处是归宿的日子要好的多。

最起码在这样的日子里,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自己等的是谁?文慈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她在贺敏的时代里已经寻觅了二十五年,那样的日子,她只知道自己在等待。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等谁?就像在茫茫沙漠里失去了方向。只是为等待而等待,眼前看不到一点点希望。

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方向。她的等待就像一条道路,最终会带她去到她想要去的地方。这条道路的另一端就是幸福。贺敏的等待有望还是无望,谁都不知道,连她自己都没有底。只好去相信是有望的,那个时代有很多的女子应该都是有过这种心情的吧?

眼见年华无情的流过,心中期盼的人儿却迟迟没有出现。可是又放不下自己的初衷,于是只得再继续无望而望的望下去。谁也不知道结果。最后不敢再有希望却又如何舍得绝望?

现在文慈的等待是绝对的,最起码在她的心里是绝对的,等他打完仗就会回来,到她身边来。兑现他对她一切的承诺。

在贺敏的时代里姐妹们都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都不要相信男人那张嘴。”不过文慈相信,这里的女人们大多也都相信,相信她们的丈夫会兑现他们的承诺。

因为他们是男人,男人说话从来都是算话的。几千年来都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食言的,但那是要受到社会谴责的。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陈世美。最后不是也让包青天砍了脑袋?这就是传统与道德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比法律还要管用。

我们这个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很多专家都说是没有法律的。但是就是在那样没有法律的漫长岁月里。我们的先人的社会也还是有秩序的。因为他们有传统有道德。

传统是什么?它就是人们祖祖辈辈留下来已经成为了习惯的行为甚至是思维。在这个社会生活的每一个人都要遵守,否则就是离经叛道,在这个社会就不会被接受。那自然就难以生存。

比如不孝父母,比如抛弃糟糠。有几个不孝子或者负心汉得到善终?道德是做人的规矩,什么做的,什么做不得?这种尺度存于人的心间,从心里约束着每个人的行为。

这种约束来自于心,当然是有效的。哪怕这件做不得的事情,不触犯法律,做了不会受到惩罚,也不敢做。因为首先自己的心里就过不去。所以有人说“不犯法的,不一定是好人,犯法的也不一定是坏人。”

就像一对男女未婚同居,如果是因为这个男子负心不想再要这个女子。男子就可以毫无愧意的正大光明的离开她。女子希望可以得到补偿,可是在法律上却不能。因为在法律上同居和结婚是不一样的。这时候的法律倒是给负心汉找到了解脱的理由。

没有道德和传统的社会是可怕的。法律是死的,人却是活的。人这个东西最聪明。“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反过来“欲逃此罪,何患无理?”人还是有信仰好,有信仰就知道怕,是从心里知道怕。信佛怕报应,信鬼怕鬼敲门,都不敢做亏心事。

文慈不停的喊着,她相信丈夫一定可以听到。原来相信也是一种幸福。等待也可以如此浪漫。相信,等待!不疑你待我的真心,我愿意在此地守候。你一定会回来。此刻的我真的相信这世上有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眼前流不尽的‘离泉水’,以及在这泉边等待过的历代的先人们都可以为你我作证。先人们在此可以等到幸福的归来,我也一定可以。因为这是我们的传统,而你和我都是那么的传统!我爱这传统的浪漫,情愿这传统的守候。

文慈笑着看着这传统的浪漫流出梨园,想着它会流进沅江,注入是洞庭湖。洞庭湖,他就在那不远处。而这传统的浪漫还可以汇进长江最后流遍全世界。

很多年以后,在一个梨花灿漫的春日,一名年轻的女子。穿着素色的旗袍,盘着头发,乌黑的头发上落有几片梨花花瓣,她的胸前佩着白兰花,坐在“离泉”边的石板上吟着古老的诗,就像是在和心上人说着悄悄话。

“离泉”水依旧在她穿着白色高跟鞋的脚下载着洁白的梨花花瓣涓涓的流过。她依然还在坚守着她那早已融入骨髓的传统的爱情和浪漫。她相信自己和他早已融为一体,永世不相离。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