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14

第114章 婆媳交接

“文慈,来。”谢母抱着战东拉着文慈朝后院走去。还未进门就有一股清香迎面而来。文慈跟着谢母进到后院,几株白兰花正竞相开放。

谢母“这是我前年托人从重庆带回来的,五株只活了这三株。”文慈看向谢母感激的笑“真香”。

谢母“你喜欢就行。说来也怪,去年这时候一朵花都没了,今年却还有这么多。”

张妈从屋里出来“这就叫心诚则灵。老夫人每日都盼着少夫人可以回来看看这些花。如今少夫人回来了,它们能不开着吗?”谢母“就你懂!”

文慈听完张妈的话,知道婆婆费的心思就说“谢谢妈!”谢母看着她“谢什么?这孩子。”文慈笑着摘下一朵闻闻很陶醉的“真得好香!这是我见过的最香的白兰花。”谢母满足的笑笑。笑的就跟白兰花一样的纯洁。

这是一座极为雅致的小院。有大小三间青砖瓦房,屋檐下植有一株很大的芭蕉。谢母告诉文慈“芭蕉树后面是汉英小时候的书房。他最喜欢坐在窗台下读书。还有那个葡萄架,是几年前我们把这老宅子赎回来时。汉英自己搭的。你看看是不是和花溪那个一模一样?”

文慈望去,可不是。就连架子下那套石桌石椅,从石材到样式都和沈家院里的一模一样。文慈“是”。

“还有了。”谢母拉着文慈兴冲冲来到墙角,那里有几株翠竹,竹旁种着一棵梅树。梅树前支有一个秋千架,下面是已经微黄的一小块草地。

谢母“这竹子和梅花都是汉英小时候就有的。前年他回来,不知道他怎么一下子就想起来要在这里弄个秋千架。还在秋千下种上草。”

张妈笑“当时,我们还开玩笑的问他,怎么想到弄这个?是不是要带个媳妇回来。害的老夫人还当了真,一个劲的问他。他没法儿了就说‘下次回来一定带个媳妇。’”

文慈看向张妈。张妈又说“当时,老夫人就说‘你自己说的,要不然,你就不要回来。’”张妈说着大笑“如今,媳妇是回来了还带着孩子。只是”

“不要只是了。”谢母打断她的话,看向文慈“文慈,妈知道。你们成亲的时候,汉英连件衣服都没给你买。明天妈就叫人给你做。还有你生孩子,坐月子,他都不在。妈老了,也去不了。害你吃苦。这回你又是一个人回来。你嫁到我们谢家来,受委屈了!”谢母说的很真挚。谁说婆婆看媳妇越看越不爽。文慈“妈,我不委屈,真的!”这是绝对的真心话。

看到白兰花,文慈的心都醉了,还有什么委屈可言?她想到了白兰花的花语“纯洁的爱!真挚!”爱是付出,不是索取。

她与谢华的婚姻是以真爱为基础的,是真正的纯洁之爱,所以再苦她也不会想到“委屈”二字。何况,他对她本来就很好。至于她吃的那些苦。眼下的中国,又有几个女子不曾吃过?她还算好的。物质上要是容易知足,精神上就会变得轻松,整个人也就快乐起来。只要心中有爱就是甜,心里有甜,再苦的日子也可笑着面对。总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文慈跟着婆婆进到卧室。张妈早已为她打点妥当。里面窗明几亮。一张雕花大床,上面铺着绸缎面的被褥。家具都是红木的,红木的衣柜,红木的桌椅,另外还有梳妆台,上面的镜子擦得铮亮。所有的家具都是古色古香,一看就知道都有些年头。

桌上有盏台灯,床头上也有一盏灯,是装在墙上的。张妈“这个房间,老夫人已经准备了好多年。这些柜子桌椅都是祖上转下来的。当年穷的饭都没得吃。老夫人硬是没舍得卖。这不又都回到原处来了。”

谢母“就你什么都知道。”张妈笑。谢母看向文慈“怎么样?都是些旧东西,喜欢吗?”文慈“喜欢”。谢母笑。然后又对张妈说“你去看看饭好了没有?”张妈笑笑答应着走了。

谢母看着张妈离去,拉文慈到书房。将战东交给文慈抱着,她自己打开一只小盒子,文慈一看里面整齐的放着几枚奖章。“这都是汉英,这些年得的。以前一直由我收着。现在你回来了,你收好。”

文慈“我”。谢母笑“当然是你,你男人的东西不给你,给谁?”文慈去看那几枚军功章,虽说她说不上来这些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勋章的名字。但她知道这些都是他作为军人的荣誉。是他堪比生命的荣誉。

文慈“妈,还是您收着吧。”谢母“说的什么话?你还是不是我的儿媳妇?汉英的妻子?”文慈笑笑,没有说话。

谢母“汉英以后我就交给你。妈老了,照顾不到他。以后,就指望你,指望你照顾他,心疼他!”

文慈突然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很庄重的交接仪式,一位母亲要把她最心爱的,苦苦养育了几十年的儿子交给另外一个女人。

文慈一时没有说话,谢母又说“我的汉英,自小吃苦。十二岁没了爹。我又没什么本事,还老生病。他们姐弟真的很苦。汉英小时候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下地干活。后来,一个人到外地读书。家里没什么钱给他。他一个半大的孩子,在外面过的什么日子?后来又背着我去考军校。二十岁不到,就在枪零弹雨里打滚。每次回来身上的伤疤都会多。我是他妈,我心痛!”谢母说着就掉眼泪,文慈也跟着难受。

这个受过很多苦的男人,和这一老一少的两个女人,都有着莫大的关系。她们之间原本没有任何的关联。但因为这个男人,她们的关系变得非同一般,要为这个男人同喜同悲。

还是因为这个男人,她们生命的某一部分,将永远都不在不分离。这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和缘分!难道不应该值得珍惜吗?她们又有什么理由,不爱惜对方?不为别的,就为这个对与她们来说都太过重要的男人。

谢华的这些苦难史,文慈当然知道。她依稀的记得年幼时,谢华到沈家去,永远都是一件青布褂子。她拿东西给他吃,刚开始,他还嘴硬说不饿。明明就听到他的肚子在“咕咕”叫。

后来熟了,每次给他吃东西,他都来者不拒。有一次她去外婆家住了几天。回到家,拿着块点心去找他。差不多有她五岁的脑袋那么大的一块的小米糕,他一口气就吃完了。好像还不够的样子。她跑回去又给他拿了一块。他接过三下两下的又差不多了。

当时小小的她还说“华哥哥,你慢点吃!吃完了,文慈再去拿。”他听完就笑,脸皮可真厚,竟然还对她说“华哥哥,想喝水。文慈去给华哥哥倒杯水。”真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时候的她就是特别的听他的话。还真跑回去给他倒水。他接过一仰头喝了个精光。

“所以,文慈。你一定要替我好好的心疼他!”谢母的话,将文慈的思绪从十几年前拉了回来。文慈“好,他是我丈夫,我孩子的父亲。我当然要心疼他。”

谢母满意的点点头“那你收好,你要知道,这些是他的荣誉更是他的责任。你收下他的荣誉也就收下他的责任。而且又是在这样的年月。”

文慈“我知道。妈,您放心!”她想起这一年多来的经历。从南京到上海,再从上海到武汉,她所得到的种种帮助和优待。以及后来在208师官兵们给予她的礼遇。还有在长沙的教会医院,医院对她的特殊关照。

这一路归来,她看到很多妇女拖儿带女的逃难,那情形,而她还可以坐在车里,有人照顾。这些都是为什么?不管她再怎么清高,也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因为她是他的妻子。作为他的妻子,自己分享了他的荣誉,以及这份荣誉带来的种种待遇。那么分担他的责任和苦难也就是她的义务。

“这些都是他的照片,还有日记,你都收好。”谢母一样样的翻出来,拿给文慈。文慈接着,看着。这是一场爱与责任的交接。她从婆婆手里接过了照顾丈夫,爱护丈夫的权力还有义务。通常这种接收只能是一生一世。然而对于文慈来说却将是今生来世一并担承。爱就一个字,但这个字有着千斤重。一旦爱了,就是花开一次,永生永世。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