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十载夫妻两世情
28265600000108

第108章 来时路

在经过两天的颠簸之后。文慈一行人终于到达沅江县境内。“老乡,这是什么地方?”船行江中,三子问船老板。船老板“长官,前面就是三家湾,过了三家湾就是安城。”

“三家湾?”娃娃和文慈几乎同时惊呼出声。这个地名对她们来说,大有意义,她们就是从这个叫三家湾的地方开始了她们的民国岁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里是她们的重生之所。她们与这个地方的缘分还远不止于此。

对于文慈来说这里还是她和谢华两世缘分的交叉口。在三家湾,她坐在娃娃的摩托车上带着对爱情永恒不变的信念很意外的来到民国。在这里谢华带着他的部下们打跑了土匪,救下她们,也救下了他自己的爱情和婚姻。

在这里贺敏和沈文慈,刘小娟和沈心,她们的前生来世融合在一起。一切都是缘,一切都有着某种宿命的意味。

再见沅江,文慈不免心潮澎湃。来时她是贺敏21世纪的剩女一个。如今她是谢沈文慈,看着怀里嗷嗷待脯的儿子,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只是这里是民国。一切的一切已然隔世。

自己是谁?是谁的女儿?有时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也没心思和精力去搞清楚。娃娃也是,有时会叫她“敏姐”有时候又会叫她“姑姑”。但有一个身份她再清楚不过,那就是,自己是他谢华谢汉英一位中国军人的妻子,是他孩子的母亲。

“你是谁?”文慈看着正在遥望三家湾的娃娃问。娃娃“我?”文慈“是你?你是谁?”娃娃笑“我是娃娃。”文慈听罢也笑。

三子等人没有听清她们的对话,也没有问。三家湾近了,近的可以看清离江面不足三尺高的羊肠小道。娃娃和文慈都看向那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那是她们的来时路。

娃娃突然一下子佛学起来“从哪里来最终都要回到哪里去。”文慈“你说什么?”娃娃“不知道,只是突然想到这么一句话。”文慈“从哪里来回哪里去。”她望着江边的来时路,碎碎念。心中升起莫名的忧伤。是因为三家湾那古老的传说?可是它并不古老,因为现在就是民国。

“怎么不见‘夫人坪’?”文慈望着岸边深深的山谷问。娃娃睁大双眼看了看说“真的,怎么不见?”“老乡,前面的不是填沙坪吗?”娃娃问船老板。

“什么填沙坪?我在沅江上跑了一辈子船。听都没有听说过!”船老板一口答道。文慈和娃娃听罢,相互看一眼,忽然都有着宿命的不祥。

船到码头,码头上好生的热闹。这是贺敏成为文慈以来,第一次看到安城的码头。

小时候,每次来安城,贺敏都会来这里看看。贺敏喜欢船,喜欢看着船驶向遥远的地方。小小的贺敏总会想,远方是个什么样子?是不是很有趣?如果是外公带着小贺敏来,那么安城的船码头就一定是他们呆的最久的地方。

外公年轻时曾外出求学,就是从这里离开的安城,当然也是在这里下船,重新踏上安城的土地。当年的曾祖母和外婆就是在这里送别和等候的。只要一到江边外公就会滔滔不绝的给她讲上好多好多的故事。其中就有那位将军和他的夫人以及白色小花的故事。不知为什么,每次只要想到这个故事,不管是贺敏还是文慈她的心就会发抖。

上次在安城,文慈就是从这个码头去的长沙,但那次她是在昏迷中被家人抬上船的,没有看到它的真面貌。这回是真的看清楚了,它确实是忙碌的,不是很宽的江面上停着大大小小不少于二十条船,有的载人,有的装货。码头不远处的街上茶楼客栈林立,迎来送往,叫卖声不绝于耳。

文慈“果然繁华。”比起2008年的安城来也毫不逊色。在这个半个国家已然沦丧的历史时期,安城的人们还能继续着他们原有的生活,这应该算是他们的幸运。都说湘西偏远,看来这偏远也未必都是坏事。不过这种幸运也只是暂时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三子“夫人?我们现在下去吃点东西?”文慈看看他们几个“你们饿吗?”三子“不饿。”阿义和小宝相互看了一眼,眼巴巴的看着文慈“我们饿。”小孩就是小孩,他们在文慈面前是会撒娇的。

虽然文慈大不了他们几岁,但是他们就喜欢这样。文慈也喜欢,因为有妹妹贺玫,所以贺敏从小就很享受做姐姐的感觉。谁说付出就是吃亏?谁说付出就不快乐?至少在贺敏看来,为妹妹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么的快乐和惬意。在这里文慈就把他们两个当弟弟,他们的天真和容易知足,在文慈看来都是那么的可爱。

文慈笑“好!那我们就下去吃饭。”“太好了!到家了!安城的米粉,凉粉,卤豆腐、、、、、、”娃娃一口气下来说出十几道安城小吃的名字,还伴着一副馋的不行的嘴脸。他们两个光听着就直流口水。

文慈看看他们两个,又看着娃娃笑“瞧你说的,就好像有几辈子没吃过似的!”娃娃“几辈子,是没有。不过一辈子总有的。这些东西,我还是在上辈子吃过的。”

文慈“尽瞎说。”娃娃“怎么瞎说?上次离开,你病着。我什么都没吃到。然后就去了长沙接着就是南京,哪有吃到?”文慈抱起战东“好了,好了,知道了!等下你多吃点。”娃娃“我要芷江鸭。”文慈“行”。娃娃“你请客。”文慈“行”。她们说着和三子,阿义,小宝以及船老板还有两个帮工一道走下船去。

当时的公路还不发达,如果一直开车到黔江的话很费事。在到达沅江边的一座县城时,他们决定改走水路。三子把车存放在当地县政府。文慈在那里还分别与谢华,白琳通过电话。告诉她们自己很好。

谢华很忙总共三句话,一句“到哪了?”一句“你们怎么样?”最后一句“到家给我发电报。”看来战事果然紧张,连和她说话的时间都没有。

白琳倒是说了一大通,又是叫她保重,又是怪她“怎么,这么走的急?还叫我们去看你,真是的!”还一本正经的要她干儿子接电话。惹得娃娃和文慈两个哭笑不得。

文慈给雪瑶去电话,怎么也找不到人,电话那头都是爆炸声。文慈担心着,只能再次给白琳去电话。让她给雪瑶打电话,还好最起码白琳告诉她雪瑶还活着。

她们约好,等文慈回到黔江就相互写信打电报,无论如何都要让彼此知道自己在哪里。自从淞沪会战以来,她们三个不对再加上娃娃一共是四个。一同穿过硝烟,经历生死。她们的关系和感情又何止是一般的同学或者朋友,她们是亲人。

“二小姐”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文慈听到有人在叫她。回头一看,正是沈家的老管家胡伯。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