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解密老子思想
2808300000009

第9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看不见的它名叫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听不到的它名叫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摸不着的它名叫微。

此三者,这三者,

不可致诘,不可能进一步加以感知分别,

故混而为一。因此结论为它们是几种感官感觉不到的同一对象。

一者,这个同一对象,

其上不皦,它的上面没有光亮,

其下不昧,它的下面没有黑暗,

绳绳兮不可名,探寻形容呵叫不出名称,

复归于无物。却又依然是空无一物。

是谓无状之状,这叫做没有形状的状态,

无物之象,空无一物的征象,

是谓惚恍。这叫做感觉得若幻若存。

迎之不见其首,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

随之不见其后。跟随它看不见它的后面。

执古之道,把握住从来即存的宇宙最终本质,

以御今之有。用以识穿和对待现在眼前纷繁杂多的事物存在。

能知古始,能够知道宇宙万物的最初起始,

是谓道纪。就算认识了宇宙万物的最终本质和其存在运动的规律。

注解:

(一)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视”、“听”、“搏”都是感觉认识的方式,“夷”、“希”、“微”都是指以上三种感觉所感觉不到的对象,均系感觉对象的指代而非指作为动词的感觉及其方式。

(二)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致诘”,本有加以究竟追问之义,然配后“混而为一”,则当为感知、区分之义;致诘什么,即为同一对象。“混”什么?三种方式感知不到的对象。

(三)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本来无状可名,又何以有“上”、“下”?乃是为了进一步阐明“同一对象者”的设说方法,与下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的设说方法一致。

(四)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绳绳”非指同一对象者的形态,乃指主观的探寻和理解形容。“复归”非指客观即同一对象者的状态,而是指主观的感知状态和结果。

(五)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后一个“状”,不当指“形状”,而应当解之为“状态”;既无物,即无形象可言,故“象”亦不当作“形象”而当作“征象”。“惚恍”指感觉认识状态。

(六)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这里的“古”,非亘古、上古等之古的本义,乃是从来、历来、一直的意思。“御”,不可解为“驾御”,大道包含了本体论的终结本体的道和其外延并与之应合的相反相存及其运动规律,此诚不可“驾御”;“御”在这里是认识、看穿和对待的意思。

(七)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古始”,即最初起始;“道纪”,非自己当了大道、宇宙万有的总裁,乃是指道的本质和规律。因为在最初起始中即含有其本质以及生化的一切形式和规律,所以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章析:

此章把不可道之道进一步阐述,下降其说法,以人的感觉方式,说明宇宙万物的终结本质。这个本质,不可致诘,是除去感觉知识一切感受后的无可感知的状态、无可捉摸而又觉得存在的东西。既是认识论,又是本体论。

此章的最大特点,就是其表述方式几乎全部采取谜语式的方式,说出许多谜语,让你去猜。这在老子,是煞费苦心;这在后人,简直是猜灯谜。

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如果没有现代科学的成果,我们便不能用之帮助我们理解老子的上述说法,便难以真正理解无极生太极的思想学说,就可能永远停留于猜灯谜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