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探求知识文化、学习新的东西,其程度愈益增加,
为道日损;对于具有大道的真正内质就一天天减少;
损之又损,减少又再不断地减少学习和知识,
以至于无为,这样一直到什么知识也没有,什么也不追求,
无为则无不为。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追求,这样反而是全知全能。
将欲取天下者,要想重新治理好天下的方法,
恒以无事。就是彻底不做无意义的事。
及其有事也,当其沉湎于无意义的琐事当中,
又不足取天下矣。又不能够把天下变好了。
注解:
(一)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此句作连贯解。“学”与“道”的关系是此起彼伏、此多则彼少、此少则彼多的关系。因此,“学”多了就损“道”,道多了就要减“学”。为什么呢?因为“学”的东西,是属于“有”的范畴,它会占据对道的修养;而“道”的东西,是属于“无”的范畴,它和“学”是格格不入的,只有剥去“学”,才能见“道”;只有剥了壳壳,才能见米米。
(二)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则无不为
把壳壳剥了又剥,剥得干干净净,这就没有了壳壳,就只有米米;而这个“米米”则正是根本大道,正可以施展其无穷的能耐,所以无为则无不为。
(三)将欲取天下者,恒以无事
为什么要“恒以无事”呢?因为这些“事”都是属于“有”的,都是对于修身感外有妨害的东西,是达到天下有治的障碍和破坏者,是违道的,所以应当去除。
“恒”:不是有时、常常,而是彻底的意思。
(四)及其有事也,又不足取天下矣
“有事”,同时也就有“为”,这就又滑到背离大道的另一方面去了,既已背道而驰,又怎样“执大象”而使万物自化呢!
章析:
有的译解,把“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仅仅作为一种文法上的排比来处理,其实这里另有深意,它还是一种递进的意思。本章不仅说明了一般意义上的“有欲”或“无欲”等是否是违背了大道的,并且还说明了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方面的东西同样也存在着它的另一面,其实质上也是与大道相违的。因此,要治理好天下,还必须从各个方面来加强对道的认识和修养,这样才能真正完全地合符道则,把天下治理好。
本章首先以“为学日益”从而引出“为道日损”的有关论述。以知识而论,人类的知识按其功利性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掌握的,一种是掌握别人的。在人类的普世知识中,所谓的真知灼见是很少的;真正能把真知灼见无私奉献给世人者,非大智大慧、大仁大义者莫属。现在的人类社会,正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世界的藏书,一个人看一万辈子也看不完,但其真正对全人类而不是只对某个集团或某些群体有教益,有利于整个人类的文明进步,有利于整个人类的福祉的知识,又有多少呢?
佛教有一种说法叫做“所知障”,这种说法说明了知识有可能在很大程度成为人类认识进步、精神进步的障碍——比如把工具本身当成是目标,把虚假的知识当作为真实的知识,把谎言当作为忠告等等,把知识当作主人而把自己当作为奴隶等等,从而障碍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因此,佛教之《卡拉玛经》就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①勿信风说;②勿信传说;③勿信臆说;④勿信于藏经之教相合之说;⑤勿信基于寻思者;⑥勿信基于理趣者;⑦勿信熟虑于因相者;⑧虽说是与审虑忍许之见相合亦勿予信;⑨说者虽堪能亦勿予信;⑩虽说此沙门是我之师亦勿予信之。
兹将其译文之不同版本整理综合如下:
一、不因为口传、传说,就信以为真。
二、不因为奉行传统、代代世袭,就信以为真。
三、不因为正在流传的消息,就信以为真。
四、不因为是佛经圣典、宗教宝典,就信以为真。
五、不因为是根据逻辑推理,就信以为真。
六、不因为是根据哲理理论,就信以为真。
七、不因为符合自己的常识判断,就信以为真。
八、不因为符合自己的预测、见解、观念,就信以为真。
九、不因为演说者的威信、名望,就信以为真。
十、不因为他是我的师父、导师、法师、大师,就信以为真。
在南传佛教地区,《卡拉玛经》是一部家户喻晓的经典,深受广大信众,尤其是知识阶层的尊重与推崇,中原人士听了之后不必诧异。
“为道日损”就是首先要去掉这些所知障,摒弃虚假和谎言;它的进一步含义,就是要层层剥蚀人性自我的所有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由这种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给自我造成的错误知见;它的最高境界就是“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所谓“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要真正洞悉一切形式和现象对人的迷雾和欺骗,彻悟宇宙大道的真理,使自我的身心与大道合一、同一。
“恒以无事”可以理解为“恒以‘大道’事”,就是要以大道原则来对待和处理天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