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清第一廉吏于成龙传
2799800000028

第28章 衣锦还乡

一、向皇帝告假回乡葬母

于成龙如今这把年纪,已经远远超出了朝廷官吏的退休年龄。本该在黄州任上就申请退休的,由于三藩之乱的爆发,于成龙当时任黄州府知府,责任重大,面对浩浩汤汤的敌军,他更加不能够临阵退缩。知道的,于成龙是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这不知道的,他们肯定会说于成龙是贪生怕死。于成龙深明大义,他知道此时正是国家用人之际,他也绝对不能在此时提出告老还乡。当然,于成龙到了退休的年龄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家中母亲年迈多病,需要人的照顾,他当时就想借着告老还乡的名义,回到家乡照顾年迈的母亲,尽到为人子应有的孝道。当时,湖广总督、巡抚对于成龙提出的告老还乡的申请并没有批复,理由是等战乱过了再说。就在于母病逝那年,于成龙也曾申请回乡“丁忧”,为母亲守孝,也未能得到朝廷的批准。自湖广之后,于成龙又饱受皇恩,逐渐得到升迁,公务繁忙,便对告老还乡是只字不提。直到康熙二十年(1681)冬天,清军终于荡平了三藩之乱,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兵败被困,觉得无颜以见祖宗,拔剑自尽了之。长达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究未能成气候,彻底宣告失败。朝野上下,一片欢呼雀跃,百姓们对吴三桂等三藩是深恶痛绝,他们的失败,自然是拍手称快。于成龙作为直隶巡抚,接到朝廷这一捷报以后,当然很欣慰,很高兴,百姓终于能过上几天太平日子了。再加上直隶省这两年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于成龙也算为国尽忠了,为民做事了。

他也好趁此机会回乡葬母,康熙二十年(1681)十二月,于成龙向康熙皇帝正式告假,上书了一封感人肺腑的《请假归葬疏》,内容大致如下:

臣早年失恃,继母李氏勤劬抚育。臣初任知县,欲奉母之任,而力有不能。及任黄州知府,正值兵兴,终未遂迎养之私。寻闻母病故,督抚之臣题留在任守制。由是抱哀供职,驰驱军旅之间,而臣母停柩在家,不遑顾也。今滇南逆孽荡平,我皇上诞敷文德,首扶植纲常,敦崇伦理。臣谬任巡抚,代宣圣化,亦惟以纲常伦理教人。际太平盛时,非复从前多事。若不归葬,是贪恋显荣,忘亲背义。对属临民之际,先处怀惭歉,又何以教人乎?伏乞允臣回籍葬母,完此一生大事。则犬马余年,皆图报圣恩之日。

于成龙此番言谈,无疑是感人肺腑,皇帝也是人,哪能不被深深的感动。于成龙还在信中提出,自古忠孝两难全,尽了忠,未必就能尽孝,他是对得起皇上了,也对得起百姓了,但是,却对不起母亲,没有尽到为人子应有的孝道。于成龙自己从四十五岁开始,任罗城知县,到现在的直隶巡抚,已有二十年了,这二十年来他没有抽出身来回家照顾、奉养老母,也没有往家里寄过多少钱,家中生活来源基本上是家里自给自足,这已经让于成龙很内疚了,对母亲很亏欠,但是现在母亲都仙逝了,若自己再不能为她举行葬礼,那实在说不过去,也无法面对世人。

于成龙的这番肺腑之言,确实让康熙皇帝深感同情,康熙皇帝看完于成龙的上疏后,认真批复道:“览奏,情辞恳切,准假三个月,回籍葬母。事竣速赴任供职。”

于成龙还表明皇恩浩荡,自己无以为报,待这次回家给母亲举行完葬礼后,再返回上任,将用自己的余生之力报效国家、报效皇上,对皇帝、对百姓于成龙早已抱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准备。皇帝的准奏批出后,在于成龙还尚未离开直隶之前,又给于成龙加了额外的恩惠。康熙皇帝这一特旨可能将于成龙这个人从此推上历史舞台,史学家也为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于成龙升迁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康熙皇帝之所以再一次施恩于成龙,一方面可能是他告假回乡葬母的言辞打动了皇帝,另一方面是皇帝对于成龙给予的希望很大,在皇帝心中,于成龙或许才是他大清第一清官,如果不再对他加以恩施,他都这把年纪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多少机会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皇帝之所以如此这般抬爱于成龙、加封于成龙,正体现了他的英明之处,康熙皇帝是要向世人证明只要是廉洁奉公的清官,那么皇帝是不会吝啬几两俸银和顶戴的。康熙皇帝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后人树立起一个榜样,只要是清正廉洁的好官,都能得以升迁。

二、与家人最后一次团聚

于成龙在回乡之前,交代好了直隶省的各项公务,于成龙返乡省亲的这段时间,由守道参议董秉忠代理巡抚一职,这也是皇帝批准的。于成龙在回家之前,也为康熙皇帝举荐了很多贤良,把一些德才兼备的干练官吏举荐给皇帝。其中就有直隶巡抚衙门的笔帖式郎图,在任已有七年多了,精通很多民族的语言和文字,而且为人忠厚耿直,自于成龙就任直隶巡抚以来,一直是于成龙的得力助手。于成龙将此人推荐给了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便把郎图调到了两江任职。

不仅如此,于成龙还将直隶省的一批中级高级官员推荐给了皇帝,向皇帝进言道:“以人事君,人臣之谊。臣谬荷知遇,抵任一年有余,于所属各官细加察验,更时为劝勉。”

待一切安置妥当以后,于成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三月才正式离开直隶,启程回山西省永宁老家。这一年,于成龙已经整整六十六岁高龄了,此时的于成龙已经是被康熙皇帝钦命为两江总督,外加兵部尚书衔,已经是从一品的官职了,之前的直隶巡抚和两江总督一样,都是从一品,但是两江总督的权力和管理辖区要比直隶巡抚大多了。于成龙离开老家永宁到广西做官的时候,仅仅只是一个正七品官,而且位置还没有坐稳,如今一晃眼二十年过去了,却成了人人敬羡的封疆大吏。他本可大摇大摆的回到家乡,让家乡父老看看他今日的成就,本可就此威震三晋,然而,于成龙并没有这样做,他收起了两江总督的仪仗,放下了架子。为了不惊扰地方官,于成龙仅仅只是带上了几个随从,悄悄的回到永宁老家。二十年前的于成龙离开家乡时,还是一头青丝,如今只剩下这满头白发,想必这家人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

于成龙在经过固关时,还感慨万分的写下一首诗:

行行复过井陉口,白发皤皤非旧颜。

回首粤川多壮志,劳心闽楚少余闲。

钦承帝命巡畿辅,新沐皇恩出固关。

四十年前经过地,于今一别到三山。

于成龙是身着便装,骑着毛驴,悄然回到家乡,一路穿州过县,过县不扰,就连公家的驿馆也不住,只是自己掏钱住在一些便宜的客栈。于成龙清廉节俭,身上财物并不多,在临行前,康熙皇帝又赏赐他几百两银子,作为路费和安葬费。于成龙回到家乡以后,便去世多年的继母和父亲于时煌合葬到一处。

根据史书推测,这墓址现就在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方山乡之河东杏叶沟村附近。家里知道于成龙要回来,于廷翼兄弟早就准备好了一切,就等于成龙回来主持了,于成龙亲自将母亲的灵柩下葬,这次于成龙葬母,地方官员闻讯纷纷赶来,一是尽为了给于成龙接风,另外就是给于成龙行官场礼数,毕竟这于成龙是一品大员,这地方官巴结还来不及。这次于成龙回来便和老妻邢氏小聚了几天,与儿孙们好好的享受了一番天伦之乐。

此间,于成龙还私下到访过他家乡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安国寺,曾经是于成龙寒窗苦读的栖身之所,于成龙捐下巨款,资助寺庙的修缮,并且还资助了一些一心求学的贫苦子弟,让他们也能完成学业,将来考取功名,也好为国尽忠。

于成龙这次回来不仅安葬了母亲李氏,也借此机会资助了家乡的一些民生工程,一路为家乡父老铺路搭桥,至于这些钱的来路嘛,基本上都是康熙皇帝赏赐给他的,像于成龙这般清廉之官吏,哪来的这么多钱资助民生啊。他这样做,无非是取之于民,还之于民罢了。

于成龙的假期很快就满了,他也只好再次离开他的家乡,如今的于成龙已是六十六岁的高龄,半条腿都埋入了黄土之中,指不定哪天就一命呜呼了,妻子邢氏劝过于成龙,要他给皇帝请辞告老还乡,于成龙坚决不同意,正如他所说皇恩浩荡,他不能不报,百姓需要他,做县令做知府,只能是造福一方的百姓,如今做两江总督,辖区三省,这三省的兴衰都掌握在自己手中,百姓需要自己,现在造福的是三省的百姓。妻子邢氏苦劝无效,于成龙无动于衷、一意孤行,邢氏不好依了他。

这一次离开家乡可能是于成龙最后一次和家人团聚,就他这把年纪,总督任期几年还能生还。家人不放心于成龙一个人去两江上任,于是,便安排其幼子于廷元陪同上任,一路上颠簸劳顿,也好有个照应。就这样,于成龙和其幼子于廷元两人一起跋山涉水来到两江首府江宁城上任。

清朝时期的江宁府,正是现如今的江苏省南京市。此次上任两江总督,也是于成龙宦海生涯的最后一站,就任两江总督两年后便去世,期间并没有再回过山西老家,这也是于成龙最后的余生,他是豁出性命为国效力,但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