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爱恨交织话烟草
2793600000004

第4章 烟草史话(3)

老票证的发行种类大体可分为食品(含副食品)类如粮票、肉票、糖票等;日用百货类如线票、肥皂票、煤炭票等;针纺织品类如布票、棉花票、鞋票等,发行渠道有政府部门、公司、供销社等多种,但均在商业或供销部门使用。使用方法一般是对号对月入座。老票证编号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月编号,哪个月就用哪个月的票,这种票类似于综合购买券,人们习惯于称为“月月票”。供应部门会在当月公布凭票购买物资的品名、数量;另一种是以阿拉伯数字编号,供应部门也会在相应时间公布凭某某号如1号、11号等购买某某商品,这种票称为“号号票”;还有一种是指定了商品、数量的专用票。可谓五花八门。

烟票一般归入副食品类票证中,除综合性的购买券和号号票外,许多地区都发行过专门的烟票,发行渠道有政府、商业局、公司、商店等,而这些烟票大多数都是针对城镇居民即当时的非农业人口用的。一般情况下,每个居民不分男女老少,都会按月计算,得到相应的烟票。但不管发票单位是谁,几乎每张烟票的正面或背面都会注明“无价券证、遗失不补”或“定期公布、过期作废”等,同时还要限制使用范围。

烟票的分类有几种:一种是以烟的价值分类如丙级烟、乙级烟、嘴烟;另一种以供应对象分类如职工烟、居民烟;还有一种是统票,只标明“烟”或“烟票”。但不管哪种形式都是限量的,有的不注明凭票可购买多少,由供应部门视当月货源情况另行通知;有的注明“一包”、“两包”或“五包”、“拾包”,以条为单位的烟票很少,有据可查的笔者只看到过1985年由广州市第二商业局印发的“老红军、老干部”特供票,上面注明“精装烟壹条”。这只是针对个人而言,但并不是说当时就没有超过一条烟的供应。那么较大量的卷烟供应又如何处置呢?

较大量指一条以上的卷烟供应,一般是指机关单位的团体供应,这种情况通常是在开会等条件下才能享受。办法是由主办单位开据证明及申请,报上级领导机关审核后,由商业主管部门根据货源下达指标到指定的卷烟经营单位购买,这种形式称为“特供”。1984年以前往往由糖烟酒公司供应,1984年县级烟草公司从糖酒公司分设独立后归烟草公司供应。

对农村卷烟的凭票供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奖售。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农民交售粮食、棉花、油菜籽、生猪等大宗农副产品后的奖励,如1963年山西省太原市发行的“交售农副产品购货证(实为票)纸烟壹包”,就是对农民交售蔬菜后的奖励。湖北、安徽等省在1961年至1965年期间发行的卷烟奖售票一般每票在5至10包之间。另一种形式是定量供应,不发票,由生产队按社员名单造册,报户口管理部门审定人口总数后,由生产队统一到供应部门购买,每次供应最多一人只有一包,一般情况下只有5支,每个季度只有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烟票在城镇居民中很少限制等级,而在农村一般都限制在四五类烟范围内,直到实行烟票供应的后期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种差别随着物质的丰富才基本取消。

烟票的实行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衰落,到90年代初彻底消失,经历了漫长的三十多年时间,一方面反映出国家的贫困,另一方面折射出我国卷烟工业的不发达。小小烟票可以说凝聚的既是苦难,又是历史。

烟草五百年大事记

(1492—1995年)

迄今发现人类使用烟草的最早证据是,建成于公元432年的墨西哥贾帕思州倍伦克一座神殿的浮雕。该浮雕展现了玛雅人在举行祭祀典礼时以管吹烟和吸烟的情景。另一证据是考古学家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发现的公元650年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中,有宽大的烟叶和烟斗并列在一起,并保存有吸剩的烟灰。到了1492年10月,哥伦布率领的探险队在圣萨尔瓦多群岛登陆,从而揭开了烟草历史的新篇章。

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到达美洲,在圣萨尔瓦多岛印第安人的住所接受馈赠的烟叶。

1497年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岛,他的随从潘尼在日记中谈到烟叶。

1502年西班牙人发现南美洲印第安人吸烟,并把吸烟之风传人西班牙。

1526年裴南第斯·奥维多在圣多明研究烟草时发现烟草有毒,能产生麻醉作用。

1535年人类最早记载烟草的书籍《印第安通史》和《个人经历谈》出版。

1560年法国驻葡萄牙大使让,尼古特把烟草带回法国,受到王太后美迪西·凯瑟琳的赞赏,王大后把烟草称为“治百病的良药’。

1575年明万历三年,烟草由菲律宾传入我国台湾、福建。

1602年首次反吸烟宣传书籍<扫除烟害运动)在英国出版。

1604年英国詹姆斯发动反吸烟运动,起草颁布了(讨烟檄),并下令将烟草进口税由原来的200%提高到400%。

1624年明末医学家张介宾著(景岳全书)中曾记载:“烟草自古未闻.自万历出于闽广”。视烟草为瘟疫。

1639年明祟祯皇帝颁布禁烟令,规定“嗜烟者死”。

1783年德国汉堡首次出现雪茄烟。

1825年瑞士化学家毕克脱首次从烟草中提取出烟碱(尼古丁)。

1853年古巴哈瓦那建立由蒸汽机推动的卷烟厂并生产雪茄烟。

1864年美国饿女俄州布朗县一农民发现白肋烟。

1869年美国弗吉尼亚州首次用水管烘烤烟叶。

1873年 理查德·雷诺士在美国云丝顿镇创建生产烟草制品的雷诺士公司。

同年,德宝兄弟烟草公司在美国成立总部。

1881年第一台烟支成型机“邦萨克”制造成功,并投入工业化生产。

1887年“品海”牌卷烟首次进入中国市场。

1890年奥、匈帝国生产的20支铁听“尼尔”牌卷烟是最早设计的烟标。

1893年美商务烟草公司在沪设立第一家机制卷烟厂。

1899年广东商人在湖北宜昌创办茂大雪茄烟制造所。

1900年徐树兰著《种烟叶法》出版。

1901年在英国,13家烟草公司联合组建帝国烟草公司。

1902年中国第一家由民族资本兴办的机械化制造卷烟厂—北洋烟草公司在天津成立。同年,英、美烟草商联合成立烟草托拉斯组织——英美烟草公司。

1907年专门从事烟叶贸易的A·C·孟克公司成立。

1911年袁世凯在直隶省实行加抽烟酒税。

1913年英美烟草公司在我国山东潍坊、安徽凤阳、河南襄城县和邓县试种烤烟成功。同年,雷诺士公司开发出第一支“骆驼”牌混合型香烟。

1914年中国烟叶(邓片)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贺巴拿马运河通行万国博览会上获奖。

1915年中国第一次实行烟草专卖,特设全国烟酒公卖局。

1916年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上海设立卷烟厂。

1918年环球烟草公司成立。

1924年菲利普·莫璃斯公司开发出“万宝路”牌香烟。

1946年北美一家名为“烟草化学家大会”的科技组织在北美成立并召开了首次会议。

1952年熙中烟草公司转让给上海中华烟草公司。

1954年英国皇家医学会第一次发表“吸烟与健康报告”。

1956年 中国食品工业部成立烟草工业管理局。

同年,烟草科学研究合作中心在巴黎成立。

1958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和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分别在山东益都(青州)、河南郑州成立。

1959年中国将卷烟定为二类产品,由商业部统一收购,统一安排市场。

1963年 中国烟草工业公司成立。对烟草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全国卷烟厂由104

个调整为61个。

同年,瑞士科学家建立“吸烟与健康协会”。

1966年美国出品的香烟盒上开始注有一条警告性说明:“注意——吸烟有害健康”。

1967年在纽约首次举行“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所属欧洲委员会通过决议:吸烟严重危害健康;禁止在世界卫生组织开会的插所吸烟。

1971年 第二次“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在伦敦举行。

同年,中国开始生产药物疗效型卷烟。

1972年 美籍华人左天觉撰写的(烟草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出版。

同年,乐富门国际公共股份公司成立。

1974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吸烟与健康技术委员会发表“吸烟引起疾病流行”的报告,并向各国政府提出减少青少年吸烟。

1975年 第三次“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在纽约召开。

同年,瑞士研究人员发现尼古丁对大脑有刺激作用,可减少紧张,平衡情绪。

1976年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戒烟政策。

1977年美国癌症学会发起并确定:11月21日为全国戒烟日。

1979年中国政府公布了(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的通知)。

1980年 世界卫生组织把世界卫生日(4月7日)定为戒烟日(后来改为5月31日)。

同年,科学家从烟草中成功地提取蛋白质。

198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

1983年在加拿大温尼伯召开的第五次“吸烟与健康”国际会议上,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香烟,在世界范围内停止生产与出口。所有香烟及烟制品应注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告,并明确标出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的含量。

1984年中央爱卫会、卫生部对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进行抽样调查,初步摸清了全国人口的吸烟状况。

1985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发出《关于安全型疗效烟商标、牌号使用等问题》的通知。

1988年从元旦起实施禁烟的国家有:日本东京地铁191个车站内禁止吸烟;菲律宾政府机构办公室和医院禁止吸烟;加拿大扩大禁烟范围,禁止报纸、电台、电视台做香烟广告;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挪威等国通过立法,禁止在一切公共场所吸烟。英国政府决定,从1988年起,每年3月12日为“全国戒烟日”。 4月7日成为世界第一个无烟日,提出“人人为健康,健康为人人”的口号。

1989年该年的5月31日成为世界第二个无烟日,主题是“妇女与烟草”。

1991年日本学者发现卷烟烟气中含有减少老年性痴呆症发展的成分。

1992年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会刊《中国吸烟与健康通讯》创刊。

1993年中国******批准北京申办1997年第十届世界烟草大会。

1995年 在英国,肺癌患者有权通过法律程序要求烟草公司赔偿健康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