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地球停止转动时
2791500000081

第81章 李白五岳寻仙记(1)

信手拈来那部翻得陈旧的《西游记》,这次却看到了李白的影子。

那还是唐代的天上人间,花残花谢的暮春时节。

44岁的李白、一个被文学被诗歌边缘化的李白,身着银白色圆领缺骻袍衫,草裹乌纱巾,倒骑着一匹灰绛色的毛驴,一路想着陶潜“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诗句,嘴里却吟出了自己最得意的人生感悟:“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从长安紫禁城奔华阴县颠簸而来。只见他:唇上长长垂下的八撇胡,已有几缕银白,与那下搭在肩上的两根帽翅,交相辉映,随着清风佛吹,一颠一簸,颤颤巍巍,既有不屈不挠的翘起挺拔,又有说不出的一身轻松,还有满腹压抑胸中的一腔酸楚。此时的李白,心情确实复杂。而又冤家路窄,恰逢知县大人招摇过市,他几乎与那乘轿子撞了个满怀。

前边打着“肃静”“回避”牌子的走卒,还有打手,狗仗人势,蜂拥而上,把那头目中也无人的毛驴,团团围住,群狼似虎的,把李白从驴上拽下来。大声呵斥道:“哪里来的山村僻野之人,竟胆敢如此无礼,还不赶快跪下?”李白上翻着凤白眼倒立着竖蚕眉,哈哈大笑:“小人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竹溪六逸’、‘酒八仙人’,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乎?”知县一听,魂惊四散,忙露出一副奴才嘴脸,奉承李白为“诗仙、诗爷爷”,欲接府上“供奉”。李白不大给面子,仍然倒骑上驴,上翻着那对凤白眼,一仰脖目,便中无人:“上华山会得丹丘子,再说”。言罢,给了驴屁股一巴掌,那驴就驮着李白,奔着华山逍遥观的方向,屁颠屁颠去了。

丹丘子是当时著名的云游道士,李白与他的交往很深,十多年前就相识了。李白第一次进京见玉真公主,就是丹丘子的引荐。“无事有宗教,长寿学老道。”当时,皇帝和女儿都想长生不老,于是便信奉道教推宠道教。丹丘子因此成了玉真公主的座上宾。李白在长安终南山,通过卫尉张卿见到玉真公主,还献诗一首说"何时人少室,王母应相逢"?!玉真公主高兴,喜笑颜开对他说,“吾欲随父皇打猎,不便款留。爱卿有何华章,可随身转带,即日奉上。”“大道匡君,示物周博。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李白当场作《大猎赋》,一挥而就。只可惜唐玄宗玩猎的特别心跳,把玉真公主转交来的《大猎赋》,随手丢给侍从,没看。一年过去,杳无音信。李白只能整日泡在京城,与苏晋、张旭、贺知章等人,浇愁借酒,不醉不罢休。贺知章也曾向皇帝推荐过李白,可也没结果。只好安慰他:“子谪仙人也,是太白金星贬谪到了人间。皇上早晚是要召见的,好事多磨,好事多磨。”

这好事真多磨,一磨就磨蹭了十二年。到了公元742年,李白仍旧“韧而不舍”,再次感动玉真公主,又经道士吴筠等人的推荐,唐玄宗终于宣召李白入京上殿。皇帝知道李白诗写得好,便和杨贵妃吃喝玩乐时带上他,让他即性赋诗。李白斗酒诗百篇,信笔由来便写下了《清平调》三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无事生非,第二首祸起萧墙:“飞燕”出身微贱,与被封为昭仪的妹妹既狼狈为奸又争风吃醋,是汉宫里出了名的****皇后。汉成帝驾崩,平帝即位就将她废为“庶人”,自杀身亡。高力士挑拨离间对杨贵妃说:“以飞燕指贵妃您,是贱之又甚矣!”杨贵妃越想越后怕:这诗要传到宫外,自己岂不与赵飞燕成了一丘之貉?事情后来发展的结果,对高力土来说可谓谗毁有术,对李白来说也是“罪有应得”:自古伴君如伴虎,在皇帝面前做诗,别人都战战兢兢的,谁让你喝得醉醺醺的信口雌黄?不葬送自己的前程才怪呢?!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李白作诗行,当官肯定不行。因为他不懂流血的政治,更不懂官场厚黑学,却反过来狂妄至极不知天高地厚,连起码的“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的粗浅道理都不懂。所以,他当一个“御用文人”都不能长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他出了京城反思后才认识到的。他在待诏翰林期间,除了《清平调》三章,还写过《宫中行乐词》、《听新莺百啭歌》、《阳春歌》、《侍从游宿温泉宫作》等“御用”制品。作为一个御用文人的他,也许正沾沾自喜于御手调羹、力土脱靴之荣,哪里会想到作有意讥讽贵妃的词?但在后人的心目中,《清平调》却有讥刺意。不说《旧唐书》、《新唐书》“李白传”,就说宋以后的《彩毫记》、《沉香亭》、《李太白贬夜郎》等戏文,都看成这结果,京剧《金马门》更是如此。专写唐明皇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惊鸿记》、《长生殿》等传奇,大肆渲染李白醉赋《清平调》,远不是那么回事儿。近代《吟诗》、《脱靴》昆曲等剧目,又恐无过之而不及。于是乎,我们有理由替大诗人李白庆幸,皇帝尽管嫌弃他,但还是给足了他李白的面子:不但不杀他却“赐金放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是他入京上殿前在齐鲁任城《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末尾洋洋得意的两句;还有《与韩荆州书》壮志凌云的“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的映照;更有《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为佐证:“近者逸人李白,自峨眉而来,尔其天为容,道为貌,不屈已……乃虬蟠龟息,遁乎此山。仆尝弄之以绿绮,卧之以碧云,嗽之以琼液,饵之以金砂。既而童颜益春,真气愈茂。将欲倚剑天外,持弓扶桑。浮四海,横八荒。出宇宙之寥廓,登云天之渺茫。俄而李公仰天长吁,谓其友人曰:吾未可去也。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安能餐君紫霞,荫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方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一枕黄梁再现,转瞬成过眼云烟。识时务者为俊杰,李白做官的梦终于破灭了,他不“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还能干什么?

人生如梦。李白离开长安的当晚,就做了游五岳的梦。他梦见自己长了翅膀,骑着神马,踏着浮云,飞到天空中,俯瞰到人间。

天下名山僧道多。五岳之一华山,同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一样,自古以来就是道家的“山精神灵,洞天福地。”自秦始皇好神仙封典东岳泰山开始,便有了历代帝王对五岳山神的拜典祭祀。到了汉武帝汉宣帝时,已形成“五岳”说,并有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对“五岳祭祀”制度。到了唐代,武则天改周封中岳为中天王,唐玄宗宫廷政变上台便一连封了四个王——东岳为天齐王、南岳为司天王、北岳为安天王、西岳为金天王。西岳华山天下雄,雄在一个“险”字,其险峻雄奇居五岳之首,属其山峰最高,植被最少。东南西北中,华山有五峰:北峰名为云台峰、东峰则是朝阳峰、南峰是落雁峰、西峰则叫莲花峰、中峰又为玉女峰。

说到玉女峰,则不能不说起一个典故。春秋时,秦穆公有小女叫弄玉,音乐天赋。秦穆公命玉匠雕碧玉笙,送之。一夜里,朗月当空,她凭栏吹玉笙,竟有箫声和鸣,一连几夜如此。公主奇异,禀告父王。穆公便派寻之。风影箫声在华山中峰,萧史吹之,被带回秦宫。穆公见他一表人才,马上命弄玉吹笙、萧史吹箫。笙箫一合奏,便引来龙飞凤舞,喜结连理,奔华山中峰返去。后人在中峰建起玉女祠,又把中锋叫成了玉女峰。夫妻二人,白日升天,一吹箫引凤,一乘龙而去。“乘龙快婿”由此得典。

眼是懒蛋,脚是好汉,人就是仙。

李白从梦想回到现实,早已脚踏实地来到华山脚下。只见鹤发童颜丹丘子,一手拿着拂尘,一手缕顺飘扬之胡须,一脚门里一脚门外,正在逍遥观处恭候着他呢!

在逍遥观小住一宿,第二天早上,洗漱过后,吃罢早饭,李白就随着丹丘子登山了。

华山五峰,南峰为最高峰。五峰壁立有千仞万丈之势,老远望去,白得似雪、红得似火。“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代华与花通用,故名华山。登峰造极,自古华山一条路。不用言及这条路的险要,只要听听回心石、百尺峡、千尺幢、猢狲愁、阎王砭、擦耳崖、日月崖、天梯、龙脊背、金锁关——沿途路段的名字,就足够了。

从逍遥观出发,一条串着无数景点的山路宛如色彩斑斓地玉带蜿蜒于五峰中。沿路景观,或明或暗、或排或坠,让人惊恐。李白随着丹丘子过五里关、毛女洞、三皇台、通仙观、青柯坪、西道院、东道院……歇息半个时辰,终于爬上天梯。天光忽然大亮起来,风也凉爽起来。天梯处紧接着龙脊背。蜿蜒向上,只有2尺宽路,下陡峭如削,两壁斜立,直逼万丈深壑。山风飘荡,峡谷回声,高处不胜寒。李白酒嗜成瘾身体虚弱,颤颤惊惊过了龙脊背,入了金锁关,乌云遮日,天色渐渐地黑了下来。金锁关里,是一处在华山极少见的洼地,登东、南、西三峰,便从此上。到了金锁关,不再是一条路了,而是一分为二:一条是上西峰的路,一条是上中峰的路。上中峰后,又一分为二,一条经朝阳洞奔东峰、一条经南天门奔南峰。

中峰玉女祠,西峰镇岳宫。镇岳宫建筑在一巨岩下,数间道观被一充满青苔的大院墙围着,四周参天古树如巨伞遮盖,时时弥漫升腾着一股股青气。华山有名的玉井,就坐落在院中。唐玄宗之妹金仙公主,曾在此修道。

吃过晚饭,李白体力恢复了许多,心情也渐渐地好了起来,他度着方步,随着丹丘子来到院中赏月。月在当空,又圆又明。春虫知冷,偶尔有鸣。山鸟呼叫,间歇一两声。清风徐徐,倒显得天地远隔,万籁俱寂,出奇的静。

丹丘子说,中峰无水。当年,萧史和玉女,修行在中峰,吃饭洗漱都在这玉井处。李白顿时诗兴大发,让镇岳宫的道士一边拿酒来一边笔墨伺候,顿时挥就成一首《凤台曲》:“尝闻秦帝女,传来凤凰声。是日逢仙事,当时别有情。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还。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丹丘子看过《凤台曲》,让李白和他一起盘腿打坐,闭着眼睛,想像灵魂出窍,在五岳当空,问李白都看到了什么?

李白说,什么也没有看见。

丹丘子说他,六根还没清净,既然还想着封官许愿,就不可能得道成仙。他说,他在五岳的上空,看到了呈梅花状排列的五座大山——中岳中天王卧着、东岳天齐王坐着、西岳金天王立着、北岳安天王行着、南岳司天王飞着。过一百年后,到了宋真宗那,称王没有称帝大。于是,五岳将会再升一格:东岳为天齐仁圣帝、西岳金天顺圣帝、南岳为司天昭圣帝、北岳为安天元圣帝、中岳为中天崇圣帝。六百年后,明太祖会觉得,天下皆为吾土,皆为朕用,五岳为神最适当。于是,将帝王之称的五岳又改回为山神,并有了明确的职位分工。东岳之神管民管官管生死、西岳之神管矿藏管飞禽、南岳之神管星宿管风雨管飞禽、北岳之神管江河湖海管走兽、中岳之神管生产管土地。由于它们的分工不同,地位不同,所以山的态势也不相同。

中岳为卧像:三个高峰呈东西走向如一巨人之卧。东边4000多尺的太室山峰为最高似头、中为峻极山峰似肚、西为少室山峰似脚;

东岳为坐像:天街高耸,拔地而起,突兀峻峭,巨颅四肢,耸入云端……“旭日东升、黄河玉带、云海玉盘、晚霞夕照”为泰山大四景,“秦松挺秀、汉柏凌寒、汶河古渡、徂徕西照、龙洞甘霖、明堂故址、泰岳朝云、龟阴秋嫁”为泰山小八景;

西岳为立像:五峰排列适度,紧密得体,恰似一头四肢,壁立千仞,在渭河平原老远望去,层崖峭峰,屼出云表,如巨人般耸立;

北岳为走像:恒山主峰玄武峰如巨人之头,顶天立地,从东北向西南前行,那翻滚着波涛的桑干河、滹沱河就是他踏起的浪花;

南岳为飞像:有72峰。祝融峰最高、藏经殿最秀、方广寺最深、水帘洞最奇,被称为“南岳四绝”,后人好事,又说,磨镜台最幽、试心石最险、大禹碑最古、南岳庙最雄,因此,就变成了“南岳八绝”。36座小山峰均衡的从两边生出,恰似腾空的两翼,把“南岳如飞”的姿态活生生的呈现在眼前……一千三百年后,后人将有飞机,所拍摄的画面,将证明我言不虚。

……

李白在华山,与丹丘子一连游览数日,谈经论道落脚在云台峰,也就是当今的北峰。不知为何,一日阴云密布,丹丘子就突然要与李白分手,说还有仙缘,半月后可在中岳一见。

李白苦苦挽留不住,欲一同跟去,又不许,只好仰天长啸:“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箭射东海。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云台阁道连窈冥,中有不死丹丘生……丹丘谈天与地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蓬莱复西归。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在《李太白诗集》里看到的《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这首诗,既写了华山的开辟之奇,又写了诗人与丹丘子谈天论地,渴望得道成仙,骑二茅龙上天飞的豪放浪漫之情怀……读了,不能不让人惊讶感叹:“西岳峥嵘何壮哉,我与丹丘栋梁材。仕途不通离京去,入得五岳修道来”!

丹丘子一走,李白在华山又逗留数日,自觉无趣,便下了华山,欲经洛阳去嵩山,早把回华阴县拜会知县大人一事,丢在脑后了。

李白还骑着他那头灰绛色的毛驴,昼行夜宿,不几日就到了洛阳。

“暮春出长安,初夏到洛阳。”灯火阑珊处,李白捡了一酒家客栈欲住下,意外中遇见了杜甫。

店家一开始也有点怠慢李白,李白又拿出了玩弄华阴知县的架势,恰巧杜甫也漂泊到此,一听是“长安市上酒家眠”的李白,便上前叩拜,忙为李白“把盏接风”。

李白与杜甫的相遇,可以说是两个诗人最伟大的历史性会见,空前绝后的。

但对李白来说,却没有大的意义。因为李白比杜甫大11岁,才华横溢,诗作丰产,名声远播,广泛流传。他倾慕的是“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对杜甫还没有什么太深的印像。更何况,一个是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一个是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格格不入啊!李白对杜甫有点不太“感冒”,特别是在皇宫因《清平调》三章引火烧身至今已心灰意冷,一心想的是继续游五岳寻仙。

但对杜甫来说,却意义深远和重大了。李白是什么人?李白是举国上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诗人、是贵妃捧砚力士脱靴龙巾拭吐御手调羹的一代俊杰、是在皇帝身边呆过三年满身皇宫气味的太白贬谪仙人,他握着李白的手,就像当年我们握着被毛主席接见的人手一样,无比激动和幸福自豪感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现存1400多首诗,与李白有关的就达20多首:《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梦李白二首》(“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等,再三称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而李白呢,仅有《沙丘城下寄杜甫》、《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戏赠杜甫》,不谈诗,只谈酒。还有人疑似伪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