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风露立中宵
27876200000001

第1章 有情皓月怜孤影

第一章:有情皓月怜孤影

好风如水,月华如练,夜情露冷,灯火阑珊。在杯酬交错之后,在一场热闹的夜戏之后。那些来参加江南名士潘洵为小儿举办的汤饼筵的人都早已陆陆续续地散去了。此刻,庭院悄然,仿佛连树上的鸟声与草间虫鸣也悄然入睡了,只余一轮孤清的月魄高悬于天际。照见满庭的树影婆娑,花枝摇曳。月晕附近有几片被清光打湿的孤云,像是谁的泪水在夜空中慢慢地洇开。

生年虚负骨玲珑,万恨俱归晓镜中。

君子由来能化鹤,美人何日便成虹。

王孙香草年年绿,阿母桃花度度红。

闻道碧城阑十二,夜深清倚有谁同。

吟诗之人是一位风神玉立的青年人,不过二十六七岁的年纪。修长的身材如仙鹤一般洒脱飘逸。明亮而深遂的双眸犹如闪烁的星辰。但眉宇间的愁绪和眼神中的疲惫与深深的苦痛却挥之不去。此时,他独立于风露之中,凝然不动,一袭如水的白衣宛如月光本身。虽是八九月的天色,他已深深地感觉到了一种秋的寒意。也许是由于月光的原因,让人感觉他鬓角已经有些斑白了。夜风一吹,那些青丝和白发便一起在他眼前不断地凌乱着。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他的声音好像是从哪个缝隙里挤出的,吐出来时,却像一声轻而无望的叹息。岁月的蹉跎与情感的压抑几乎让他不能呼吸,只有月色皎洁空明,让他感觉生命或许还不至于过分残败。

此人便是清代乾隆时代最出类拔萃的诗人:黄景仁(仲则)。十年浪游,重回故地。正值杭州知府潘恂准备邀请宾客参加小儿生日喜筵。由于景仁是他旧友,又是当时著名的文人,就早早地下了请贴。虽然黄景仁不愿参加这样的集会,但终于盛情难却。况且,他又怎能不去呢,那位为潘家带来喜庆的新夫人,就是景仁的表妹惊鸿。

夜更深了,更漏声听得十分分明,他却毫无睡意。随着露脚斜飞,斗转星移,空气越来越湿润。草木的芳馨也越来越浸人心脾。那是一种他曾多么熟悉的气息啊,一下子把他带回遥远的回忆。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回首时已三生。”

多么遥远,仿佛无法回溯到起点,又多么真实,真实的人真实的景象都似乎近在咫尺,而此时咫尺却已是天涯。惊鸿。他想既便惊鸿就在眼前,他们所能有的,也只一些早已成为过往的美好回忆。那回忆是冰魂雪魄的月光,再美再皎洁。都永远在遥远的距离之外,不会给你丝毫的暖意。就像惊鸿,惊鸿总会在遗望中成为一个没有心事的贵妇人,成为一个幸福的母亲。小儿的生日筵会一年一度地举行下去。而他的思念亦如芳草,在春天绿遍天涯,在秋天又无可奈何地枯萎。

“夜深露冷,表哥该回去休息了。”他恍然间从似乎听到了表妹的声音。回过头来,却只见几只不眠的夜鸟在树阴中飞起。许多年前,他也是习惯在夜深人静时来到庭院中对月轻吟,那时惊鸿会陪着他,会让他在冷时加衣,渴时饮茶,也会提醒他回去休息。可现在惊鸿呢?

惊鸿住在西面那间外面有许多心事一样曲曲折折的回廊的房子里。不知她此时是否也像他一样难以成眠呢,是否也会像他一样,用一些美好的时光,来疗伤臃肿的现实。或许她早已哄着小儿甜甜入梦了。

也许惊鸿会怪他。为什么要在这样一个尴尬的时候见面呢?多年离索,音讯渺茫。一朝相见,却在儿子汤饼筵上。是如何的啼笑皆非,悲喜交集呢。都是一些已经卑微地俯首于命运的人了,为什么不得不再一次接受命运的嘲弄。

他不怪表妹,表妹与潘洵的姻缘是他亲手促成的。在那个时代,一个女孩子是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的,别说是表妹,就是他一个堂堂的七尺男儿,又能怎样。还不是“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纵有才情绝世,这些年来,不也都是在一些名士或大人的幕中俯仰依人。虽然备受推崇,但这种寄人篱下的日子,对性情高傲的仲则来说,实在也是对自尊的严重摧残。

是的,他不该来,可以在潘洵面前不动声色地找个理由。既便惊鸿与潘洵的姻缘原是自己成全的,也难免潘洵心中会有一些芥蒂。

但他实在是太想惊鸿了。惊鸿知道么?当他得知自己已得了不治之症,决定成全她与潘洵的时候,他的心是多么空,多么痛。他肺疾复发,找到潘洵的时候,胸口痛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却不知痛的是肺,还是心,他一字一顿地潘洵说:“惊鸿对于别的人来说只是一个女人,而对于我就是全部的生命,我现在是把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交给你。你一定要对她好,不让我她觉得我把她抛在这里不管,一定要让她觉得,我是把在的情供在神龛上来膜拜,一定要让她知道我是负责任的,既便老天不让我和她结伴而行,也决不能让她独自去面对人世的苍茫与孤独……”他与潘洵结拜兄弟,他让潘洵指天发誓。只是为了他能替他去照顾他一生唯一所爱的人。他走开了,努力走到惊鸿的目光与思念之外,却不知以后那些接踵而至的日子该如何的应付。

其实,早在他十年前游学江南的时候,这样的日子就开始了,这样的日子有多么轻,连走路都不会有声音和影子,这样的日子又多么重,他走到哪里,就会把沉甸甸的记忆和思念带到哪里。这些年,他的脚步就没停过,思念在后面,追着他走,思念在前面,引着他走,走到哪里都不对,走到哪里都是没有惊鸿的日子。

他一路走着,用自己的足痕和自己的笔为生命刻划下情感的烙印,现在他已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了,他不能通过鸿雁传书给表妹寄信,但他的诗却可以让天下所有至情至性的人都来阅读。惊鸿不会不知道他的诗,他知道,表妹的七窍玲珑之心,定会知道读懂他的心曲。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这个原因,他才放弃了科考取仕之路,而选择在这样一个诗歌已衰落的时代,并力做诗人。当时,科考是像他这样的贫困学子更好的出路。但他却无论如何也不能把精力专注到那里去了。

关于这个问题,他最好的朋友洪亮吉和他的诗长朱筠都给了他相当多的劝戒,但他只是说起自己肺痨之症,恐怕寿夭,故而想另辟蹊径,早些建功立业,师友们看他每次都神色戚然,感到有些不吉,便忍住不再多说了。除了一些至亲好友,他几乎没有与任何人提起自己对表妹的情感,虽然他的诗词早有烟月扬洲之称,却无人知晓,那字字句句都是他自己的血泪所凝成。是的,他无法告诉任何人,因为表妹已经嫁人。在那个时代“珊瑚千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羡尔牛女逢隔岁,为谁风露立多时。”

他的命运比天是的牛女还要苦。牛郎织女总有一年一度的相逢。他和表妹十年飘泊之后,遇到的竟是更多的绝望,而此愁茫茫无绝期”。

都说“人间别久不成悲”,但为何他终不能忘却,他要忘记一个人还要多少的岁月?他的生命就要走到尽头了,他没有违背当初的诺言,他曾对惊鸿说过:“我们的誓约是一生一世的。”

表妹并不漂亮,但却给他的生命带来一片灿若虹霓的色彩。表妹惊鸿的名字太约是姨母起的,但用来形容表妹似乎并不恰当。那种美飘渺得带着点仙气了,不像表妹,表妹只是一个活泼而聪颖的小家碧玉。就像常熟一带钟灵毓秀的山山水水一样,带着一种自然的神秘与质朴、美丽清新。似乎表妹每次走来时,他都会闻到一种若有若无的水木清香。他对表妹说:你叫惊虹吧,虹霓的虹。他忘了,虹霓的美如何灿烂,也只能在天空出现短短的一瞬。

<a 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