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博物馆内有具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2米的黄河古象化石复制品。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古象化石复制品。
虽然它是复制的,但和兰州市民的关系却非常密切。可以说,很多兰州市民是伴随着“黄河古象”长大的。上小学时,许多人在课本中就读过有关黄河古象的故事,等到上中学时,甘肃省博物馆内便有了黄河古象的复制品,在耳闻目睹中黄河古象成为人们心中的一个情结。
黄河古象化石是1973年春在甘肃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马莲河西岸木瓜沟咀山下发现的。这是一具完整的古象化石,因其发现于黄河流域,故取名“黄河古象”。它的发现纯属偶然。当时,正在修建水电站,工地上人来人往,气氛非常紧张。水电站的沙子供应场就设在合水县板桥乡穆旗村马莲河西岸木瓜沟咀山下。一天两名挖沙子的农民挖出了两枚粗壮的“龙骨”,他们迅速将情况上报,恰好长庆油田的技术人员正在这里进行地质勘探,他们听到消息后,马上赶来,经过初步鉴定认为是大象门齿化石。很快,一支专业的发掘队就组建了起来,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以及省、地、县的专家都参与了此次发掘,经过35天的艰苦工作,人们终于从距离塬面100多米的地下将大象化石挖了出来。
这是一具保存非常完整的大象化石,不仅头骨、趾骨保存完整,而且连人们很难注意到的舌骨都完好无缺。随即,化石被装箱运往北京中科院古脊椎与古人类研究所。从1973年6月开始,专家们用了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将黄河古象化石修复,在甘肃省博物馆内展出一段时间后,又在全国各地展出,成千上万名游人参观了黄河古象化石,北京科教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黄河古象》的纪录片。
现在保存在甘肃省博物馆内的黄河古象化石是一个复制品,原件存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这头古象身高4米,体长8米,门齿长3.02米,全身骨骼保存完整,是迄今世界上个体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象化石。
这只大象大约生活在250万年以前的更新世早期,专家推断这是一头剑齿象。那时,合水乃至整个黄土高原的气候和现在完全不同。
当时黄土高原,林木遍布,到处是流水,低矮的草原上奔跑着许多动物,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可以和今天云南的某些地方相比。
其实,人们并不知道,在这前后兰州也出土过一些古象化石,只不过没有黄河古象那样完整,那样具有轰动性。这些古象化石给我们保留了许多古代的信息,专家们经过分析这些化石,可以推断出以前兰州地区的气候和生态植被情况。据记载,兰州境内发现了多处古象化石,它们分别是:20世纪60年代永登中堡邢家湾发现古象及其他哺乳动物化石;1975年在安宁大沙沟发现了古象骨骼和牙齿化石;1984年在榆中来紫堡桑园子发现古象门齿化石;1991年在崔家崖大金沟发现一颗古象牙齿化石;1996年九州台罗锅沟发现古象前后肢化石。在这些古象化石发现点中,永登中堡邢家湾最为出名,考古人员在一条南北长约1公里的地带上发掘出20多吨“龙骨”,其中主要是犀牛、象等哺乳动物化石。按照现在大象的食量来看,一头大象每年要吃掉五六十吨枝叶嫩草,才能维持生存。从化石的保存比例来看,一般在100万到1万头大象中才有一头大象骨骼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可见在300万年到1万年前的这段时间内,兰州境内有难以数计的大象在活动。
专家推断,大象在兰州出现的时候,青藏高原海拔在3000米以下,还不能完全阻挡西风带的暖湿气流,因而兰州气候比较暖湿,直到后来青藏高原海拔抬升到了4000米以上,才完全阻隔了西风带暖湿气流对兰州的影响,同时黄河下切程度也比较轻,远远没有达到今天黄河河床的位置,黄河要比今天人们看到的更加波涛汹涌。暖湿空气和充足的黄河水使得兰州到处都是茂密的植被,养活了成群的大象。
西津村:世界黄土最厚处之一
每一个到过董志塬的人都会赞叹它的广袤。“八百里秦川,顶不上董志塬边”,这是黄土地上最大的塬。不仅以它的广袤引起人们的关注,更以它的富足引来人们的惊叹。“山顶平原”、“陇东粮仓”,这些称呼足以让这里的人引以为豪。
整个董志塬平均海拔为1200米~1400米,面积136万亩,黄土厚度达80米~240米,这里将黄土高原雄浑的地貌表现得淋漓尽致。长期以来,董志塬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因为它拥有世界黄土之最,是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方。然而,董志塬的世界之最如今已经被兰州西津村彻底取代了。最新的地质勘探资料表明,西津村的黄土总厚度达409.93米,远远超过董志塬80米到240米的土层厚度,尤为难得的是,西津村的地层连续而完整,成为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方之一。实际上,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方也在甘肃境内。据报道: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方在甘肃的静宁和靖远之间。中科院地质研究所黄土研究室的科学家2000年曾在那里钻探出其黄土厚度达到500多米。
这是一个意外的收获,1986年,原甘肃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队承担了一个钻探项目,这是第四纪地质研究勘探的一个子项目,主要是为研究中国黄土高原区黄土岩性、厚度、成因及沉积环境提供资料,地质专家将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乡西津村作为钻孔点。当时,人们并不是要专门寻找世界黄土最厚处,只是根据勘探需要打了一个钻孔,没想到却发现了一个世界之最。
后来,这个项目提交了《甘肃省兰州市西津村黄土钻孔剖面地质报告》。这份报告认定,位于中国黄土高原西部的甘肃省兰州市西津村黄土钻孔剖面,是当时世界上已知的最厚的黄土地层剖面。钻探证明,西津村的黄土总厚度达409.93米,地层连续而完整。
《甘肃省兰州市西津村黄土钻孔剖面地质报告》表明:西津村的钻孔剖面从上到下依次为:0米~1.2米:全新统黄土。表现为浅灰黄色黄土,疏松,具大孔隙,底部为灰褐色薄层黑垆土。1.2米~30.80米:晚更新统马兰黄土。表现为浅灰色黄土,疏松,具大孔隙和白色钙质菌丝及斑点,垂直裂隙发育。30.80米~234.51米:中更新统马兰黄土。表现为灰黄色黄土,较疏松,断面多见黑褐色铁锰质斑点,含蜗牛化石残片,局部沿裂隙中充填脉状石膏,并见有风成波纹状细层理。古土壤为浅桔黄色,致密,见密集铁锰质斑点及不规则状零散分布的石膏质小结核。234.51米~409.93米:早更新统午城黄土。表现为浅灰褐色黄土,致密,较硬,含黑褐色圆环状或斑点状铁锰质斑点。古土壤为浅桔黄色,致密,断面具贝壳状断口,含石膏质小结核及动物骨骼化石碎片,洞穴印痕。
这些资料,完整无误地向人们表明,兰州的西津村是世界上黄土最厚的地区之一。
天斧沙宫:大自然的杰作
天斧沙宫是兰州近郊一块难得的丹霞地貌群,位于安宁区仁寿山东面的峡谷内,它以千奇百怪的风蚀地貌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走进天斧沙宫,如同走进了一座远古时期的神秘古城堡。炎炎夏日的天斧沙宫内,经常能与倏然而至的山风不期而遇,大汗淋漓转眼就变成浑身通泰,人们这才能真正领略了天斧沙宫风的魅力。正是这样的风,千百年来,给我们造就出这片神奇的地方。漫步在沟内,抬头四处张望,只见悬崖上,到处都是自然形成的景观,它们如房屋像动物,有些玲珑剔透,有些栩栩如生。在峡谷深处有一个“宫殿长廊”,两壁的悬崖全是类似于亭台楼阁的建筑景观。那些结构严谨,“设计”巧妙的“建筑”,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
天斧沙宫距离市区不远,而且又在丝绸古道边上,因而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10月11日,陶保廉(浙江秀水人,新疆巡抚陶模之子,1891年随父到新疆。1896年又从塞外随侍入关。所著《辛卯侍行记》对沿途城镇沿革、山川道路、古迹名胜、人物风俗均有记述,特别是对古今地名的考察记述,为今人所重。)从新疆返回北京,路过此地时曾亲自探访过这里神奇的自然景观。
天斧沙宫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构成天斧沙宫的主要岩层是红色砂砾岩,分布在4公里~5公里长的地段上,这些红色砂岩大约形成于2500万年前,是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河湖沉积物经地质作用形成的。这种砂砾岩中夹有砾石层和大量黄土,在形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裂缝,再加上这里独特的地形,为风蚀、水蚀提供了条件。在2500万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岩石受到风和水的冲击,松软部分逐渐被风、水剥落,坚硬部分则凸了出来,最终坚硬的岩层被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景观和类似动物的形象,造就了酷似宫殿城堡的杰作,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传说。
实际上,兰州不仅有天斧沙宫这样的大自然风蚀景观。还有许多人们难以想到,甚至是没有发现的自然景观。人们曾经发现过一处白垩纪时代的岩层。那是在西固,一个紧挨黄河的地方,平时很少有人来此,为数不多的探访者,只有在当地人的带领下才能找到那里。要到那里,探访者必须沿着陡峭的山路爬到山顶,才能看到美景。只见那里的地层,一层层清晰可见,黄色的、红色的、淡绿色的、浅红色的相互叠压在一起,如同兰州人经常吃的千层饼,层次分明,颜色和谐,是一处难得的丹霞地貌。
曾经有人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但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其实美景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能不能发现,自然风景如此,做人何尝又不是如此呢?
黄河峡谷说古今
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黄河,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各姿各雅山出发,从涓涓细流的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最后长大成波涛汹涌的大河,她一路走来,纳百川,穿峡谷,无所畏惧。从黄河源头到兰州,黄河足足奔波了2100多公里。她不仅养育了兰州人,而且也使兰州成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
黄河在兰州这块土地上,自西向东蜿蜒流淌。在峡谷和盆地一放一收之间,她劈山斩谷,一路向前。黄河在兰州段流经的峡谷非常多,顺流而下依次为八盘峡、柴家峡、桑园峡、乌金峡、红山峡、黑山峡等等。
八盘峡是黄河兰州段的第一个峡谷,位于兰州市西固区。这里与兰青铁路和312、109国道相邻,距兰州市中心40公里,1966年修建八盘峡水电站。八盘峡水电站位于黄河兰州段的第一个峡谷区,水电站没有修建之前这里波涛汹涌,水电站建成后,这里就成了一个风光优美的旅游胜地。晴天,库区内波平如镜,水天一色,岸边绿树成阴,芦苇苍苍;风起时,一层层波浪滚滚而来,无边无际,让人感觉出黄河的壮丽。八盘峡库区上游是黄河上游第一座大型的水力发电厂——盐锅峡水电厂,其北岸坐落着恐龙国家地质公园。
八盘峡水电站是目前唯一一座坐落在百万以上人口城市中的水力发电厂。八盘峡是指八盘山和青石关之间的黄河峡谷,最初人们将这里称之为八盘峡。
民间传说,“八盘峡”的名字和大禹有直接的关系。故事是这样的,大禹“导河”,路过此地,带领当地居民开山凿石,疏通水道,然而石头坚硬,开水道的进度很慢,老百姓也为之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禹王爷非常着急,就用手掌向石山砍去。于是在巨响声中,水道被开凿出来。为了避免黄河被堵,老百姓将开辟水道挖出来的石头,分为八堆,放在了黄河边上。因而就将这一段峡谷称之为“八盘峡”,而附近的山被人们称之为八盘山(今张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