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兰州历史文化(一):文物名勝
2775200000025

第25章 后记

2005年8月份,兰州市文化局将撰写《兰州历史文化·文物名胜》的任务交给了笔者。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这一年多来,笔者为撰写书稿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从拟定大纲,查阅资料,动笔撰写,请专家把关,最终五易其稿,才有了今天看到的这本书,其间甘苦唯有自知。

撰写本书是为了介绍兰州,宣传兰州,最终起到了解兰州之目的。因此,在材料的选取过程中,笔者重点选择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点,以起到以点带面的目的。如文物的选材中我们尽量挖掘一些不为外人所知道的全国之最以及兰州市民所不太了解的点,如珍藏在兰州的“中华第一刀”,兰州的两条明长城等。而风景名胜中我们则将目光放到白塔山、五泉山等影响力比较大的景点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加突出兰州的历史文化内涵。具体撰写时本着有材料则长,无材料则短的原则,叙述力求简洁,史料力求准确,不同观点一一罗列。限于篇幅和本人水平,一些点的选取可能不够精当,有些观点的表述也可能不太恰当,也可能有人云亦云的情况。在此,恳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不吝赐教。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文史学界的许多先生的指点,同时参阅了40多位先生的著作,作者、书名在参考书目中都列举了出来,在此对那些熟识的或素昧平生的先生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撰写的过程也是一个提高和再认识的过程。本书的撰写中笔者多次到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阅览室查阅资料,写成初稿后,笔者将其呈送给几位专家学者。他们对本书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使得一些原本有点模糊的观点逐渐清晰明确。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甘肃省文物保护所何双全先生、黄河水利委员会上游局蔺生睿先生、兰州晚报社黎晓春女士、兰州大学敦煌学硕士研究生石坤女士成为本书的第一批“读者”,提出了不少中肯的修改意见。兰州市地方志办公室邓明先生指出了书稿中的诸多不足。我的家人和同事对本书的撰写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撰写过程中我夫人张树丽女士承担了大量家庭事务,使笔者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书稿。兰州晚报记者马军、甘霖给本书提供了部分图片,在此向他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