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生在北宋政和五年,即1115年,当时童贯抽调了北宋在西北的主要军事力量,试图一举消灭西夏卓啰和南监军司所属的部队,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古骨龙战役。担任熙河路经略使的刘法统帅15万北宋大军,从青海方向出发;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5万人马,从会宁方向进攻;而童贯则驻守兰州为两路声援。结果刘仲武的人马在进攻到距离红城不远的地方,受到了西夏军的狙击,没有进展,只好筑城守卫。
刘法的15万人,在今天的永登河桥镇一带同西夏军发生激战,结果西夏战败。三年之后,兰州及其周边地区发生地震,西夏和北宋修筑的许多城堡被震毁,西夏军乘机出动,争夺北宋震武城。刘法再次出兵增援,西夏军无果而还。刘法率领的军队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可是最后他还是死在了西夏人的手中。1118年6月,北宋夺取了红城不久,西夏人发动反攻,他们进攻永登河桥一带,但宋军防守严密,未能成功,只好退守到今天的永登通远乡新站,在此修筑割牛城,派重兵防守。后来童贯派了一支部队,在晚上发动攻击,一举夺回了割牛城,将这个城改名为统安城,(也有人说,统安城并不是割牛城)。
一年后的宣和元年(1119年),童贯强令熙河路统帅刘法出战,刘法不得不带两万人马从统安城(通远乡新站古城)出发,西夏人在正面狙击的同时,出精兵绕道侧后攻击,再加之刘法后勤保障不足,最后兵败,刘法为西夏人所杀。
明朝洪武年间,红城旧城依然是丝绸之路上一个重要的站点。民间传说,一次人们传递紧急军情时,庄浪河发生大水,结果将传递急件的信使冲走,耽误了大事,人们只好奏明朝廷,在河对岸修建了新的城堡,这个城堡就是今天的红城镇所在地。
其实,红城旧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因其修筑年代久远,残破不堪,人们才移到了河对岸。随着朝代的更替,红城的军事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它由原西夏的监军司所在地,变成了一座普通的城堡。民间传说,修筑红城堡的时候,是按照西安城的样子修建的,今天那里的人们回忆说,原来红城的北门题“宁朔”二字,南门曰“永安”,城中间设有钟楼。
可惜的是,昔日的古城,如今只剩下了一个角楼残迹。
勇士城:残存的西秦国都
榆中夏官营有一座残破的古城,墙高沟深,那就是西秦国都勇士城,是兰州地区曾经被作为国都的古城。
这座城池虽然经历了一千多年风雨,但仍然比较完整,规模也很大,然而要弄清楚古城的来历,却要费一番周折。
站在城墙上进入人们视野的是大片的农田,岁月沧桑,昔日繁华的街衢已变成了良田,古城的变化竟是如此之大。
这座城呈方形,周长约一公里,城墙基本上已经坍塌,只有城基还比较完好。有人曾经进行过测量,残存的墙基宽达5米,而残存的城墙则有10米之高,绕城外有一条深5米、宽10米的护城河。
这里南靠山,北临河,东面是古丝绸之路。东行可达长安,西行则抵兰州,从地理位置和气势上来看,有都城气势,但还不能确定它就是西秦国都。目前,人们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这里就是西秦国都;另一种意见认为西秦国都不一定在这里。《重修皋兰县志》记载:“夏官营侧有废城,王家崖侧亦有古城,较大,俱已半毁,是否古苑川城,不可考矣。”这两派观点争执不下,而勇士城究竟在夏官营侧,还是在王家崖侧,尚待进一步考证。
西秦的建立者是鲜卑族。东汉末年,这支鲜卑人从北方逐渐南下,居住在今天的甘肃中部一带,古属陇西郡,因而一些人也称其为陇西鲜卑。他们的部落联盟首领为“大汗”。
前秦建元七年(371年),前秦苻坚派军讨伐,陇西鲜卑首领乞伏司繁兵败投降,后被前秦封为镇西将军。383年,苻坚淝水之战失败,担任镇西将军的乞伏国仁乘机率军返回陇西,这时,他们已经拥有人口十余万,具备了建国的基本条件。苻坚死后,乞伏国仁便自称“大都督、大单于、大将军”,改前秦年号建元为建义,封其弟乞伏干归为上将军,筑勇士城,在辖境内改置十二郡,西秦自385年建国到431年乞伏慕末被杀,历4主,共46年。
这些年,人们在夏官营勇士城平田整地时,从这座古城中多次发掘出成堆成堆的人骨,同时还发现了大块被烧成炭块的木材。此外,还有守城时留下的大堆石块,显然在敌军破城之前,人们进行了拼死的抵抗,只可惜已无力挽回败局。
永登十二连城的演变
今天永登的连城地区,是连接甘青两省的战略要地。在历史上,这一地区发生过多次战斗,传说中“连城”一词由当地十二座相连的古城而来。这个地方真有十二连城吗?如果有,它们今天还在吗?从永登县城出发,沿着县城通往连城的公路就能实地探访那里的古城遗址。人们到达的第一个城池遗址是位于通远乡新站村的一座古城。
这座古城是北宋西夏交战时,西夏军在此修筑的。走在公路上,很远就能看到古城背后的烽火台。顺着公路,走到村子附近,越过一条干河,就到了新站村。这座古城的城墙保存比较完整,站在村里抬头就能看到城墙。
从一个豁口爬上城墙,只见墙内民房遍布,许多村民的房子紧挨着城墙,有些人家的猪圈、牛圈就充分利用了城墙。有一户人家甚至将城墙的一部分铲去,用作他用。
当地村民说,现在古城内的住户有二十多家。对于这座古城的来历,有些村民说是宋代的割牛城,其实,关于这座古城,很多资料中都有记载,只很混乱。别的不说,仅名称就有好几种,有人称之为牌楼古城,有人称之为通远新站古城,也有人说这是西夏人的割牛城,还有人叫做统安城。名称之繁杂,说明这里变化更替非常频繁。现在这里属于通远乡牌楼村新站社,过去叫新站上下队。
1118年,童贯统帅大军,分两路进攻西夏,结果西夏人据守红城失守,后反攻又失败,西夏人只好退守这里,修筑了城池防守,西夏人称之为割牛城。可能由于地形像牛而命名,因为水磨沟一带好几处城池都是依照形状命名的。后来这座城池被改为统安城。(也有些人认为,距离此地不远的另一座城池,才是真正的统安城。)过了牌楼村以后,继续往前走,就进入了水磨沟,这里有几个古城。人们依次看到羊胸子、蹬蹬城以及一处题刻。人们推测这一地带就是宋代震武军所在地,但是人们对宋震武军所在地有争论,有人认为宋震武军所在地应该在今连城镇的古城,但更多的人倾向于蹬蹬城。
如今连城周边的古城堡特别多,在其周边三十公里的范围内竟然有古城堡二十多座,有红山城、黑山城、通远堡、马军堡、河桥堡、连城、七里堡、牛站堡、杜家湾城、洛落城、黑古城、蹬蹬城、羊胸子城、石门堡、三角城等。这些古城的修筑年代上至汉唐,下至明清,特别是在北宋西夏争夺的时候,修建了大批古城。可见,历史上的以连城、河桥为中心的西大通地区,城堡遍布。据《庄浪汇记》记载,汉代在永登西北部筑有红古城、王家山城、马家山城、吴家山城、钱家山城、罗罗城、工巴城、古城、那亥城、蹬蹬城、羊胸子城等十二座古城,它们环绕相连,所以这个地方被人们称之为连城。其实连城的来历并不是因为这里有十二座相连的古城。专家考证后认为,十二座相连城堡实际只有七座,显然十二连城是不存在的。史料显示,连城一词最早出现在万历年间,鲁土司的家谱上有一句“治第连城”,连城得名可能由此而来。明初修建城池的时候,鲁土司们对原先的大同堡进行了改造,不仅增加了墙的高度和厚度,而且修建了马面、炮台等设施。由于大同堡距离宋代震武军的所在地——震武城只有500米左右,在许多人眼中这两座城相连在一起,因而称之为连城。
因两城相连,而得名连城,这才是连城的真正由来。
兰州城池的古今变化
城池是一个城市的年轮。作为丝路重镇的兰州,如今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很少有人知道兰州城池的沧桑变迁。据专家研究,秦时兰州地区,是河南地最西边的一块地方,位置非常重要,为匈奴等民族的游牧之地。
榆中县的设置和秦始皇有直接关系。战国时期,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匈奴人开始崛起。他们依靠骑兵的机动灵活,四处骚扰各国的边境。为对付匈奴,各国在各自的边境上修筑了长城,也不断派兵同匈奴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