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层次和专业化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必须承担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江隆基认为,高等学校教师“既是教书的行家,也是科学研究的能手”。教师是教育学生的人,他不仅传授着知识和技能,也传授着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作风。他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在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要塑造自己。江隆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但是每位教师都应当“争取完美地塑造自己”。他认为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主要地应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学生就是爱护学生奋进向上的赤子之心,就是爱护学生勤奋积极的学习精神,就是爱护学生独立思考、肯于钻研、顽强拼搏的意志力。爱护学生还应体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严格要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对缺点、错误绝不能放纵,也不能迁就。江隆基还勉励教师一定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大事,多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待自己,也以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学生。
兰州大学的教师们是幸运的。他们在江隆基校长的谆谆教诲和细致入微的关怀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得到了锻炼,得到了充实,得到了提高。到1966年的“**********”以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支“又红又专”的庞大的教师队伍,涌现出一批教学、科研都过硬的骨干力量。
江隆基十分重视校风建设。校风代表着一个学校的风貌,它既反映着学校的形象,也表现着学校的精神。江隆基关于校风建设有两个层次的思路。一是校风的个性表现,包括教师教学之风、学生学习之风和干部的工作作风;二是校风的共性要求,即全校教师、学生和干部共同维护的整体之风。二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融合成一个完整的“勤奋、求实、进取”的兰州大学校风。20世纪50到60年代,工作在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大都有过一种呕心沥血,艰苦创业,甚至是蒙受冤屈的经历。他们都有着赤诚的爱国热忱,高尚的敬业精神,严谨刻苦的治学之风。兰州大学的教师们即属于这样的类型。一般说,这样的精神面貌和作风,是那个时代培养锻炼出来的,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但是,兰州大学也有它特殊的因素,那就是在江隆基这样的好校长带领下形成了突出的勤奋精神,通俗一点讲就是一种特别能吃苦的精神。
江隆基对学生学风的要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他提出了学生的学习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要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生在学习上绝不能要求不高,“混个及格”,而“应当力争上游”。同时也不能有盲目的优越感。二是要培养优良的学习风气,提倡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意志,养成好读书而且好求甚解的学习习惯,要善于独立思考,发扬独创精神,要有谦虚、谨慎和老老实实的态度,要善于支配自己的时间,珍惜和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三是要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江隆基说,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一定要注意探索所学专业、所学课程的特点和规律,采取科学的学习方法”。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学习的效果就会倍增。在江隆基的倡导下,经过全校师生的积极努力,兰州大学一年迈上一个台阶,勤奋、求实、进取的精神蔚然成风。
江隆基对干部工作作风的要求也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要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他认为,各级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者,在高等学校这个高知识的层次中,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尤为重要。为此,他专门组织了全校中层以上干部理论学习组,每学年的寒暑假还组织各类干部轮训学习。二是要努力学习业务,由外行变内行。江隆基认为,党政干部不能长期当外行,要努力学习业务,由外行变为内行。每个干部,无论担任何种工作,都有一个熟悉本行业务的问题。不懂教育,不懂业务,强行领导是不行的。三是要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具体要求干部既要有责任感,又要有民主精神,对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要敢于负责,不能推上诿下。同时,广大干部要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具有全心全意服务的精神,不能奢侈,不得浪费,坚决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在干部作风中,江隆基提出应当特别严格要求党员干部,认为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应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和团结群众,做人民忠实的勤务员,不能“以有党籍而自居特殊”,“任何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都不能滥用党的权力和威信”。江隆基在制订每学年的工作方针和计划中,都十分强调干部作风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为了着重解决好各个部门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他还专门召集会议讨论研究,向全校行政干部和党员作报告谈作风问题。在江隆基的倡导下,干部的素质和作风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和改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认真负责,团结奋进,全校上下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生机勃勃的良好气氛,也形成了勤奋、求实和进取的工作作风。
对于校风的整体要求,江隆基有一个十分突出的基本要求:“爱护我们的一草一木。”就学校而言,就是“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的专业,爱我们的学习,爱我们学校的一草一木”。这种以爱为基点的共性要求,实际上恰当地概括了校风建设中最本质的东西。
江隆基一生主要从事高等学校的领导工作,积累了大量丰富的宝贵经验,涉及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同延安时期的一些教育家一样,江隆基虽未形成系统的教育理论专著,但散见于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年代发表在各种报刊上的论文,以及未能发表的讲话、报告、总结、发言等文章,构筑起他的教育思想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其中,《论高等学校工作的经验》、《谈谈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等文章,是反映江隆基教育思想的重要标志。江隆基实事求是、锐意改革的教育实践及其思想特色与时代精神相吻合,同他的教育思想相辅相成,并在很大程度上点化了他的教育思想,从而放射出更加灿烂耀眼的光芒。
江隆基是一位全身心执著工作的人,他始终将对工作负责放在第一位,十分重视总结经验,学习先进思想,坚持开拓前进,坚持辩兰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江隆基在学校党代会上讲话(1965年)证唯物的世界观,处处洋溢着“以国为重,以民为上”的高尚品德。在白色恐怖的腥风血雨中,他以“存心追求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信念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留学期间,他始终坚持革命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江隆基一生以塑造完美的人为教育理念,他也是首先以这种理念塑造自己的。在他从事教育工作的数十年中,从边区的教育到高等学校的管理,他都是把塑造具有完美人格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己的教育理想,虽然他在兰州大学只工作了7年多时间,却成为兰大人中最受崇敬的人,这并不是他具有老革命、老干部的地位,而是由于他卓越的工作能力和品格高尚、胸怀坦荡、不谋私利和严于律己的作风,给人们树立起光辉的典范。“**********”开始后,作为一位德高望重、忠心耿耿的教育家,江隆基为了捍卫党的原则,义正辞严,毫无畏惧,竭尽全力保护了不少知识分子,却唯独不善于保护自己。1966年,江隆基遭受迫害而含冤去世。
李之钦(1907—1996),陕西延长县人,早年深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北京辅仁大学学习,后来长期在革命根据地从事教育行政管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北局教育管理工作。1958年10月,李之钦来兰州,任甘肃师范大学校长,后又兼任党委书记。在任期间,主持了学校的各项改革,贯彻“八字方针”以及给“****”摘帽等纠“左”工作;从1963年起,遵照****甘肃省委指示和部署,派出文科师生和干部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努力贯彻高教六十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强调搞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经过数年的努力,使西北师院教学秩序走上正常轨道,学校工作纳入正常轨道。1966年“**********”开始后,李之钦受到冲击,后来调往甘肃工业大学任职。1983年当选为甘肃省政协副主席,1984年任西北师范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离休。主要著作有《李之钦论教育》、《徐特立教育思想研究》和《简明认识论》等。
李之钦的教育思想同他所从事的具体工作有密切联系,在长达30多年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社会教育、学校政治思想教育和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关于社会教育方面。在革命根据地时期,教育范围主要是边远贫穷的农村,教育对象是深受几千年阶级压迫的贫苦农民,因而扫盲教育、普及教育、农村教育、社会教育等概念,其本质属性是一致的,都是农民教育。教育的目的、手段是为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服务的,教育的政治功能居于首要位置。作为陕甘宁苏维埃政府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教育行政领导成员,李之钦谙熟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他认为要顺利进行普及教育事业,必须要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农村教育要直接为农村人民服务,为此提出办学形式多样化、学制可长可短、灵活多样的教学原则、方法,以及密切联系实际、加强思想教育、重视教师作用、提高师资水平以及加强领导等普及农村教育的意见。从这些意见出发,他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老百姓喜欢什么样的学校就办什么学校的时代课题。
“因时因地制宜”办学是李之钦社会教育思想的重心。他强调教育要从实际出发,认为因地制宜原则既是教育方法论,也是教育本体论。执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和政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完成任务。与因地制宜原则相抵牾的是经验主义,为了进一步明确对这一原则的认识,李之钦于1950年发表《对于过去教育上经验主义的批判》,列举教育上经验主义的盲目性、狭隘性、教条性和事务主义的种种表现,追究其产生的原因,阐发了克服的办法。为使教育事业得到顺利发展,立足于全国胜利的新形势,进而清算教育上的经验主义,其用心显而易见,其意义也就更加重大。
关于加强学校政治思想教育的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方向政策问题。20世纪50年代,李之钦在****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教育局及****中央西北地区工作部和宣传部教育处任职期间,主管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经常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政治思想教育成了他的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党对高等学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李之钦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在《关于西北地区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情况、问题和今后意见的报告》一文中,他在充分肯定绝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思想进步的前提下,提出加强新老教师团结、开展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围绕教学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健全马列主义教研组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强调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加强教职员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教职员和政治课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等问题,对加强西北区高等学校的政治思想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其中,围绕教学工作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政治辅导处不能包揽代替学校行政职权和政治辅导处可逐步向校长办公室过渡等论点,是富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亮点。
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即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方面,李之钦总的指导思想是明确的,方法也是适宜的。如西北各高校开展思想批判运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社会改革活动和各项建设活动,在当时是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举措。他从知识分子“是完全可以改造的,而且一定会进步”的愿望出发,提出高等学校教师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要求:“从爱护的立场出发,反复讲清政策,讲清思想改造的具体方针”,“采取和颜悦色与真诚相见的态度,根据不同对象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通过自我教育”,“收到思想改造的最大成效”,“今后应将短期的突击性的集中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学习的方式,逐渐转变为经常的以在职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多注意正面的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正面教育解决思想方法、思想意识和政治认识问题”;“参加各种实际运动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有力方法之一”,“特别要给学校教师们更多的机会”。这些意见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教育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在《革命青年建立革命人生观的问题》一文里,集中表达了李之钦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要求。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祖国,这就是革命的正确的人生观”。强调青年学生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幻想和理智、自由与纪律、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他还勉励知识青年通过加强理论学习,重视实际锻炼、批评和自我批评等思想修养,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