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燕云,中原人像是丢失了一群孩子,心心念念地总是要想方设法找回来。第一个吹响收复号角的是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的军阀割据对百姓的直接影响是没有宁静的生活,没有安全的保障,有的是数不清的商税和关卡,是妻离子散和家破人亡的灾难,在这种生存状态一,人们最大愿望是国家的统一,战争的停止。时代呼唤英雄,周世宗柴荣就是五代后期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英雄。在他武力统一中国的进程中,很自然地将目光盯住了燕云十六周。在中原人们热切的盼望中,他不负众望,一口气收复了三个州和三个关隘。大好形势下,柴荣本可乘胜继续扩大战果,可他突然犯病,不久逝世,大军南撤,收复燕云之事被耽搁。这一年是公元959年,燕云地区离开中原王朝整整23年。
赵匡胤是在继承了柴荣衣钵的情况下建大宋王朝的,北宋的目标之一当然是继续柴荣未竟的事宜,继续北伐收回燕云。979年,宋在灭北汉后乘胜进攻燕云地区的幽州,当年柴荣就是准备攻取幽州时突然发病,此役的胜利对赵宋王朝意义显得格外重大。然而,在高梁河,宋军遭到惨败,宋太宗负伤,情急之下乘了驴车才仓皇逃回。七年后,为了燕云的归属,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再度北伐,结果在岐沟关再度失败。
经过前后七年两度惨败,又经过用钱赎回燕云地区的不成功,北宋政府不得不放弃一一计划,对契丹采取了消极被动的防御之策。然而,燕云十六州的广地领地控制在辽手中,相当于中原大地在北方完全没有门户,赵宋不得不在汴京附近广种树木权作屏障。随着宋辽“澶渊之盟”的签订,宋在每年送给契丹辽大量的“岁币”后,换来双方的和平交往。据记载,和平局面维持得还不错,每逢新年或皇帝生日、丧事,双方都有使节往来庆贺、吊唁,南北贸易往来也很正常,呈现一派友好景象。既然和平了,燕云失地的所谓屏障功能也就相继减弱,地位也随之下降,人们这样自我安慰着,反正吃不着葡萄只能说葡萄酸。中原人心底知道,和平里有宋朝付出的巨大代价,其中包括燕云失地。然而这个事不能提,因为实在是提不起、提不动。人们只能在心里梦想着,不知哪个猴年马月,我们才有资格、有能力将燕云之事再度摆上议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