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沙漠密语
2748500000008

第8章 新疆篇(5)

年轻的林业局长侯建国,在林业部门已经工作了10年。他永远也忘不掉亲眼看见西北湾牧场的小学校被迫搬家的惨状,如今,在西北湾他又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望着眼前的绿色,他感谢县领导,感谢全县人民和林业局职工的奉献精神,也感谢自己的妻子。妻子本来在银行部门当会计,这是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去现场看了他们植树造林的艰苦情况后,眼望着一身沙土、一身泥水,一回家就只想睡觉的丈夫,她曾经希望他能调到轻松一些、责任小一些的单位,但丈夫拒绝了。最后,为了让丈夫全部身心投入防沙治沙的工作,仅仅37岁的她,竟毅然买断工龄,提前离职,全心全意地当起了“家庭妇女”,照顾老人、教育孩子,解除了丈夫的后顾之忧。

如今,奇台县的防沙治沙工作正在巩固和扩大成果,并向纵深发展。除了在沙漠边缘继续种植固沙植物,扩大绿色屏障外,还准备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用滴灌逐渐代替漫灌,减少水资源的消耗。奇台县是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贫困县,县领导意识到,解决生态问题的同时,必须解决贫困问题;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必须取得经济效益,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因此结合林业建设,全县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进了仁用杏、文冠果、黑加伦、榨汁葡萄、冷香玫瑰等优良品种,在人工造林区还建立了中药材肉苁蓉的种植基地,并准备建立肉苁蓉加工厂。

玫瑰是奇台的“县花”,姹紫嫣红,千娇百媚,在这片土地上开放得十分灿烂。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离奇台人工绿化带咫尺之外,在还没来得及治理的地方仍然有巨大的沙丘,仍然是单调的黄色,沙漠似乎在默默地告诫人们,恢复良好的生态环境,任重道远。

更重要的是,奇台人还有另一种担忧,他们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边缘几百上千公里,涉及很多州和县,仅仅奇台县搞防沙治沙并不能遏制沙漠的扩展,希望国家能拿出一个统一的规划,统一的办法,全社会同心协力才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南疆人的母亲河——沙漠里的大河

完成了北疆的考察后,我的心便急切地飞向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这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也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地方,塔里木盆地那世界第二、我国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至今也没有向人类完全敞开心扉。人类没有读懂塔克拉玛干神秘的语言,楼兰、尼雅等古国消失的原因至今也是一个谜。在塔里木盆地有多少失落的文明呢?有多少需要人类了解和研究的瑰宝呢?除了失落的文明,还有棉花、石油和天然气基地……

恐怖、神秘中带着阳刚之气和令人不可抗拒的诱惑,这就是我梦中的塔里木!

当然,最让人牵挂、担忧的还有塔里木河……

在新疆,一谈到生态环境,人们首先就会提到横贯塔里木盆地北部的塔里木河,这条泱泱巨流和别的河流不同,它的足迹不是山清水秀的地方,而是茫茫沙海,它给死寂的沙漠带来生命,在荒凉中孕育绿洲,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沙漠里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滋润着两岸数百万亩胡杨和农田,养育着九百万新疆人民,它是南疆人民的“母亲河”。维吾尔族著名歌唱家克里木曾这样歌唱道:

塔里木河,故乡的河,

我爱着你呀,美丽的河。

你拨动着悠扬的琴弦伴随我唱起欢乐的歌。

塔里木河,故乡的河,

你用乳汁把我养育,母亲河……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世界第二的内陆河,全长2437公里,干流肖夹克到台特玛湖长

1321公里。“塔里木”一词,在古突厥语中,意为“注入湖泊、沙漠的河水支流”,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意为“田园”或“耕地”。我国史籍文献中称之为“计戌水”、“葱岭河”。历史上,它结束的地方是罗布泊——罗布淖尔。

长期以来,横贯大沙漠的塔里木河是丰盈、辉煌而美丽的,在茫茫沙海中,贮藏着丰厚的西域文明,埋藏着楼兰、车尔、尼雅、丹当、喀拉、塘格……几十个古代王国,有的至今人们还没有发现它们。塔里木河是古丝绸之路的生命之水,正是因为有了辉煌的塔里木河,人类的东西方才有了文化碰撞、文化交流的国际通道。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摩尔根曾说,塔里木河是世界文化的摇篮,找到了这把钥匙,世界文化的大门便打开了。

一个世纪以前,俄国军官普热瓦尔斯基到这里考察时,在河边不但看见了野骆驼、马鹿、天鹅、黑鹤,而且看到了许多老虎,他曾经惊奇地写道:“塔里木的老虎像伏尔加河的狼一样多!”但是,仅仅过了一个世纪,伏尔加河的狼仍然很多,但塔里木河边的新疆虎已经绝迹。

据当地一位姓秦的干部介绍,上世纪60年代,塔里木河里有许多大头鱼,他说:“我们曾经打过一条,用红柳从鱼鳃中穿过,两人扛着鱼尾拖到了地。这鱼足有两米长,光鱼头脖子那段我们10个人就美美地吃了一顿。”兵团的农垦战士们也介绍,60年代,塔里木河两岸芦苇、红柳、罗布麻多得很,常常可以看见野猪、黄羊和野兔;70年代初,他们在河里一网就打起了两百多条鱼,有的鱼重十几公斤,鱼嘴大得可以塞进人的拳头……一天晚上,在菜地的水坑里竟发现了一群鲤鱼,男的全去抓鱼了……

过去,塔里木河下游水量很大,曾有余水进入罗布泊。古代罗布泊和台特玛湖都属于鄯善国,有1万多人在这里居住,人口的密度仅次于当时喀什、和田、库车和焉耆,是南疆重要的人口聚居区。居住在这里的罗布人“不食五谷,以鱼为粮,织野麻为衣,取雁毛为裘,借水禽翼而卧”。湖周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天上翱翔着鸟群,鸟语啁啾,宛如天籁;地上有野猪、黄羊、老虎和许许多多别的大小动物……1958年中科院的考察队到罗布泊湖口进行考察时,让大家感到兴奋的还是“禽鸣鱼跃”的场面。空中小鸟飞鸣,岸边浅水中有一群群近一人长的大鱼背脊露出水面游弋,数量之多,体积之大,令考察队十分吃惊,它们是塔里木特有的新疆大头鱼。

如今,这些景象已经一去不复返。

塔里木河水量持续减少,上世纪60年代下游的径流量是13.3亿立方米,70年代便减少了一半,到90年代只剩下1.26亿立方米了!短短40年中,径流量竟减少了90%,确是惊人!继上世纪50年代罗布泊干涸之后,1972年下游自大西海子以下363公里河道出现断流,到90年代,整个河道断流已长达700公里。干流尾端的台特玛湖本来是一个“村舍不断”,“水鸟群飞,一派江南景色”的地方,但1974年彻底干涸,随着湖水的干涸,水鸟和村落都消失了,湖区成为新的荒漠。1993年断流的河道进一步扩展,1998年竟持续断流300多天。据生产建设兵团一位姓杨的老排长介绍,1966年他和战士们刚到这里开荒时,水的情况很好,河水很大,灌溉时想用多少就用多少。而现在呢?河床干得可以走车了。专家们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到2008年下游断流河道将全部沙化。

随着河水断流便是流域内生态急剧恶化,地下水位迅速下降,下降到已经不能满足胡杨、红柳等天然植被的需要,植被干枯了,衰败了,沙化加剧。1985年联合国向我国提交了一组卫星照片,照片显示,塔里木河绿色走廊已经变成灰色。塔里木河边曾有世界上最大的胡杨林,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沙漠勇士”和“大漠英雄树”,上世纪50年代面积近700万亩,到70年代便锐减到260多万亩。下游的胡杨林消逝得更快,50年代有81万亩,到90年代只剩下10万亩了。在塔里木河边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巨大的推土机轰鸣着、咆哮着,一株株几十年、上百年的胡杨被铁履无情地践踏、碾压,挣扎中扑倒在地,躯体中流出了清清的胡杨泪……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塔里木河由淡水河逐渐向微咸河与咸水河转变,沿河绿洲逐渐沙化,218国道即将被黄沙淹没,塔克拉玛干与库姆塔格两大沙漠合龙,风沙尘埃和沙尘暴天气都显著增加。过去平均每星期有一次风沙天气,90年代是两天一次了。1998年春天发生的风灾,让垦区两万亩香梨绝收,13万亩棉花重播了4次。沙漠的扩展,迫使下游60万亩良田弃耕、撂荒,一些曾亩产逾千斤的“王牌地”也被迫撂荒,随着撂荒便是更加剧烈的沙漠化。塔里木垦区的耕地面积从鼎盛时期的50多万亩缩减到90年代的不足30万亩,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5个团场的5万人面临生存危机,垦区陆续流走了两千多人,连招来的一些民工也不愿在此久留。

如果塔里木河生态系统继续恶化,导致这条天然的绿色走廊完全消失,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到那时,塔里木大流域将不复存在,直接后果之一便是,靠近下游的若羌、且末等县城被风沙吞噬,失去起码的生存条件,生态恶化还将进一步波及整个南疆地区。

塔里木河的生态问题,已经成为新疆乃至全国公众关注的焦点之一。新疆电视台播出了《流泪的母亲河》,新华社记者称之为:“塔里木河,一首即将消逝的歌。”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大声疾呼:“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这条生命线将会重演楼兰古国的悲剧!”

公元4世纪,楼兰古国就是消失在塔里木河流域的。如果塔里木河的生态继续恶化,可以肯定,楼兰的悲剧会再次出现。

围绕塔里木河的生态危机,专家们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为什么塔里木河的水越来越少?是不是降水量在减少?新疆气象部门提供了一份翔实的资料:1981年到1995年14年间,与过去同期相比,降水量并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1%,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连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也多次出现了降大雨的奇迹。可见并不是由于自然界的变化。

是不是流入塔里木河的水量减少了呢?确实如此。历史上,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0多条河流都汇入塔里木河,如今由于各条河流沿线都在开荒筑坝,拦截了河水,只剩下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三条河流可以进入塔里木河了。这三条河流本身的径流量并没有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但由于上游用水增加,它们之中,和田河只在每年7至9月的洪水期才向塔里木河输水;叶尔羌河大部分的水进入别的水库,只有发生大洪水时才把少量水泄入塔里木河;于是,只剩下阿克苏河算是塔里木河的主要源流了。

在近半个世纪中,塔里木河源区和整个流域,人口和灌溉面积都增加了一倍至几倍,甚至10倍以上,并出现了混乱的“开荒热”。沿塔里木河两岸,各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大公司、小老板组成的开荒队伍大打“人民战争”,互相争夺开荒的地盘。至于那些乡村干部批准和没有批准的私人开荒更难以计数。2000年自治区曾发出通知,明确提出:“塔里木河流域内所有地州和兵团师(局)一律停止开荒”,但仍然有单位和个人明目张胆地和《通知》对着干。有的是短期打算,捞一把算一把;有的则是作长远规划,动辄上千亩甚至上万亩。

违法开垦、毁林开垦的现象比比皆是,再加上,塔里木河流域跨越了南疆5个地州的42个县(市)和兵团4个师的55个团场,体制上便形成了“各自为政,多龙治水”的格局,各地区、各单位都从自身经济发展的利益出发,引水率大大超过了国际公认的标准。在上游一个100公里的河段上,记者们曾发现竟安装了大口径水泵137台,每天截流的水量在40万方以上。由于缺乏统一的、有序的管理,一些人常常私自架设水泵,在干流上乱开口子、乱引水,毫无节制地消耗宝贵的水资源。有人曾专门数了数,据不完全统计,塔里木河干流上的引水口共有138个,估计每年引走的水量达30亿立方米之巨。而且这些引水口绝大部分没有控制闸,塔里木河干流又缺乏大型水利控制工程,挖口子灌溉后不及时堵住,让它无边无际地任意漫游。在塔里木盆地的荒原上,人们常常会看见路边的戈壁沙丘被大水漫灌,一次“跑水”常常上千万立方米,造成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专家们估计,单此一项,每年浪费的水资源便在10亿方以上。

这就是塔里木河上游有40多亿立方米水,而下游只有1亿多立方米水的原因。

乱扒口子、随意浪费水资源这种“陋习”似乎由来已久,据说有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初,一个名叫乌斯曼的牧民,有一天在塔里木河北岸一坎土镘(新疆的一种锄头)挖了个口子,口子竟被洪水冲成一条大河,浩浩荡荡流泻而下。这一坎土镘竟夺去了塔里木河汛期三分之二的水量,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后来,这口子流出的水居然真地形成了一条河流,至今人们还把它叫做乌斯曼河。现在河上已经架起钢骨水泥的大桥了。

新疆的媒体还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户牧民在塔里木河中游挖开了一个4米宽的大口子,引出的河水漫灌了一大片草地,而他的目的只是为了喂养他的十几匹马……水利专家曾算了一笔账,挖出的这些水,足够下游1万人左右的农场用水。

在人类贪婪的、毫无节制的攫取下,母亲河岌岌可危,打破旧体制的地区分割、部门分割,对塔里木河进行全流域的管理,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已迫在眉睫。

1992年,新疆成立了塔里木河管理局,当时由于对河流治理缺乏经验,只对干流河段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管理。1998年,管理局变成了更高层次的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由自治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制定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方案,打破条块分割,对整个流域进行管理。2001年初,******在总理办公会上批准了这个方案,并提出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时任******总理的朱鎔基在会上曾强调,必须像重视长江黄河的整治一样来加快塔里木河的综合治理,特别要加强生态建设,这是一项长治久安、利国利民的大事。2001年6月,******决定投资107亿元,开展塔里木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银行和加拿大政府分别在塔里木河流域建立了生态保护工程,一些外国专家认为,塔里木河是世界环境问题的缩影,也是进行环境保护的实验室。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在南疆的库尔勒,往南疆进发的前一天,气象预报将有冷空气入侵,伴随着大风,部分地区会发生扬沙,风口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

早晨一起床便发现乌鲁木齐一改往日晴空万里的景象,天变得阴沉沉的,有风。上午10点钟班车出发,很快便上了高速公路。最初有些太阳,但到托克逊后阳光消失了。进天山垭口后,车窗两边都是毫无植被的荒山,和我过去在伊犁、新源一带看到的葱绿的天山大不相同,单调而死寂,让人很快便感到视觉上的疲劳。

随着公路盘旋向上,路边出现了白色的冰河,给人带来了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