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听说晏婴吃饭很节俭,便亲自到他家去看,的确,晏婴吃的糙米饭,只有一荤一素两个菜。景公以为晏婴非常贫困,为此还作了自我批评。晏婴解释说:现在老百姓生活很苦,一般士人勉强每顿能吃上大米饭,而我的一顿饭就等于他们三顿用的钱,可我的德行和才能并不高出他们一倍。由此看来,我的生活并不贫穷。
齐景公想改善一下晏婴的居住条件,于是对晏婴说,你的住所距市场太近,既低下狭小,又喧闹多灰尘。您身为齐相,住在这里实在不合适,请换一处地势高、宽敞、明亮的地方,建造新居吧!晏婴不肯,说我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我继承这份遗产,心情很不安,这对我来说已经太奢侈了,不敢再有别的奢望。后来,景公乘晏婴出使晋国的机会,给他建造一处新居。等到晏婴返回齐国时,新居已建成了,他拜谢了景公,随后将它拆掉,按照原来百姓的住房重新建造好,让原来的住户重新搬回来,自己还是回到原来的住宅。
晏婴上朝时,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着的破旧车子。景公以为他的俸禄少,才乘坐与自己身份不相称的车子。晏婴说,由于您的赏赐,不仅我吃得饱,穿得暧,有车子坐,还有力量帮助别人,我的生活已经很好。晏婴走后,景公派人送他一辆由几匹膘肥体壮的马驾着的漂亮车子。一连送了三次,晏子终不接受。景公很不高兴,迅速召他问其原因,并说,如果你不接受,我也不再坐车子了。晏子说,你任用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怕他们奢侈浪费和行为不正,要求他们节衣缩食,以减轻老百姓的负担,现在您在上面乘坐好的马车,我也如此,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在全国盛行,那时我就无法禁止了。最后景公只好顺从了晏婴的意见。
晏子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率先垂范,严以律己,而且不弃老恶之妻的品行尤堪垂范后世。齐景公有个女儿,年轻貌美,想嫁给晏子,于是齐景公就借机到晏婴家赴宴,跟他在一起饮酒。酒酣耳热之际,齐景公看见了晏婴的妻子,就对晏婴说:“此之内子邪?”晏婴平静地说:“然。”齐景公故作惊讶地说:哎呀,真是又老又丑。寡人有个女儿“少且姣”,请允许我把她嫁给您。晏婴听到这话,赶快避席答道:内子确实又老又丑,但晏婴却一直和她相濡以沫。她本来既年轻又漂亮,但“人固以壮托乎老,姣托乎恶。”她既然已将自己托付给我,我怎能因她年老色衰而把她抛弃,如今君王虽然要厚赐予我,我也不会辜负内子的重托。齐景公见晏婴无意抛弃老恶之妻,只好作罢。
齐大夫田无宇看见晏婴在屋内站着,从他屋内走出一个妇人,“发斑白,衣缁布之衣,而无黑裘。”田无宇语含讥讽地问晏婴:“出于室何为者也?”晏婴面无愧色地说:那是晏婴的内子。田无宇不解地说:“位为中卿,食田七十万,何以老妻为?”晏婴正色道:“婴闻之,去老者,谓之乱;纳少者,谓之‘淫’;且夫见色而忘义,处富贵而失伦,谓之‘逆道’。婴可以有****之行,不顾于伦,逆古之道乎?”田无宇哑口无言。
晏子身处高位不仅在衣食住行方面严于律己,率先垂范,而且对其夫人的爱情忠贞不渝,不弃糟糠之妻的高尚品质,在古代实属难能可贵,忆晏子,想如今,古代士大夫尚能如此,我等某些公仆如何呢?真是贪得无厌!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收受贿赂成千上亿元,已无意食人间山珍海味,各地住房无数,坐骑换了一桩又一桩,养情人、******见惯不惊。应该汗颜无地啊!
(二)正人先正己,言传身教,以身示范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词,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像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党员群众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一典故出自《汉书·李广传赞》,讲的是汉初名将李广言传正教,善于带兵的故事。唐代诗人卢纶的“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就是描写李广将军的神力把箭射人石头中的故事。据史书记载:李广,陇西成纪(甘肃秦安)人,从汉文帝时入伍起,经过景帝,至武帝时代,几乎参加了每一次抵抗匈奴的战斗。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南侵,在边境地区骚扰。匈奴兵都精于骑射,来去不定,出没无常,很难对付。李广屡次领兵,深入敌阵,一生身经70多次战斗,匈奴兵都很怕他,单于也很敬畏李广的威名,因他用兵迅捷如飞,称其“飞将军”。一次,李广出去打猎。草里有一块石头他当成老虎,拉弓就射,结果不仅射中,而且箭头完全射进石头里边;他到跟前一看,才知道是石头。于是他又重射,可是,再也不能把箭头射进石头里去了。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打起仗时,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带领军队,走到水源缺乏、粮食断绝的地方,找到水,士卒不尽饮,他就滴水不沾,士兵不尽餐,他就一口不尝,因此,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一次,在行军途中,天气非常寒冷,李广发现身边有一个腿伤的士卒,冻得全身直打颤,行走起来一跛一跛的,十分艰难。于是他立即跳下马背,毫无犹豫地牵着缰绳来到这个士卒跟前,亲切地对他说:“你行动如此不便,就暂时骑我的马吧!”说完李广便小心翼翼地把他扶上马背,并且亲自为他牵马,同时,轻声地和他交谈。负伤的士卒受到将军如此呵护,不由得感激涕零。当军队终于到达宿营地点时,又发现军中粮食缺乏,李广为了让负伤的士卒吃的好些,就将自己那份饭菜也给他送去,自己却是空着肚子挨了一夜。可是汉朝始终没有重用他,并且多次打击他,在他60岁最后一次和匈奴作战中,竞派他当诱饵,终因寡不敌众被匈奴所杀,当时全军将士,个个痛哭失声,老百姓听到这个消息,也都不禁流泪。东汉史学家班固在他的著作《汉书》中,为李广写了传记,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段赞语的大意是:李将军老老实实像个极普通的人一样,口才又不好,很少说话。但是,他死的时候,无数认识和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他流下眼泪,可见他一贯忠诚,全心为国的精神,比能说会道的士大夫们要高尚得多啊!真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唐代学者颜师古是这样解释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桃李等树,不会说话,从不自我宣传,但是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却经常不断,树下的野地也会自然地踏出一条路来,这是因为桃李是实实在在地开出了美丽的花,结出了香甜的果,在为人们默默地服务,所以用不着吹嘘,人们自会欢迎它们。由于李广身教强于言教,以身示范,其精神广为称颂。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出塞二首》中赞曰:“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过阴山。”如果英勇善战的西汉名将李广还在的话,外敌入侵的骑兵是绝对打不进来的。******同志《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人。”把红军比喻为勇猛迅捷、带有传奇色彩的李广大将军。叶剑英在《远望》“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李广爱打猎,勇于射虎,叶帅用射虎比喻有勇气和力量,敢与凶残的恶势力搏斗。
(三)吃苦在先,享乐在后
过去我们牢记“先忧事者后乐,先做事者后忧”的古训,在战争年代,冲锋在先,退却在后,促成了新中国的呱呱坠地;在建设时期,奉献在先,索取在后,奠定了新中国的万年基业;在改革时代,创新在先,名利在后,成就了新中国的历史新生。
坚持吃苦在先,就要做到:
危急关头冲锋在先。危急关头往往会受到生与死的考验。洪水袭来,地震暴发,非典肆虐,歹徒作恶,有人落水……当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到威胁、损害的时候,作为领导者理应奋不顾身,冲锋在先,而决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当可耻逃兵。
本职工作奉献在先。如果说“给多少钱,办多少事”对普通群众来说还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若是这样的话,那就把自己混同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领导者对本职工作应该恪尽职守,讲求奉献,不计时间、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甚至有时要甘愿牺牲自己的一点个人利益。奉献就意味着某种牺牲,如果连自己一点个人利益都不愿牺牲,那还谈得上奉献,说得上先进?
奉公守法表率在先。国家的法律法令、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领导干部具有率先遵守的义务,而绝没有搞任何“特权”、“霸权”的权利。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干部首先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党员要带头不做。否则的话,对群众是马列主义,对自己是自由主义,对群众严,对自己宽,那么领导者的“先”就会苍白无力。
个人利益谦让在先。领导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个人利益。但领导者的个人利益应该限定在法律、政策规定允许的范围之内。对于那些“灰色”的“黑色”的利益,则要敢于自觉抵制。当个人利益同人民群众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则要乐意谦让,让利于民。古人尚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共产党人,难道就不该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吗?
诚然,一个人的行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领导者吃苦在先、享乐在后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廉洁自律,力行在先,高尚道德要倡导在先,家庭邻里要和谐在先,办事办文要公平在先,文化娱乐要文明在先,政治理论要学习在先,艰苦朴素要保持在先,群众冷暖要关爱在先……
坚持享乐在后,就是乐在群众之后。一是乐在群众之后,意为坚持享乐在后,群众享乐了干部再享乐,群众享受在先,干部享受在后,当然也有群众享受多,干部享乐少的含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吃苦在前易,享乐在后难。能做到先吃苦,未必能做到后享乐。如此也更显享乐在后之可贵。二是乐在群众之后,就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维护和发展群众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终生为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这是每一个干部的政治责任,也是最大乐趣。三是乐在群众之后,就要坚持把群众疾苦冷暖放在心上。要深怀爱民之心,时刻关心群众生产生活,把群众的衣食住行抓在手上。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尽力解决他们的困难,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乐在群众之后,就要坚持清正廉洁。要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自觉抵御各种诱惑的侵蚀,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五是乐在群众之后,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很高的要求。一事当前只为自己打算的干部有,利益面前斤斤计较的干部有,生活中只顾享受安逸的干部有,腐化堕落的干部也有。这是党的纪律不允许的,是广大群众强烈反对的。领导干部要从中吸取教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自觉坚持享受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