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2726700000019

第19章 我要上大学之一

记者 李欣 吴滔

编导 詹 军

姚艳芳的家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乡。家中一共有5个人,奶奶、父母、以及姚艳芳姐弟,长期以来,家里的日子一直都很紧巴。

去年三月,父亲姚震开始感到呼吸困难。但是由于家里经济紧张,他一直强忍着。直到夏天一个阴沉闷热的早上,实在忍不住了,他才去医院看了病,医生的诊断结果是肺气肿,这让全家人的心都揪到了一起。

从此,父亲不能再干活挣钱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母亲打工一月挣得二百多块钱。

当时弟弟姚雁冰要上初三。而姚艳芳还有一年就要参加高考。父亲的病重使勉强维持生活的家里雪上加霜。走投无路的父母萌生了让女儿辍学的念头。

姚艳芳说,自己很要强,一般不爱哭,但是听说要让自己辍学,就忍不住哭了起来。

姚艳芳:我也非常了解我们家的那种情况,但是我觉得必须恳求父母给我这个机会,后来我姑姑可以说在我最危难最危难的时候伸出手把我拉了一把。

姚艳芳的老家在山西省代县。这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几年前,姚艳芳的小姑姑一家人从偏僻的山村搬到了县城,由于自己盖不起房子只能租别人的。听说侄女可能要失学的消息后,她不顾自己家里的困难,毅然决定把侄女从太原的****乡接到代县。帮助她完成学业。

小姑:去年她说不上了,她爸爸就说不上了,让她弟弟上,我听到这个消息,我们弟兄又多,好几个人文化程度加起来没有她一个人高,我自己那会上学的时候为100块钱没有交上失学了。所以我一直到现在挺后悔。

记者:你自己也就是因为100块钱失学了?

小姑:嗯想起当年自己因为100块钱失了学,姚艳芳的小姑流下了伤心的泪水。姚艳芳的父亲有兄妹六个,只有一个弟弟上到了初中毕业。现在兄妹几个家里过得都不是太宽裕,一家人都对没有上学、没有文化深有感触。

记者:你觉得你没上,吃了没文化的亏?

小姑:我就是没有上学我现在后悔,我现在叫我侄女好好上学,我不需要她的回报,我只为我们弟兄们的贫困(状况),就是上不起学。为了争这口气,我为我的侄女能尽这么一点微薄的义务,我要让她学习。

为了不让姚艳芳走自己的老路,小姑把她接到了代县自己的家里。可是只租了别人一间房子的姑姑家条件非常有限,不管是住宿还是学费都成问题。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学校使姚艳芳感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班主任:一个是学校费用,一切费用不收了,还给她生活资助,书籍文具所有的学习用品也是我们班主任给垫的(钱),因为她太困难了。

姚艳芳上的是代县第二中学。从1990年,这个学校就开始对成绩优秀的贫困学生免收学费。并且还对其中特别贫困的学生给予每月100元钱的生活补助,姚艳芳就是其中之一。学校安排她住在了集体宿舍,免收了所有的学费、住宿费和书本资料费。

面对来自亲人和学校的关爱与帮助,姚艳芳开始加倍的努力学习。

2005年,代县第二中学高考班里有17个特困学生得到了生活补助,其中有6个考上了大学。面对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姚艳芳这样已经考取大学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都不知道应该是喜还是愁。

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姚艳芳的母亲决定向自己的一个朋友张口借钱。这位朋友与姚艳芳的母亲从小一起长大,当年一起在农村参加劳动。后来参加高考,上了师范院校,现在在一家学校工作。从姚艳芳家的生活变得拮据之后,她就一直在资助他们,至今已经借给他家5000多块钱了。

记者:像他们家这种苦处你特别能理解?

朋友郭润梅:这孩子特别要强,家庭又那么困难,如果放弃学业我觉得太可惜了。所以我多次和她妈说,一定坚持下,困难是暂时的,只要坚持四年,前途是无量的,如果放弃这个关键时候,太可惜。

其实,郭润梅家里也不是很富裕,她要抚养两个上学的孩子。为了节省开支,她和爱人开了一小片荒地,利用业余时间种点菜。她自己的一个孩子在外面也是边打工边学习。尽管如此,每当姚艳芳家里遇到难关的时候,她都有求必应。

记者:你自己是跳农门出来的,你知道上大学对一个人命运改变,它的作用有多大?

朋友:这是特别重要。特别重要,我两个就是明显的对比,我出来了,我的命运改变了,她还在农村。你看现在多困难。我知道钱对她来说,非常非常重要,有了钱能完成学业,能帮助(姚艳芳)改变一生的命运,改变家庭的命运,所以我觉得应该大家都伸出手来帮帮她。

记者:你觉得你父母的这种命运对你心里面产生的影响大吗?

姚艳芳:我觉得挺大的,他们归根到底都是没有文化导致的,所以我觉得必须有文化,首先得有知识,有了修养,然后你才可以去社会上打拼。我必须好好的学习,我一定得上,我觉得如果丧失这个青春的大好机会,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姚艳芳不但自己在努力去改变命运,她还一直在鼓励着弟弟。弟弟姚雁冰过去学习一直很优秀,可是去年父亲彻底丧失劳动能力给了他很大的刺激,使他对家里的状况非常担忧,学习成绩也明显下滑。

姚艳芳:我特别希望我弟弟考上大学,我父母说他不好好学习,不用考大学了,我还是希望他上大学的。所以我鼓励他,上大学唯一能改变你的命运。

记者:想考什么样的大学。有愿望吗?

弟弟:我觉得说出来别人笑话,考这么点成绩,幻想。

记者:但是毕竟你现在刚上高中啊?你自己没有信心吗?

弟弟:我也不知道。

记者:你看看你姐姐,想想你自己,她是不是会帮助你树立一下信心?

弟弟:(不说话)记者:你觉得最犹豫的是什么?

弟弟:肯定是钱了。

记者:那最犹豫的你觉得是因为怕自己学不好,还是怕就是学好了,将来家里拿不了钱让你上大学?

弟弟:两方面都有,万一学不好,家里面出的钱不是白出,如果学好的话,将来说实话,母亲年龄大了,不可能老在外面,上学的时候,根本没办法出去打工,两个大学生靠谁供。

今年夏天,姚艳芳考上了大学,弟弟也考上了高中。放暑假后,姐弟俩互相鼓励,都开始去打工了。姚艳芳去的是母亲打工的某工厂的绿化队。一天干8个小时8块钱。

弟弟姚雁冰是去一家汽水厂搬运汽水。

弟弟:说实话,我姐考大学,我上高中,本来家庭不富裕了,条件更加艰难了,我考虑说,早就有这个想法了,出去,以前想的是挣点零花钱,大了,想的不一样了,先找学费吧,为家里减轻一点负担。

记者:什么工作?

弟弟:搬汽水。

记者:你们同学有去吗?

弟弟:有,就隔壁的同学就去了,那地方苦太大,受不了,条件不好,他干了几天。受不了,回家了,他回来了,我一个人到现在干了一个月零20天。

记者:记得那么清楚?

弟弟:当然,按天算工钱。

记者:一天多少钱?

弟弟:十五六块钱。

记者:那应该是你妈妈挣的两倍了?

弟弟:肯定,我也算个壮丁了。对姚艳芳一家来说,即使现在省吃俭用、东借西凑能凑齐这学期的学费,其它的费用也还是个问题。姚艳芳说希望能申请到助学贷款,再尽量勤工俭学,完成学业。

采访札记

李欣

这是2004年度系列节目“我要上大学”中的一期。姚艳芳与系列节目中所有的贫困大学生一样,都有着家庭的不幸、经济的拮据,同时还有着个人的坚强奋斗。在这期节目中有两个人我特别想提一下,一个是姚艳芳的小姑,一个是姚艳芳母亲的朋友郭润梅。在节目中他们的笔墨不多,但是他们对姚艳芳命运的改变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两个人都出生在贫困的家庭,姚艳芳的小姑因为贫困而失学,至今悔恨不已;郭润梅比较幸运,没有失学,并且终于跳了龙门,改变了命运。因此,虽然现在处境不同,但是这两个人对于“上学”的理解是一样深刻的。这可能也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都能拉姚艳芳一把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