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心愿之旅(共同关注系列丛书)
2726700000015

第15章 谎 言

记者 李欣 郑忠营

编导 郑秀国

在距离高考还有三天的时候,记者来到了重庆29中学,在这所学校有一个叫刘渝的女孩,2005年4月,距离高考还有两个月了,读高三的刘渝突然被确诊出患有白血病,为了圆她的高考梦,周围的人一起编织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告诉刘渝她得的是重度贫血,病情并不严重。这个谎言一直被她的家人和得知实情的几千名师生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那么,谎言是怎么突然间被揭穿的呢?

原来,5月27号早晨,其他病房的一位病人家属在不知实情的情况下,兴冲冲地来到刘渝的病房,说在报纸上看到了她的照片。刘渝马上找来当天的报纸,但是却没有看到相关的报道。原来,这张报道了刘渝病情的报纸在病房外就被刘渝妈妈偷偷地抽走了。当时,平时一贯很温顺的刘渝发了脾气。

刘渝母亲:看报纸少了一篇,她就冒火了,生气,大声地吼,我最信任的人就是我妈妈,居然也骗我,所有的人都信任不过了。我心里难受极了,眼泪也忍不住,难受极了。

病友:使劲吵她妈妈,在床上乱动,又哭又闹的,特别凶,要拔针。

刘渝母亲:就要拔针,我害怕极了,你干什么?

同房的病友说,平时的刘渝总是笑眯眯的,从没见她发过火,这次她的大吵大闹惊动了医院的医生护士和一些事先知情的病友,大家纷纷赶来劝她,甚至悄悄告诫刘渝的母亲要密切注意刘渝的举动,防止她想不开做了傻事。

在大家长时间的劝说后,母亲把刘渝带回了家,想让她在家里调整一下情绪。

第二天,当大家还在为刘渝的情绪担心的时候。她的表现却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病友:第二天来看好了,不知道家里用什么办法让她调节过来的,第二天完全平静了。

刘渝老师王安林:以为会闹得很大,要痛哭两三天,结果没有。

母亲也说不清那天晚上之后刘渝情绪转变的原因。

虽然刘渝最终也没有看到那份报纸,在这之后她也不再提及此事,但是大家能够感觉到,刘渝极有可能知道了自己的真实病情。因为附近的几个病房里,只有刘渝床头的病号牌上写的是英文代号,其他病友的病号牌上都清清楚楚写着白血病。同时,刘渝病房外宣传栏上的内容也非常容易让她产生怀疑,上面介绍了什么是白血病,怎样进行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等内容,甚至提到了血癌这样的字眼。

刘渝母亲:那天她问我是不是要骨髓移植,因为是在血库,没办法只能说对,她就也没再开腔。

从种种迹象推测,刘渝应该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是她表现得却非常镇定。

刘渝对自己的病情究竟知道多少。为什么从5月27号那天晚上之后,她就再也不向任何人去询问证实自己得的究竟是不是白血病了呢?对于这一点记者一直非常困惑。但是在这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一直没有问她这个问题,因为现在她不能有太大的情绪波动,她还有更重要的事,那就是能不能顺利地参加高考,这也是所有关心她的人所最为担心的事。

刘渝是在向高考发起最后冲刺的时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的。躺在病床上,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还能参加今年的高考吗?

刘渝:高考是我从读书这么多年来一直都追求的。辛苦了这么多年,就是为了那一天。

当时,刘渝想参加高考的愿望一提出来,大家都感到非常意外。

娄世锋(医院血液科主任):这是我们感到最新鲜的一件事。

俞中区高招办主任:感到非常吃惊。

吴小莉(重庆29中学校长):我当时很吃惊,也很感动。

但是看到还躺在病床上接受一期化疗的刘渝,不论是学校还是招办。都劝她放弃这次高考。

俞中区招办主任:当时听反映她连坐起来都困难。愿望是好的,但是身体不行,希望她休学一年,明年再参加。

吴小莉(重庆29中学校长):一般的孩子在场上也有可能发生意外,她这样的病很重,如果出现意外怎么办,还是有些担心。

为了劝说刘渝能放弃高考,重庆市29中学决定。如果刘渝的病最终能得以救治,明年会让他以应届生的身份参加高考,并且还将免去她在这一年中的全部费用。有了这个想法后,学校特意安排刘渝的班主任陈老师和王老师一起去劝说她。但是两位老师进到病房后看到的一幕又让他们都不忍心张口了。

刘渝母亲:做骨穿确实做痛了,哭了。病友说,为了治好病,为了早点能参加高考,她就不哭了。老师正好走到这,看到这不忍心劝了,回去给校长说了。

出于对刘渝安全的考虑,学校的吴校长又亲自来到了病房。

吴小莉(重庆29中学校长):去了我首先跟她讲身体能不能胜任高考,她还是有点犹豫,挺矛盾的。

记者:吴校长劝你的时候,你哭了?

刘渝:做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就哭了,要做出决定心里有点紧张,有压力。

当时,刘渝正在接受一期化疗,身体状况不太好,不断在发烧,曾经一度达到过42度。对于能不能完成高考,当时她自己也没有把握。

吴小莉(重庆29中学校长):挺犹豫的,思考了几分钟,让我们出去,她要和妈妈商量。

刘渝母亲:我进去她说,不知道能不能胜任下来。但又想参加,很犹豫很矛盾。我说你自己决定,妈妈征求你的意见。

刘渝:今年没试就放弃,心里会有点不是滋味。因为我还没有考试就知道自己不行了,心里有点不甘吧。

吴小莉:她说还是决定参加高考,写了申请,正式递交给了学校。

虽然刘渝下定了决心,但是她的想法马上又遭到了医生的竭力反对。

周慷主治医生:说实话,从我们医学角度我们是不赞成的,因为我们觉得生命对她现在比学习更重要。

娄世锋主任:怕她身体吃不消,会不会出现什么难以预料的问题、并发症。

周慷主治医生:总的来说,感染和出血对她高考影响是最大的。

随着一期化疗的结束,刘渝的身体状况有了明显好转。她让妈妈把全部复习资料都拿到了病房,身体状态稍微好些,就抓紧时间开始复习。

吴小莉:我怎么说,对刘渝,这个充满阳光、坚强的女孩,我自己心里也有一份感动。

在得知刘渝的真实情况后,面对她想要参加高考的强烈愿望,渝中区招办特意和29中学及刘渝接受治疗的医院召开了联席会议。经过激烈而慎重的讨论,会议终于决定,同意刘渝参加当年的高考。

丘可(重庆市招办主任):教育部一再要求办人民满意的高考,所以要体现人文的关怀,为考生着想,为考生服务。

虽然重庆市招办最终同意了让刘渝参加今年的高考。但是,让她在哪儿参加考试,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吴小莉:开始我们提出能不能设在学校。

娄世锋主任:化疗降低了她的免疫力,免疫力低不适于到人口密集的地方去,所以不适于到正常考场去。

渝中区招办主任:出于对学生负责,最后考点选在了医院。

吴小莉:设在医院就要增加人力,前后起码多7、8个人。

记者:你觉得值得吗?

吴小莉:我们办学的理念是为了学生,这不是句空话,如果是真的为了学生,我觉得还是值得。

就这样,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重庆市招办在重庆附二院为刘渝设立了一个单人的特殊考场,这在重庆恢复高考后的20多年来还是首次。

为了确保刘渝顺利参加高考,医院的治疗方案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确保治疗不受太大影响的基础上,推后使用了一些副作用比较大的化疗药物。此外,医院还临时成立了由5名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以便随时应对刘渝在高考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

尽管相关各方都作了充分的准备,但是刘渝的母亲和老师依然充满了担心,特别是在刘渝预感到自己的真实病情,情绪出现波动后。他们的担心就更多了一分。

在高考前一天,为了让刘渝彻底放松,妈妈陪她回了家。班主任老师给刘渝带来了全班同学送给她的毕业留言册,还有他们这两天抽时间特意为她叠的千纸鹤,看着同学们这份特殊的祝福,刘渝非常开心。

6月7号上午9点,刘渝与重庆的166680名考生一起开始了第一门的语文考试。

虽然刘渝是在一个特殊的考场里考试,但是高考所应遵循的程序和规定丝毫也没有特殊。

丘可(重庆市招办主任):虽然考点在医院是一个特殊的考场,但是整个组织、管理、安全、保密必须严格按国家和市招办的要求,不能有任何的变通。

6月8号下午5点,在众多人的担心和期待中,刘渝终于顺利地参加完了高考规定的四门考试,走出了考场。她的笑容告诉大家自己考得还不错。

记者:从你的笑容看应该考得不错!

刘渝:差不多,只要不是太差,我已经很满足了。

记者:这两天的考试能坚持下来的意义是什么?

刘渝:我又爬过了一个坎,又是一种磨炼、尝试吧。坚持到底的那种信念有了,以后做任何事都会有那种信念。

记者:有件事在前两天的采访中一直没有问你,现在考完了,你也轻松了,我想问你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知道你得的是什么病的?

刘渝:我也说不上,反正住院之后,慢慢感觉出来。

记者:5月27号那天为什么发那么大的脾气?

刘渝:他们隐瞒我。他们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不怕那个,因为我从来没有怕过病魔。

记者:第二天就和平时一样了,那天晚上想什么了?为什么?

刘渝:也是从他们的角度想吧,多想想,想开了,他们也是为了我说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我现在非常感谢陈老师、王老师、妈妈,还有好心人、医院。

采访札记

李欣

在我们的节目中,叫“谎言”的好像不止这一个。这些“谎言”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善意的谎言。我的这期节目是接续我们一位优秀的记者石云松的“谎言”来拍的。他的节目讲的才是刘渝的母亲、老师、同学、医生为了刘渝编制谎言的故事。在我的这期节目里,其实谎言已经被揭穿,更多的是刘渝周围的人怎样怀着一颗当初编制谎言的爱心去帮助她实现心愿。

在节目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很矛盾。因为我来采访,就是要了解刘渝在参加高考前以及高考中的情况,要了解她的想法,拍摄她的生活,表现她周围人的爱心,表现她自身的坚强和阳光。但是我的到来打扰了她的生活。刘渝的身体很虚弱,多说几句话都会气喘,她还要准备高考,她承受着心理的、身体的双重的压力,她需要休息,需要复习,需要安静,因此,我尽可能地减少采访,实在不能不采的时候,心里总是怀着一分歉疚。另外有一点观众在节目里是不可能看到的,当时前往采访的记者队伍可谓壮观,仅当地的报纸就有好几家,除了当地电视台,还有几家外地卫视台。这么多的记者围在病房外,挤进病房里,闪光灯不断,甚至为了争夺采访机会和角度而发生口角,这对刘渝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我心里很矛盾,甚至我问自己,我该不该来?

客观来说,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给了刘渝一定的帮助。让她在当时成了一个小小的名人,从而享受到了一些“待遇”,并且使很多的爱心人士知道了她,给她捐款,为刘渝的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基于这些原因,所以至今我还没有想清楚,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我还该不该去采访?在采访中我又该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