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抓好内部改革。近年来先后多次对企业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重组,内部结构更为优化。实行了“两级管理、两级核算”新模式。实行了先观察、再试用、后上岗的用人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干部、职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出现了人人争效益、个个为公司的新局面。
突出抓好市场开拓。在开拓设计市场中,澳华人坚守“诚信”原则,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做到设计既美观大方,又符合国家建设强制性标准,可在结构合理安全的情况下降低含钢量,经济省钱。如在对古浪古丰水管处住宅楼的设计及现场勘察中,仅对地基的处理就节省了十几万元,使客户对公司有一种信任感、放心感。面对设计、监理市场竞争更为激烈的形势,公司董事会科学分析预测市场行情,中层以上负责人都去蹲点跑市场,全体员工都从四面出击,寻求信息,抓住市场,赢得市场,效果十分明显。
澳华人深知,公司要崛起,公司要发展,管理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从记者的采访中,发现了澳华成功的又一秘诀:注重人才。
以人为本
在澳华公司采访,给人的印象是:公司职工显得十分年轻干练,各岗位上挑大梁的都是些青年设计者,这是澳华的希望所在,使澳华永远具有旺盛活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再好的事业都要靠人去谋、去创、去干,人是决定的因素,作为公司董事长的张学武比谁都更清楚这个道理。在他及其董事会的带领下,全公司注重选才、育才、用才、爱才,对公司原有人员采用了人才培养系统工程,并与甘肃理工大学联合在武威举办“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班,增加新知识。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自2001年以来,公司参加各类学校交流培训达200多人次,培训费用达40多万元。近3年来先后从省内外院校和外单位招聘各类人才25名,今年3月从甘肃省2004年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暨第十五届开发西部全国范围人才招聘大会上招聘大学毕业生21名,专业涉及城市规划、道路与桥梁、暖通、给排水、电气、风景园林等等,为公司的长足发展储备了人才,增添了后劲。为了促进员工尽快成材,公司实行了重奖制度,即考取一级注册师奖励1万元,考取注册师、监理师奖励1000元至2000元,提前考取者,每提前一年奖1000元。近年来先后有1人考取全国监理师,3人考取省内注册结构师,1人考取省内注册监理师,均得到了奖励。公司还利用网络在全国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对口的本科毕业生,目前已有20名这样的人才来自青海、河南等地。爱才惜才及人才的充分利用在这里已成风气。
尾声
回顾过去的澳华,看看今天的澳华,展望未来的澳华,澳华在艰难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始终能够百折不回。有了这种精神和决心,将会取得更为辉煌的业绩。
在新的征程中,澳华人定会描绘出无数美好的蓝图,定会奉献出一个又一个最为理想的设计方案。澳华之光定会展现出更为亮丽的色彩。
(原载2004年4月19日《武威日报》)
璀璨的明珠
——武威城市区建设掠影
武威城,这座古老而神奇的城市,饱经沧桑,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声震遐迩,名走四方。自1969年深藏于雷台汉墓的铜奔马出土后,轰动全国,震撼世界,至此,武威撩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世人为之惊叹,为之倾倒,武威美名伴着瑰宝之光环而传向神州,和着奔马之长鸣而萦绕寰宇。
武威城与铜奔马有着一种割舍不断的绵绵情愫。1985年,有“古丝绸之路璀璨明珠”之称的武威城,被国家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城标为铜奔马,坐落在市区文化广场中心,昂首凌空,雄壮无比,象征着武威的腾飞,昭示着武威的未来。借改革开放之东风,抓住撤地设市之机遇,武威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加快城市建设进程,城市化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武威城市区建设充分展示着新的风姿和美好形象,迎来了美好的春天。
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现代新型城市形象业已形成
武威的发展,最能撩拨人的莫过于武威城的巨变。经过旧城改造及一系列城市形象工程的建设,特别是2001年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威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被梳理装扮得富丽繁华、欣欣向荣,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登临南城门楼,放眼市区,一幅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型城市画卷尽收眼底,武威城真的变了!只见一改往日容颜,给人一种全新的感受。左看右瞧,原来充塞市区破旧的平房大都已荡然无存,眼前崛起的是一座座高楼大厦,错落有致,颇具现代气派。这一个个凝固了的音符,弹奏着武威城市面貌发展变化的凯歌。难怪深圳等地的外地人进了武威城都少了一种“土”的评价。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武威城市建设刚刚起步,像样的楼宇寥若晨星,上规模的楼群更是凤毛麟角。靶场楼群可算是城里较早的居民楼区,每逢重大节日,《武威报》上频频与读者见面的反映城建成就的照片大多是该楼群不同侧面的摄影。而现在各种楼群随处可见,有富民花园小区、南苑小区、西苑小区等。上世纪90年代初,坐落在西小什字的商业大厦是武威城的一个亮点,好不兴时,而眼下这样的大厦在城里比比皆是。金鼎大厦、南方商城、阳光大厦、丽达商厦、义乌商贸城、浙江大厦、河西装饰城、金海美食城、武威大酒店、武威客货运输中心大楼,其档次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见。除此之外,城内有档次的商场日益增加,为市民创造了良好的购物环境。综合性大楼如工商银行大楼、电信大楼、移动通信大楼、邮政大楼、信合大楼、皇台大厦等等,与这些商业性大楼相映生辉,构筑了城市整体美好形象。人们对城市的印象和直觉应当说首先是建筑。目前,武威城建成两层以上楼房2000多幢、600多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楼800余幢、300多万平方米,新建2万平方米以上的居民住宅区14处,住宅成套率达80%以上,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0.2平方米。
春天的城区,万木吐翠,与幢幢崭新的楼宇相媲美的是棵棵葳蕤的绿树。只见一排排绿色屏障在浅色楼群的映衬下格外苍翠,尤其是高大茂密的国槐展露着既伟岸又娇媚的风韵,为城市增添了无限情趣和光彩,更为行人带来了几分清凉和惬意。摇曳的垂柳婀娜多姿,丁香吐蕊芳香四溢,片片草坪现青泛绿,春满市区。这几年市上在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中,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形成了点面结合的城市绿化体系,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化同步进行。至现在城区共栽植乔木树种38.1万株,灌木树种21.6万株,种植花卉1.15公顷,种植草坪25.4公顷,城市绿化面积达190多公顷,绿化覆盖率近1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8平方米。纵观武威城的发展,“乱石荒冢起高楼,林荫遮道绿悠悠”是最为形象的描写。
街道宽阔马路通畅
城市交通富有活力
道路建设及交通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城市整体水平的又一重要方面。20世纪90年代初期,武威城市交通相对滞后,突出表现在街道窄小、马路拥挤。随着城市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城市交通工具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城市交通的薄弱环节比较明显,人车一个道,人车混合行,交通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对此,人们不免有点埋怨。其实政府部门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决心改善这种局面,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结果不尽如人意。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和全方位的城市形象工程建设的加快,紧紧抓住千载难逢的撤地设市大好机遇,先后拓宽了城区的东南西北四大街等28条道路,新建道路面积72万平方米。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上档次、上等级的雷海路、民族街双道贯通市区,成为市内交通的标志性道路。如今的武威城街道宽了、马路平了,车上车路、人走人行道,互不干扰,加上主街道、主干道的马路封闭以及居民交通意识的增强,城市交通十分流畅。
投资7000多万元新建的长约19公里的市区二环路,明显地使武威城“肥”了很多,市区面积达24平方公里。二环路紧靠平畴沃野,凝固了的黑色飘带和绿色的田野形成了鲜明对比。二环路的开通大大缓解了武威城区交通的压力,每小时车流量达500辆。在此基础上,今年确定新建、改建城市道路及巷道13公里的目标实现后,城市交通会更上一层楼。
市区交通工具的改善不能不说是城市交通的一大变化。昔日武威城内主要的交通工具算是自行车,尔后便出现了“地老鼠”、三轮车等。1996年10月,武威城市交通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海石公司在城区正式开通8辆小公共汽车,结束了武威市区没有公交车的历史。接着在大街小巷相继出现了天津大发和夏利小客车,均急剧增加。至目前,市内海石公交车已有102辆,小客车已有2500辆,为城市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日武威城出现了“遥望姑臧城”、“车马相交错”的喜人景象。
看着变化了的武威城,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武威人,崇敬之情都溢于言表,投来一双双惊羡的目光,发出一声声赞美的感叹。跟着新世纪的脚步,瞅着小康建设的宏伟目标,武威城市区建设快速发展,使武威城这颗丝路明珠更加璀璨,令人振奋。
霓虹“海鸥”流光溢彩
塑就灯火辉煌不夜城
走进大都市,都会给人一种夜似白昼不夜城的印象。武威城市面貌巨变,其夜色必然分外妖娆,夜幕之下华灯缤纷、一片辉煌。据有关人士介绍,仅去年以来,在城市灯具的改善、改造上就投入了近230万元。至目前全城共布设各种灯3260盏,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公共明亮条件,丰富了人们的夜生活。
漫步在武威城大街上,最为明显的是布设在城区六大什字的六盏高标灯凌空高悬,光芒四射,六大什字夜晚的亮度为此而大为提高。人们看到的只是灯光的美丽和明亮,可很少有人问津安装此灯所需的花费,其实这种灯安装一盏花费就是15万元。再瞧那矗立在市区四大街的500多盏户外灯箱广告,宛如一张张少女的脸庞,光彩迷人,为武威城的夜晚增添了神秘诱人的色彩和梦幻般的倩影。最引人注目的是横悬在南北大街的20座新虹桥灯,色彩斑斓,气势磅礴,俨然一道道彩虹从天而降,惹人喜爱。遍布在市内大街小巷的海鸥灯、五火花灯、双臂灯、笼灯、五彩灯……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将四街八巷连为一片,为武威城市的夜晚送来了光明、送来了欢乐。夜晚的二环东路敞亮而神秘,极具吸引力,这条6公里长的环城路,与杨家坝河毗邻,宽阔的马路旁高架着100多盏辣椒灯,以灯为媒,乘凉观光的人们络绎不绝,在路边悠闲地散步、逛荡,享受着生活的无穷乐趣,武威人将这条路戏称为“小滨河”路,意味深长。乡里人进城看夜景,胜利街、民族街是必去之外,这里汇集了无数五花灯、户外灯箱广告、双臂灯笼灯,在一些高层建筑物上的大型霓虹灯的闪烁映衬下,显得无比艳丽华贵,一派大城市特有的气度和风范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更为值得称道的是,文化广场、南门广场、火车站广场三大广场,每处都是灯光交汇之地,五彩灯、七彩灯、奥运之光、厅院灯、变色彩柱、地灯、射灯,灯火辉煌,是武威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城内高大建设物上的百盏霓虹灯以及高杆灯、双臂灯、灯箱,高中低三位一体、五光十色,使武威城成了名副其实的“不夜城”。“万家灯火映古城”,真是武威城夜景的真实写照。
城楼雄奇广场诱人
城市文化氛围日臻浓厚
一踏进武威市南关中路,映入眼帘的那一座高大雄奇、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便是南城门楼。城楼主色调为瓦蓝色和赤色,二色掩映清新亮丽。城楼南边是新落成的三大广场之一南门广场。凡从这里进城的人们都会感受到古城浓厚的文化气息,顿觉置身于浓厚的文化氛围之中,武威城的发展变化可见一斑。南城门楼是古城文化风韵的集中体现,是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屹立在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往往能使外来游客对古城武威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每逢节假日城楼便向人们开放,游人便会登高尽情观赏武威城市风貌。
撤地设市以来,文化广场得到了拓展和改造,占地面积达4.8万平方米,与城市中心大什字相接,使城市中心地带显得开阔了很多。广场内城标巍然矗立,云杉、椿树等树木青翠欲滴,不同形状的片片草地吐翠泛绿。南城门广场中,宽敞的文化演艺台紧连着金水桥,偎依在桥旁的一组硕大喷泉喷射着各异的水柱,形成美好的图画,多种不同的雕塑成为人们抢拍美好瞬间的背景。人们都说武威人气旺,的确如此,就文化广场而言,从拂晓到深夜,打拳的、舞剑的、跳舞的、休憩的、娱乐的、游览的、闲逛的接连不断,一直处于喧闹之中。火车站广场、南城门广场占地面积分别为2.2万平方米和3.7万平方米,均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和魅力。值得一提的是南城门广场内耸立着4根巨大的雕刻石柱——图腾柱,具有一种英姿勃发的气概,折射出了武威人“一千掀天去不知”的创业、创新、进取精神。摆放着的沉稳的巨鼎、以武威名胜为背景的雕刻图案及金水桥勾勒出了武威城特有的新的文化景观。三大广场包含着丰富的文化风韵,成为武威城市居民生活、娱乐的美好而理想的港湾。新建的西夏博物馆同样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游客,它将与新改建的名胜古迹雷台公园以及罗什寺塔、文庙、海藏寺、古钟楼、西郊公园构成武威城区旅游业的闪光亮点。随着白塔寺的修复,武威城的知名度会进一步扩大,武威的城市文化氛围会更加深厚。
商贾云集经济繁荣
古城商埠沐浴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