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人权报告
2725300000018

第18章 世界人权状况令人堪忧(2)

在此次事件中,19名死难者的遗体都保存在兰开斯特市皇家医院的停尸间。据英国警方披露,到10日,已有11具遗体的身份得到确认。获救人员中的14名中国人在该医院接受身体检查之后,被临时转移到兰开夏郡普利斯特赫顿警察总部的警官培训学校宿舍集中居住,一人一个房间,并配备了手机和电话卡。供他们与外界亲友联系。随着调查的进展,获救中国人员中有3名男性和1名女性于9日被拘留接受审讯。

各方配合积极搜救

事故发生之后,英国警方即宣布这是一起“重大事故”,迅速调集警察、皇家空军、海岸警卫部门、医疗和社会服务部门等协调一致,采取救援行动。中国驻曼彻斯特领事馆5日午夜获悉30余名疑为中国公民的捡拾海贝人员被困莫克姆海湾的消息之后,非常重视,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分别同主管搜救工作的英国有关方面取得联系,了解核实有关情况,要求警方尽一切可能,解救被困人员。6日,曼彻斯特副总领事吴仰禹等三人前往兰开斯特市,调查死难者和获救人员的身份。翌日,曼彻斯特总领事邓波清也前往位于兰开夏郡普利斯特赫顿的警察总部警官培训学校,了解生还者情况,并到市警察局会见了该市副总警监朱利娅·霍德森女士,表示中国政府、外交部和大使馆都对这一事件很关心。中国驻英国使领馆自始至终,对在这一意外事件中的遇难者和生还者表现出极大的人道主义关切。

死者无辜罪在蛇头

事故发生后,英国警方马上明确表示,死难者是无辜的,弄清死难者和生还者的身份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把造成这起海难事故的幕后犯罪嫌疑人捉拿归案。

10日下午,记者拨通兰开斯特警察局新闻发言人安得鲁·布拉德伯利的电话了解最新情况,他对记者说,在16名生还者中,除了9日被拘留接受询问的三男两女之外,其他人员已经全部释放回家。如果没有其他问题,被拘留的5人也将在近期获释。

记者到兰开夏郡普利斯特赫顿的生还者暂住的警官培训学校宿舍采访时,警方既不允许见暂住在那里的14名生还者,也拒绝透露有关他们的任何信息。不过,记者在警官学校饭厅遇到一位经人介绍自愿前往照顾这些生还者和充当翻译的香港旅游者朱先生,他说,这些人大部分是中国北方人,12名男性,两名女性,有一名可以确认身份的女性是中国留学生。他们基本不懂广东话,自称分别来自河南、安徽、黑龙江、山东等地,年龄在20多岁到40岁之间,大部分人到英国的时间都不长,其中一名幸存者到英国只有8天。他还说,涨潮时这些获救者大都在距离海岸比较近的地方,他们大都同那些遇难者住在利物浦,大概是一起的。为富不仁盘剥劳工

海贝一般生活在近海的粉沙淤泥质海段。在英国,很多海贝生活的海区都被关闭。但莫克姆海湾作为一个非常适宜海贝生长的海湾,是英国一个没有关闭的海贝富产区。最近几年,海贝业逐渐成为当地一个有利可图的行业。据说,一个壮劳力在一天的退潮期间最多可以捡拾价值500英镑的海贝。

在这里,尽管捡拾海贝的人需要持有打捞许可证,但英国有关部门对许可证的发放没有任何限制,任何人只要有合法身份,都可以申请捡拾许可证。虽然依法老板雇工应遵循与其他行业同样的劳动保护等规定,但他们总能找到可以只付很低廉的工资就可雇到的廉劳工。因此,高额利润的诱惑和廉价劳动力的轻易获得,对于为富不仁的盘剥者来讲,无异于一个难得的发财捷径。

在莫克姆海湾地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餐店老板说,当地原来只有数十名华人从事这一行业,但过去一年来突然多了许多中国面孔,现在到这里捡拾海贝的亚洲人面孔似乎有增无减。

来自天津的李女士讲述了捡拾海贝的经历。三年前她怀着赚钱改善家里生活的目的来到英国。去年她的签证到期之后,急需找一份工作增加收入。听朋友说到莫克姆海湾捡拾海贝收入不错,去年11月从伦敦去了那里。组织者是个福建人。捡拾海贝的中国人每次出海都是20到30人一起,英国雇主用车把他们送到沙滩深处,收工时再用车把他们和他们的收获拉回来。工作时间根据潮起潮落而定,非常辛苦,极无规律,有时夜里两点就要起身,没有正常的睡眠。她一周平均工作40个小时,一天捡拾4袋海贝,每袋可以挣11英镑,其中有2到3英镑是管理费。不过,她每天都能拿到现钱。她还说,平时她们4个人住在一间地下室里,两个人一张床,光线昏暗。她说,去年在莫克姆海湾共有5批捡拾海贝的工人,主要来自中国北方和南方的福建,还有些人来自东欧。她今年没有再去,幸免罹难。

海滩冲击影响广泛

据一位生还者说,此次工头把海水涨潮的时间晚算了一个小时,出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防备,遇难的人才那么多。

莫克姆海湾捡拾海贝人员死亡案件发生之后,在英国引起的冲击波比几年前发生的多佛惨案有过之而无不及。英国各大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非法移民问题在英国的生存处境也因此再次受到广泛关注。除了英国警方很快全面撒网对幕后操纵和盘剥者展开大规模搜捕行动之外,英国内政部也立刻考虑推动制定新的法律,以防止发生黑帮头目利用偷渡或非法工人进行肆意盘剥或欺压事件的发生。

英国内政大臣布伦基特明确表示对一位议员提出的严格限制给工头发放操业执照的法案给予支持,并说将与政府其他部门合作,推动这项法案的立法程序。从而让那些肆无忌惮地组织偷渡的蛇头无机可乘,让那些申请了操业执照的人员至少要向雇用的工人支付法律要求的最低工资,并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这次事件还引起公众呼吁对那些季节性工人提供更多的保护,同时加强对捡拾海贝进行营业许可管理。许多人士对这次海难事故表示关心和深感震惊之余,还对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评,认为对于这起海难事故,英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也难辞其咎。有人认为,英国的移民政策吸引许多移民到这个国家,但又不给他们合法身份,使得他们只能从事危险工作。

英国媒体在其铺天盖地的报道中,也没有忘记把关注目光瞄向事件后面更深层的社会根源。《星期日泰晤士报》评论说,这一悲剧“令聚光灯照到了英国社会一个更为黑暗的角落”。《星期日邮报》指出:“许多(捡拾海贝的人)不想被发现,就这样等待着他们悲惨的结局。他们都生活在阴暗的角落,妇女和儿童被迫****,男子从事廉价劳动,工头利用他们害怕被遣返的弱点,控制了他们。这种情形,导致移民非法进入英国,最终惨死。”《星期日镜报》说得更加尖锐:“莫克姆湾的死亡悲剧,反映出一个令英国感到耻辱的丑闻,因为这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被困于这种契约劳动的奴隶贸易中的移民工人数量超过10万人……警方和移民官员早就知道这种情况在不断发展,但在打击操纵非法移民从事廉价劳动的组织团伙方面却几乎无所作为……政府必须采取行动,令世人知道在当代英国,无奴隶制的立足之地。”

当前,英国警方还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搜捕。无论结果如何,其对英国的移民政策和有关立法可能都会产生深远影响。据当地媒体最新报道,莫克姆海湾已于10日开放,当天还有人去捡拾海贝,但并无中国人身影。[5]

(五)日法院判我劳工胜诉

本报讯据中新网消息,日本广岛高等法院9日就西松建设强掳中国劳工案作出二审判决,驳回一审广岛地方法院判处原告方败诉的判决,改判原告方胜诉,并勒令被告方西松建设按照原告诉讼请求进行损害赔偿。

在二审判决中,广岛高院的铃木敏之审判长要求被告方西松建设向原告方支付损害赔偿,赔偿总额为2750万日元。

中国劳工在“二战”期间被强掳至广岛县加计町水利发电厂建设工地,被迫从事高强度劳动。早前此案曾由广岛地方法院一审判处原告败诉。

另据媒体8日报道,中国劳工邵义诚(78岁、中国天津市)、宋继尧75岁、山东省)以及劳工遗属杨世斗(62岁、山东省)在二审判决之前已经抵达广岛市。从北京飞抵福冈机场的邵义诚老人表示,希望法院作出有人性的判决,同时也希望能向遭掳的360人(其中3人在移送过程中死亡)传达胜诉的消息。[6]

二、地区性贫困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存与发展

(一)全球地区间贫富差距明显

[西班牙《起义报》7月9日报道]题:经济上的差异

世界银行刚刚公布了2003年全世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口统计数字。根据这一统计数字,全球总的GDP已经达到36万亿美元。其中有7个国家的GDP超过了1万亿美元:美国居首位,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10.9万亿美元;日本,4.3万亿美元;德国,2.4万亿美元;英国,1.8万亿美元;法国,1.7万亿美元;意大利。1.5万亿美元;中国,1.4万亿美元。

按照国家集团和地区分,欧盟的GDP为8.2万亿美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为2.8万亿美元;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1.7万亿美元;GDP最低的地区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其GDP仅为4000亿美元。

在人口方面,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达到12.88亿;印度为10.65亿。还有9个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美国,2.91亿;印度尼西亚,2.15亿;巴西,1.77亿;巴基斯坦,1.48亿;俄罗斯,1.43亿;孟加拉国,1.38亿;尼日利亚,1.36亿;日本,1.27亿;墨西哥,1.03亿。在世界银行排名表的208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最少的是:帕劳,2万人;圣马力诺,2.8万人;摩纳哥,3.2万人;列支敦士登,3.3万人。

在欧盟集团内有人口3.06亿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人口32.79亿人;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有人口5.34亿人;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有7.03亿人。

通过对这些数字的分析,不难看出今天世界上的经济形势有多么大的差异。资本主义并没有推动各国人民生活的改善,而是相反,差距越来越大了。

所谓的7国集团,即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日本,总共占世界人口的11%,但是GDP占世界的65%。而世界其余地区,人口占世界的89%,而GDP仅为35%。

差距最大的地区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该地区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52%,但是GDP仅占8%。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占世界人口的11%,GDP占1%。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人口占世界的9%,而GDP占5%。

目前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还在继续扩大着富国和穷国之间的差距。目前促进各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外国的直接投资。但是外国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之间。

在2000年,世界净投资达到了1.5万亿美元,这笔投资中的82%分配给了发达国家,其余18%到了发展中国家。非洲是一个最需要投资的地区,但是只分配到了1%的外国直接投资。只要在世界上继续推行新自由主义模式,穷国人民的发展就没有希望可言。现在需要彻底改变世界最强国家推行的经济和种族概念,这样才能使世界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7]

(二)印度农村贫困状况

贫困是世界上所有欠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欠发达国家政府都将消除贫困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目标。印度是一个欠发达国家,其贫困问题一直是困扰历届政府的重要问题。从印度独立时的尼赫鲁政府开始,就将减轻和消除贫困写进自己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经过50年的艰苦努力,印度的总体贫困状况有所减轻,但无论是在农村里,还是在城市里都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印度政府为消除贫困,仍然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据印度政府2001年的人口普查统计分析结果显示,2001年人口总数为10.26亿人,其中农村人口为7.41亿,城镇人口为2.85亿。据估计,全国大约有58万座村庄,总人口的70%居住在农村,直接或间接地从事农业生产。

按照印度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印度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应从1984—1985年度的36.9%下降到1989—1990年度的25.8%,并进一步在1999—2000年度降为5%。但1999—2000年的调查数字显示,贫困人口仍高达26.10%,离计划目标的5%相差甚远。由此看来,减轻和消除贫困仍然是印度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

贫困线的划定有多种标准。印度政府制定的贫困线,即最低生活标准为:农村居民每人每天摄取热量2400大卡,城市居民每人每天摄取热量2100大卡。收入不足以维持这种最低生活标准的居民即为贫困人口。据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报告中的数据显示,1983年和1993年贫困线下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分别为44.48%和35.97%;贫困人口总数分别为3.22亿人和3.20亿人。1999—2000年度印度政府划定的贫困线为,农村人口月收入低于327卢比,城镇人口低于454卢比。按照这个标准,1999—2000年度,印度有贫困人口2.60亿人,占人口总数的26.10%。其中农村人口贫困率为27.09%,人数为1.93亿人;城市人口贫困率为23.61%,人数为0.67亿人。有印度学者指出,城市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为农村贫困人口的城市转移。

如果按照国际贫困线,即生活费用每人每天1美元或以下,那么印度的贫困人口比例会更高。1992年的调查数字显示,每天生活费用低于1美元的贫困人口占印度人口总数的52.5%,低于2美元的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8.8%。1997年的数字显示,1美元以下的占44.2%,2美元的占86.2%。

印度贫困的发生有着相对明显的地域性和特定人群。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多,贫困强度大;而贫困人群又主要集中在农村中的无地、少地农户以及表列种姓和表列部族人群。

印度东部地区和东北部地区主要指奥里萨邦、西孟加拉邦、阿萨姆邦、比哈尔邦和北方邦东部等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这些邦的人口密度高,贫困发生率高,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3,其中比哈尔邦又占了其中的一半,是东部地区最贫困的邦。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高,但城市化程度低,文盲率高,土地人口承载率高,而粮食单产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