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世界人权报告
2725300000017

第17章 世界人权状况令人堪忧(1)

近几年,在世界范围内人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但人权状况在一些地区却出现恶化的趋势,由贫困引起的全球难民潮发展到惊人的程度,一些地区人们的生存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残杀无辜的生命,拐卖妇女儿童的事件在全球大多地方屡屡可见。世界人权状况令人堪忧,世界人权保护进程艰难而曲折。

一、世界侵犯人权个案记录

(一)英国女记者艾琳娜在美遭受虐待的自述

[英国《卫报》6月5日文章]题:欢迎来到美国(作者埃琳娜·拉平)

在洛杉矶中部,距离洛杉矶机场大约20英里(约32公里),有一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破坏美国移民和海关法律的外国人就被拘留在这里。5月3日晚11点左右,警车把我押送到这儿。当时,我坐在几间小铁笼中的一问里,双手被反铐在背后。透过铁条,我看到洛杉矶城的夜色,还有一些武装安全人员的身影。下车后,两名警官把我带了进去。一取下手铐,我就被关进一个小房间:厚厚的玻璃墙,沉重的大门。没有床,没有椅子,只有两条宽约1英尺(约0.3米)的铁凳。房间里安着一个马桶,任何经过的人都能一览无余。摄像头监视着我的一举一动。没有枕头,也没有毯子。荧光灯永远亮着。电视整晚开着,放的是一个购物频道的节目。

在这酷热难耐、让人窒息的屋子里呆了10分钟后,我慌了。周围见不到看守,也没办法求助。我拼命拍打大门和那面玻璃墙。一名男警察终于走了过来,冷漠地看着我这新来的囚犯。透过厚厚的大门,我的叫声(传到他那里时)减弱到几乎听不见的程度。“你想干什么?”他喊道。我说觉得不舒服。他走开了。我强迫自己镇定下来。我横下心用了那个马桶。我还找到了在铁凳上睡觉的办法:侧躺,每次五分钟,直到痛得无法忍受,坐起来休息一下,然后再躺五分钟。我告诉自己,好歹就一个晚上。

结果。我被关了26个小时。罪名是:我作为自由撰稿一早飞到美国为《卫报》做一个采访,但我没有新闻人员签证。

自2001年9月11日以后,任何到美国旅行的人都被当作潜在的安全威胁。“9·11”事件45天后出台的《美国爱国者法》有一章是“保护边境”,其中有一段关于“保障和健全签证”的内容。2003年3月,按照这项法律的精神,移民归化归国土安全部管辖。该机构的一项发明就是重新启用一项自1952年就停止执行的法律,要求新闻人员在出于职业原因前往美国时申请特殊签证:I签证。在设法万无一失地保护自己免受威胁的过程中,美国失去了辨别敌友的能力。在恐惧之中的生活,使强大的国家付出了公民自由的代价。

事情发生的前一个晚上,我根本没想到这些。我很高兴这次采访任务的目的地是阳光普照的洛杉矶。这个城市有一种悠闲懒散的气质,令我神往。

下了飞机,等着入境检查的队伍很短。我递上自己的英国护照和在飞机上填好的绿色免签表。移民官开始提出一些常问的问题,比如我在关期间居住何处,我为什么来美国等。

“我来做采访。”我说。

“采访谁?”他写下我说的名字,问我文章内容是什么,谁委托我写的。

“这么说,你是记者。”他用责备的口吻说。这回。我第一次从他的眼神中感觉到,情况不妙。“我必须请示上级。”他阴着脸说。并让我转到一个单独的封闭区域,等待发落。其他旅客一个个过了关。我开始感觉到疲烦。我问得等多久,没人理睬。最后。一位官员含含糊糊地说:“看来我们可能得把你驱逐出境。”

我不能确定自己当时做了何种反应,但我想我是笑了。驱逐出境?我?“为什么?”我难以置信地问。[1]

(二)赵燕在美国遭警察殴打案

赵燕:要将官司打到底

[新华社纽约7月27日电](记者杨志望)被美国移民局警员无端殴打的中国女商人赵燕27日中午坐着轮椅在纽约皇后区罗斯·里根律师事务所接受了新华社等媒体的联合采访。赵燕在采访中对政府和祖国人民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表示要将官司打到底,直至打她的凶手被绳之以法。

赵燕脸部略显红肿,左腮有一道清晰可见的青紫伤痕,看起来显得非常虚弱。她说,被殴打后她在纽约朋友家休养了多日,但至今仍头晕、头痛、耳鸣,眼睛难以睁开,腰部也逐渐疼痛起来。在前一天看了医生之后,还发现有牙齿被打断,牙神经裸露在外。更为严重的是,在经历这场噩梦后,她始终处在惊恐之中,睡眠受到严重影响,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当有记者提到中国政府和国内同胞对她的无端被打非常关注时,赵燕抽泣着说:感谢全国人民,同胞们,感谢我的国家和中国驻关领使馆对我的关心,感谢媒体对我的支持和声援。……为了自己的尊严……我一定要将这场官司打到底,把打我的凶手绳之以法,严惩他们。请大家放心,我会很坚强的。

赵燕还对纽约当地的华侨华人表示感谢。她说,当地华侨朋友在她遭到不幸后,为她提供了很多方便,照料她的生活。

关于何时回国,赵燕说,她希望能尽早回家,但她同时表示,在美国停留多长时间还需和她聘请的律师斯坦利·里根商量。

另讯,被美国移民局警员无端殴打的中国女商人赵燕的律师斯坦利.里根27日在其位于纽约皇后区的律师事务所接受新华社等媒体记者联合采访时说,他将在针对涉案的美国移民局督察罗伯特.洛德斯的刑事指挥审理完后,代表赵燕对美国移民局提起民事诉讼。他对民事诉讼结果表示乐观。[2]

美国联邦政府已经承诺负责

赵燕在美期间的医疗、生活和诉讼费用

在美国尼亚加拉瀑布游览区殴打中国游客赵燕的美国移民局警察罗伯特·罗兹已被起诉,罪名是“违反他人公民权利”,可能在9月举行聆讯。赵燕在纽约的律师里根先生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赵燕至少应当得到500万美金以上的赔偿。

罗斯·里根律师楼华裔主管孙澜涛透露,纽约州移民局已将赵燕被殴案移交位于水牛城的纽约州西区法院,该律师楼今天上午接到了纽约州西区法院的刑事诉讼状。由于赵燕持B1签证赴美,7月12日入境美国,可在美停留3个月,因此如果9月举行聆讯,时间应该不是问题。

赵燕从今天开始在纽约的一所医院接受治疗。虽然事发已有5天时间,但赵燕依旧全身多处疼痛并伴有神经麻痹、身体局部无法动弹等症状,连服用止痛药都无法镇痛。里根律师透露,在与有关部门协商后,赵燕目前所有与案件有关的费用都暂时“免单”,最后由联邦移民局负责。联邦政府已经承诺负责赵燕在美期间的医疗、生活和诉讼费用。

里根律师呼吁各界人士提供有关罗伯特·罗兹的相关情况。如果罪名成立,罗伯特·罗兹将面临10年监禁。

据一位始终参与报道赵燕事件的记者透露,赵燕曾经在某学校任职,并于2001年下海经商。赵燕是一个十分好强、又很能干的商场女强人,不仅生意做得项呱呱,为人更是正直厚道。“从我认识赵燕开始,我就发现赵燕不仅性格爽直,待人宽厚,她对任何事、任何人都表现出非常热心,生活中的赵燕更加喜欢帮助朋友分忧解难。”一位十分了解赵燕的知情人这样说[3]。

(三)李文和出卖情报冤案

李文和开始反击了。这位因被诬向中国出卖美国核武器情报坐了9个月冤狱的华裔核科学家,在获释3年多后,于去年底对美国能源部和联邦调查局提起诉讼,控告它们侵犯他的隐私权。

掰开记者嘴巴揪出幕后官员

李文和首先拿当初拼命煽风点火、将他抹黑为危险的“中国间谍”的美国主流媒体开刀,以掰开美国记者的嘴巴,揪出当初利用媒体对他进行诽谤的美国官员。目前他取得了初步胜利,已将《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关联社和CNN电视台的有关记者逼到角落。

去年10月9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法官托马斯-杰克逊接受了李文和的诉讼请求,勒令《纽约时报》记者詹姆斯·里森、《洛杉矶时报》记者鲍勃·德罗金、美联社记者约瑟夫·赫伯特和CNN电视台记者皮埃尔·托马斯,披露他们的消息来源,以确认当初是哪些政府官员向媒体“曝光”李文和案的。

杰克逊法官裁定,有关记者必须在1月初以前供出有关消息来源。但现在最后期限已过,以上4名记者都抗拒法官的判决,坚持不愿透露消息来源的身份。他们提出的理由是:记者有对消息来源身份进行保密的义务,以确保信息的自由流通。

在向李文和律师提供口供证词时,《洛杉矶时报》记者德罗金表示,如果记者不能保护消息来源,那么就无法再当记者了。他说:“我认真地思考了很久,但我不像律师那样具有传唤证人以搜集信息的权力,我曾保证对消息来源的身份保密,如果我违背他人的信任,那么我就无法再继续干这一行了。”

CNN记者托马斯的律师表示,托马斯对4年前的有些事情早就忘记了,其他一些内情则是他不能说的,因为他必须履行保护采访对象身份的承诺。

关联社记者赫伯特也表示,他必须遵守保护消息来源的身份的承诺。

对于记者抗拒法庭判决的做法,李文和的律师表示,他的下一步行动将是向法官提出请求,以藐视法庭的罪名对这几名记者进行法律制裁。

这几名记者都是引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中有关新闻自由的权利作为法律依据,以拒绝消息来源的真实身份。但杰克逊法官在裁决书上写道:“法庭对以下说法有怀疑: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真正价值,是保护那些向媒体透露有关隐私法案规定不可透露的资料的政府官员的身份。”他的意思很明确:你不能借口保护新闻自由,就可以忽视公民的隐私权。

不公正的舆论 不负责的态度

美国主流媒体是否应对李文和受冤枉事件负责,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但李文和对美政府和媒体所采取的法律行动,得到了许多有正义感的华裔和民权组织的支持。

在李文和案的始终,向来标榜“客观公正”和“弘扬正义”的美国主流媒体都扮演了不光彩角色,一味迎合美政府一些人仇视中国的立场,被别有用心的政府官员所利用罔顾客观事实,捕风捉影,恶意炒作李文和是“中国间谍”的言论,实际在法院判决前就对李文和进行了一场不公正的舆论审判,侵犯了他的权益。

作为美国主流大报的《纽约时报》是李文和案的始作俑者,该报在1999年3月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助理称中国窃取美核武机密》的耸人听闻的文章,引用匿名政府官员的话称,中国曾从美国窃取制造小型核武器的机密情报,有关部门锁定了一位在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作的华裔科学家,云云。

当时正值中美关系紧张时期,此报道一刊出立即引起巨大反响。数天后,该实验室来自台湾的华裔科学家李文和被开除,于是美国公众自然认定他就是媒体所报道的“中国间谍”。随后,美联邦调查局以怀疑李文和向中国泄漏核武器秘密为由,对他展开大规模调查,在他家中“发现”15盒电脑资料磁盘,还有他写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国家科研机构的求职信件。

以这些模糊的“证据”为基础,联邦检察部门仓促地在1999年12月10日以59项罪名对李文和提出起诉,理由是“他的行动有意伤害美国,及意图使一个外国取得优势”。但是由于缺乏证据,提诉书中并未提到核弹、中国内地、或者间谍活动等问题。可是在保释听证会上,检察官却把李文和描述成一个危险人物,声称他透露的机密使某个外国(暗指中国)受益,从而使“全球战略平衡受到威胁”,因此李文和被拒绝假释。

在李文和被囚禁9个月后,美政府调查机构却仍然无法找到有关他从事间谍活动的确凿罪证,最后,李文和在2000年9月与法庭达成认罪求情协议,他在只承认一项下载机密资料的轻罪后获释。

在被囚禁期间,由于背着“中国间谍”的黑名,李文和每天被单独拘禁,戴着镣铐,受尽屈辱。调查人员为迫使他招供,还曾拿50年代前苏联间谍罗森堡被处死一事对他进行死亡威胁。连主审法官帕克在宣布释放李文和时,都为他抱不平,当庭指责政府在处理李文和一案中的不负责任态度。

很多人认为,李文和是当时中美关系紧张的一个政治牺牲品,而美国主流媒体的恶意炒作,对李文和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负有重大责任。媒体将李文和描写成一个危险间谍,并夸大中国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威胁,实际上不仅仅伤害了李文和的个人形象,而且也毒化了中美关系。这些报道基本上都有意无意地引用一些匿名政府官员的讲话,来渲染案情的严重性,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

密苏里州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卢里曾公开批评《纽约时报》。他说:“我本人对《纽约时报》关于李文和案的报道十分失望。该报在政府还没有对李文和提出控告前,就把矛头指向他,定了他的罪。”

《内幕》杂志评论员卡尔认为,《纽约时报》在报道李案时犯了捏造和偏颇的错误,因为该报从第一篇报道起,就采取了不公正态度,煽动舆论对李文和窃密案的狂热误解。他说,《纽约时报》自视为审判者,处处引导读者认为李文和窃密事实存在,实在与其标榜的捍卫人权的宗旨背道而驰。对李文和一案的偏颇报道,甚至连《纽约时报》自己也感到不安。该报在2000年9月28日罕见地专门刊登文章,“澄清”对李文和案报道的情况。虽然该文拒绝就其不公正报道道歉,但也等于间接认了错。

2001年8月,美司法部在对李文和案进行调查后,批评能源部和联邦局对此案处理不当,指出能源部向联调局发出“错误信息”,而后者未经详细调查就认同前者的推断。最后,连前总统克林顿也承认,政府对李文和案负有责任。[4]

(四)中国拾贝人惨案震惊英伦

海滩拾贝跌入梦魇

英格兰西北部莫克姆海湾捡拾海贝的19名人员死亡的事件,震惊了英国警方、移民和政府部门,也牵动了中国许多家庭的神经。

当地时间2月5日傍晚,对于35名在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莫克姆海湾捡拾海贝的人员来讲,是一个可怕的梦魇。当他们在命。

事故发生后的第二天,记者来到莫克姆海湾、人们下海采贝的出发地点海斯特班克村。海湾地区已被警察封锁,搜救人员身穿防水服,驾驶着气垫船和沙滩车在搜寻遇难者遗体或残留在沙滩的遗物。

记者在当地采访时遇到了海斯特班克村的一位村民,他说,每年冬季,是莫克姆湾捡拾海贝的黄金季节。这里的海贝质量好,非常有营养,深受食客们青睐。但因为太危险,该村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位渔民还在从事这个行当,他们了解海潮涨落和流沙规律,知道遇险之后如何迅速逃生。但对于不熟悉情况的人来说,则十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