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2723600000097

第97章 晋城义建三公祠

自从北朝西魏废帝二年(553年),改西充国县为晋城县,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将晋城县治设在今之西充县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在此设置西充县,人们习惯称西充为晋城。自唐至清,在西充有很多知县勤政爱民,仕绩显著,百姓敬仰,世代相传。或竖碑立传,彰其功德,或列名祭祀于文庙名宦祠,或单独修建祠堂,四时祭祀。有很多西充人在外做官,致仕还乡后,做了很多有益于民的事,便列入乡贤祠,四时祭祀。明清时期,西充县城建有三座名祠,一是明末在城东街修建的袁公祠,祭祀的是西充人袁谏。袁谏在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后,曾任陕西神木(今陕西神木县)兵备道。神木在陕西东北部边陲、黄河西岸的窟野河流域,邻接山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设神木寨,元置神木县,长城斜贯境内。袁谏胸怀韬略,在此镇边抚民多年,很有建树。解甲归田后,恰值西充遭遇旱灾,颗粒无收,饿死了很多人。袁谏倾囊赈饥,救活了很多人,又捐资修桥,百姓无不感激,他死后,百姓建祠祭祀。二是清朝乾隆年间,在武庙右侧,修建的常公祠,祭祀的是西充知县常纪。常纪是奉天府承德人(今辽宁沈阳市),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中进士后,任西充知县,劝农桑,兴学校,尤于士林多所陶成,并修建武庙于城北街。乾隆庚寅岁(1770年),赴四川乡试,同考官选拔了很多名宿。时王师征金川(今四川金川县),调他去办理军粮,以温帅失利而殉节,西充百姓感其恩德,敬其忠义立祠祭祀。三是清朝嘉庆年间,在县城火神庙右修建的何公祠,祭祀的是西充知县何赐年。何赐年是安徽霍邱县人,嘉庆十九年(1814年)任西充知县,为官清正廉明,关爱百姓,仁慈教化,万民安宁。去任时,百姓扶老携幼,洒泪送别,寻闻病逝,百姓建祠祭祀。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春,西充著名才子李庄写了一篇《常公祠记》,竖碑祠内。文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所在,死生以之节也,固气也。气之大者,在天星辰,在地河岳,在人则为节义。故士无论穷达,能励其节气,自有不可夺者。如我邑侯常公(常纪),起家进士,自乾隆丁亥年来官充邑,廉明仁恕,政简刑清,凡修举废坠而外,劝农课士,种种善政,口碑犹至今存焉。会辛卯(1771年)夏,金川逆酋僧格桑猖獗,诸大帅承王命徂征。是年九月,公调办军饷事务,士民泣饯,公弗之顾,慷慨就道。十月抵金川,隶定边大将军温营,随即破巴朗,取达维。公经营支度一切辎粮刍茭,罔有废事。越二年癸巳(1773年),趱拉既平,移攻浞浸。我师屯昔岭,其地迳仄碉坚,雨雪迷漫。无何将军失计,士卒奔溃,公之从者请从歧路遁。公曰:‘吾责官守义不苟去。’适索诺木贼目执公,强之跪。公厉詈(骂):‘吾朝廷官,岂跪尔犬酋贼!’手刃之,于是遂与大将军并遇害。嗟夫!天地寓形人生,且死泰山鸿毛,惟气之有至不至耳。如我公者,操刀初试,亲历戎行,乃血噀(喷)蛮烟,碧埋边徼。则是颈可断也,而首不可俯;心可刺也,而膝不可屈。古人有言曰:‘大丈夫当死疆场,用马革裹尸。’盖其气壮,故其节弥劲也。如此,公既殁后,明年谷噶入焉尼克,又明年,噶喇败,逆魁就擒,两金川(大、小金川)悉平。献俘后论功,优奖公以殉难,得荫其子。充人怀其德,就武庙之旁为祠祀之,竖以丰碑,俾知忠义之事。大节攸关能死者,虽陷脰(颈项)决胸,犹之生也;不能死者,虽肉走尸行,犹之死也。读是碑者,或亦有以作其气云。公姓常讳纪号理斋,乾隆丁亥进士,奉天承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