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城郊的****柏家,累世积善积德,子孙兴旺发达,世代为官,成为西充的名门望族,簪缨世家。****柏为明朝贡士,初任安县教谕,宏奖士类,多所成就,晋升贵州石阡府推官,治狱平恕,人称无冤。致仕还乡后,本朴睦族,忠厚待人,严教子孙。他的两个儿子李完、李兆在明熹宗天启二年(1622年)同中进士,李完为官两淮巡按,李兆为官户都右侍郎。****柏因子李完贵,钦赠御史;李兆的儿子映庚,因父贵,荫封都察院司务。李映庚生有二子,长子昭济(号锦江),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举,官夔州(今四州奉节县)府教授;次子昭治(字虞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官江南仪征县知县。李昭济、昭治兄弟博古通今,才华出众,热爱故乡,畅游名山,作了很多诗文,赞颂西充胜迹。李昭济曾咏《冠紫山(今西充多扶镇境内,御史李完与弟李兆曾读书此山)》诗云:“东皋(冠紫山近处的东皋山)欲出月,怅望前山巅。家传柱史经(老子曾任柱下史,著有《道德经》),紫气共苍然。何处寄吾怀,云路溪水边。即此畅游兴,今宵应醉眠。”又作有《游龙台寺(今西充双龙乡境内)有感》诗云:“花宫碧殿韵萧疏,日照长廊罢讲初。细竹团圞生石砌,幽花烂漫点庭除。磬鸣过午人方觉,叶落惊秋鸟自如。尘世累更碑版在,一回读罢一踌躇。”因勤于政事,积劳成疾,患病早逝,卒于夔州任所,终年四十六岁,归葬故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四川学政刘谦(河北武强县人)作《夔州府教授李锦江墓志铭》,文曰:“康熙己卯(1675年)秋,予初典蜀闱(考场),夔之获雋(文才出众)者文多。先正程式心窃异之,是固灵秀所钟,殆必有名师儒乐育抚兴,始克臻此。而西充李子昭治,亦为予所得其文,迥非时下手笔,异其学必有源。进谒时,始知难兄即锦江先生,秉铎(掌文教的官)夔府者也。癸未(1704年),予复视学三蜀,夔固予所辖也,因得晤锦江先生,文章议论,彬雅不群,益信白帝暮砧之间,青莲文笔之际,人文蔚起,为予昔所赏音,洵(诚)不之谬也。予见先生方憾晚(相见恨晚),拟即登诸荐章,以翊休明(辅佐盛世)。未几,昭治至予试院,以先生行状(记述死者生平概略的文章),稽首乞余志墓。呜呼!予景仰先生十数年,今幸得共司文教,方欲登先生于荐牍,奚忍为先生志墓乎?而又不忍以不志为辞。按状,先生讳昭济,字康海,锦江其号也,其先蒲姓,楚之麻城人,婿与西充李氏,遂姓李,历先生九世矣。祖讳兆(李兆),官至少司农,崇祯朝以循吏起家,历任铨司,转光禄通政,清声峻节重天下。父讳映庚,历荫都察院司务,高隐不仕。先生累世清白,少即博极群书,有声庠序,襟怀如皓月冰壶,无所隐挹,其气象类程伯子登甲子贤书。初授威州学正,迁松潘卫教授,丁内艰(父母之丧为丁艰),再补夔州府教授。所至课士有方,先德行而后文艺兼优者荐之,虽边陲学校皆沐德,而儒术以兴。生平乐善不倦,凡利人济物,见义勇为,有争者为排解,无不悦服。盖人信服于平昔,自不觉释然以从。其友于最笃,昭治乞志,细数先生轶事,泪盈盈承睫。昭治之敦天显固然,更足征先生平昔之念,鞠哀为深挚也。子一甲尚幼,习儒;女一适痒生赵楠。先生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正月二十七日,卒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正月二十一日,享年四十有六,葬本邑水东山之阳。铭曰:文可程,教有泽。胸光霁,如秋月。解忿争,人服悦。赴义勇,无所怯。念鞠衰,心如结。志未申,命已绝。东山阳,奥室灵。其不昩,永安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