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2723600000142

第142章 大慈寺与大悲寺

唐宋以来,西充的佛教非常兴旺发达,县内各地的壮丽山峰上,修建了一百余座佛寺,都修得富丽堂皇,金碧辉煌。寺庙林立,各呈其异,香烟缭绕,钟磬常鸣,梵音震天,举目皆寺,竟成了佛国世界。圭峰禅师讲经说法的资福寺、百福寺、圭心寺,庙宇宽敞,庙貌一新,善男信女,络绎不绝。唐宪宗(李纯)敕建的占朝山佛寺(今西充双凤镇太保山),唐昭宗(李晔)敕建御题的“万年禅林寺”(今西充仁和镇万年山内),更是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特别是占朝山中的观音殿和万年寺的观音殿,威灵显应,有求必应,至庙进香的人更多。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生辰之期,九月十九成道之日,更是人山人海,往来不绝。唐昭宗时,西充的南林寺(今西充双江乡境内),忽有巨石乘风雨坠入寺中,时人因镌其石曰“飞来石”,古迹至今犹存。西充的慈善寺(今西充青狮镇境内),天生十二生肖石,经人工略加修饰,栩栩如生,世所罕见。这些奇石又高又大,凡亲眼目睹的人,无不盛赞天公造物之妙。西充化凤山的慈泉庵,始建于清穆宗同治十三年(1874年),为西充徐永定与侄女徐元贞二人所建。她俩幼年出家为尼,四处募化建成此庵,为西充著名尼姑庵。直至清末,西充全县尚有佛寺一百一十余座,僧尼四百余人。

西充大灯山中的大慈寺(今义兴镇大灯山村),是一座著名的唐代古刹。唐宋年间,山顶建有玉皇殿(今改建三圣殿),殿侧建有文昌宫,玉皇殿下建有大雄宝殿和观音殿。据寺中古碑记载:“宋高宗(赵构)绍兴五年(1135年),寺中住持广慧长老广募钱财,扩建大慈寺,分为上院与下院。上院建有大雄殿、观音殿、钟鼓二楼、铁石二塔与莲池;下院建有玉皇殿、文昌宫、关圣殿、东岳庙、阎罗殿、戏楼、高僧石窟、斋堂、山门等古建筑。层层殿宇,延伸山巅,气势磅礴,金碧辉煌。是时,大灯山中,香火兴旺,香客甚众,上院下院,神灯常明,有‘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长明万岁灯’的誉称。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寺中高僧照舜与徒普健、普信、心福、心常及徒孙通密、通明,传授佛法,丕振庙宇。照舜和尚圆寂后,葬于寺中,嘉庆初年(1796年)封为‘阐教禅师’。嘉庆十一年(1806年),通密、通明为住持,每年如来佛祖、文昌帝君、东岳大帝与关圣帝君的生日之期,皆大办庙会。万盏银灯,悬挂丛林,层层庙宇,彻底通明。万千信众,朝山拜神,扶鸾演戏,通宵达旦。通密、通明圆寂后,葬于石窟,高阔丈余,造型古朴。寺中宋碑清碣,至今尚存。”今日寺僧在石窟左侧绝壁,雕塑卧佛一尊,长25米,高6.5米。卧佛侧雕刻五百罗汉,雄伟壮观,重现昔日辉煌。

西充西碾乡的大悲寺,亦是一座唐代古刹,据寺中古碑记载,其寺始建于唐昭宗天复初年(901年),辉煌于宋高宗绍兴年间,继后时兴时衰,屡毁屡建。明末大乱,佛寺被毁。清朝康熙十一年(1672年),重建大雄宝殿、观音殿、药师殿、地藏殿、天王殿、钟鼓二楼及客寮僧舍等殿堂,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庙田广阔,僧侣众多。该寺方丈释真清,曾三次至南海朝拜观音,九十五岁圆寂此寺,火化后,骨灰装入瓷罈内,葬于七级灵塔之中。嘉庆年间,白莲教起义,寺毁塔塌,光绪初年(1875年)重建大悲寺,规模颇不如前。当代高僧海山,十五岁在大悲寺出家为僧,现任四川省佛教协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