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2723600000121

第121章 仙林场中药王会

西充东北隅五十里许,有一个仙林场(今西充仙林乡),场中建有药王庙,庙中塑供药王孙思邈的神像。此庙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初年(1573年),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药王生日这天,仙林场都要举办盛大的药王会,会期七天,热闹非常。庙会前,全场家家户户都要悬挂红灯,张贴楹联。楹联以医药立意,因人而异,各施奇才,对仗工整,妙趣横生。诸如,医生家的楹联是:“神州到处有亲人,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著花,但闻藿香木香。”“唯我妙手能济世;独吾丹砂可救民。”“烦暑最宜淡竹叶;伤寒尤妙小柴胡。”药房家的楹联是:“一药一性,岂能指鹿为马;百病百方,何敢以牛易羊。”药农家的楹联是:“春晚带云锄芍药;秋高和露采芙蓉。”文官家的楹联是:“人参(生)在世为官桂(官贵);厚朴传家要细辛(细心)。”武官家的楹联是:“白头翁,持大戟,跨海马,与木贼草蔻战百合,旋复回朝,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插金簪,戴银花,比牡丹芍药胜五倍,从容出阁,宛若云母天仙。”居民家的楹联是“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架鼓鼓架,陈皮不能敲半夏。”“一阵乳香知母至,半窗故纸防风来。”药王庙大门的楹联是:“药物素有灵,苦无奇方医俗病(讽刺妄想升官发财的思想病);王侯高不任(药王不想做官),独操仁术救人危(一心治病救人)。”药王庙中,还张贴了一张药王所作的《大医精诚》一文:“凡大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医生)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侧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解除人类的痛苦)。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年龄大小与容貌美丑),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一视同仁),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已有之,深心悽怆(内心感到悲痛)。勿避崄巇(艰险)、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不得藉故推脱),如此可为苍生(百姓)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百姓的大害)。”药王孙思邈是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年),卒于唐高宗(李治)开耀二年(682年)。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研究较深,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他总结了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与《千金翼方》行世,在医学上贡献很大。隋文帝召他进京,封为国子博士,他拒绝了。唐太宗召他进京,封他官职,也婉言相拒。一心给百始治病。卒后,唐太宗封他为药王,赐王冠王袍,并敕令全国,修建药王庙以祀。

庙会期间,西充全县四十八场的名医,和彼邻的南充、南部、阆中、盐亭、射洪、蓬溪等县的名医,以及成都、重庆等地的名医,都纷纷来到仙林场,坐堂设案,为群众治病,施药济贫和交流经验。各地的药商都齐集仙林场,摆摊设点,销售生药。当地的药农和采药人,将自己生产和采集的中草药,担入场中销售。一些草药先生,也将收集来的草药,摆上地摊,给人治病;一些游方医生,也来到仙林场,治病卖药;一些身患疑难重病的人,纷纷来场中求治。整个仙林场,成为中草药的世界,应有尽有,购销两旺;整个仙林场,成为治病的场所,百病消除,皆大欢喜。药王庙内,人如涌潮,烧香还愿,络绎不绝。各地名医,齐集庙内,膜拜药王,捐赠香资。仙林场中,高搭彩台,公演川剧,万民欢腾,胜过元霄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