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2723600000114

第114章 董荣画像颂谯周

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六年(270年)冬,谯周病逝洛阳,归葬安汉县城郊的土冈上(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宫处)。太康初年(280年),西汉著名大儒董仲舒的后裔董荣(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任益州(今成都市)刺史。董刺史博学多才,崇尚教育,他来到益州,对谯周创办“蜀汉太学”、著书立说、培育英才之举十分敬仰。特别是“谯门四贤”(陈寿、李密、文立、罗宪),更是朝野闻名。谯周还精心教育太子刘璿(后主刘禅长子),想把他培育成一代英主,不幸在魏军攻蜀时,被乱军所杀。董刺史深知办学的艰辛,更知蜀地广出教育人才,汉初文翁治蜀,创办学校,聘司马相如为师;蜀汉时期,又出了一个硕儒谯周。他想把谯周的教育事业发扬光大,将谯周一生的光辉业绩流芳百世,于是尊称谯周为“蜀中孔子”,并敦促蜀地人士,像崇敬孔子那样来敬仰谯周。他请来当时的著名画师,绘画了一张谯周的像,悬挂在益州学宫,并亲自题写了“蜀中孔子”四个大字。遂命益州从事李通写了一篇词,来颂杨谯周。文曰:“抑抑谯侯(谨慎谦逊的谯周),好古述儒(解释经典,传播儒学)。宝道怀真(精通儒学,真诚育人),鉴世盈虚(预知世间盛衰吉凶)。雅名美迹(崇高品德,光辉业绩),始终是书(自始自终名垂青史)。我后钦贤(我们钦羡谯公贤德),无言不誉(要用美好诗词来赞颂)。攀诸前哲(见贤思齐,颂杨谯周),丹青是图(画张肖像来崇拜他)。嗟尔来叶(希望大家来敬仰他),鉴兹显模(后世的人当以他为楷模)。”自此,蜀地人士皆称谯周为“蜀中孔子”,凡祭孔之时,同祭谯周。

安汉县人更加崇敬谯周赤胆忠心,忠君爱民,使一邦增辉,将他视为神人,并在安汉县谯贤铺,修建了一座谯公庙,四时祭祀,渐成习俗。到了元朝初年(1206年),南充县泸溪富翁杜源海,见谯公庙年久失修,庙貌渐朽,便捐资重建,并恭请当地宿儒胡醇,写了一篇《南充谯公庙记》,镌碑庙内。文曰:“顺庆府南充,旧有谯太师之庙,冯休、谯炎曾为之记,自兵毁后,莽为荆榛。按蜀相亮(诸葛亮),命公为勘学从事,后主(刘禅)拜仆射家令。时边将挑衅,军旅数兴,侯(谯周)陈《仇国论》,盖儒而知兵者也。后迁光禄大夫,以文墨议论结主知,每询问大议,则对以经传,莫非尊主庇民之学。忠肝义胆,必欲嘘赤龙氏既夹之鼎,而复燃之,其忠诚可嘉尚。景耀五年(262年),魏遣邓艾间道伐蜀,声势震荡。众议奔南,侯力止之,蜀民安堵,侯之谋也。魏以侯全蜀有功,封阳城亭侯,竟不屑受。侯之文章事业当传无穹,史称其博览经传,知晓天文。生平著述有《五经解》、《定法训》、《古史考》几百余篇,御史陈寿常师事之。吁!侯有文武全才,而藏诸用,为邦家(国家)公计,而显诸仁。以功以德,庙食乡国,固宜衍而未艾。庙之复兴也,泸溪杜君源海,百川条陈,有司从所请,杜乃捐金,独力成之。非敬神如在,见善必为者,畴克尔耶。是役也,自至大元戊申秋创造,己酉仲春落成。新庙奕奕(盛大),民且具瞻,嘱余为记。自维衰耄,学殂荒落,何足以发挥神之盛德大业,姑叙兴创始末,记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