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纪信故里
2723600000103

第103章 李商隐走访谯庄

南充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汉唐以来,有很多达官贵人与文人学士来这里做官或游览,留下了政绩和遗迹,留下了瑰丽的诗文。滕王李元婴营建阆苑,在阆中修建了滕王阁和十二座高楼;诗人陈子良任蓬州知州,敬仰司马相如(原属安汉县人,今属蓬安人),在蓬州修建了司马长卿祠;尚书右丞卢藏用年轻时曾在西充当知县,修葺了纪信(原属安汉人,今属西充人)将军祠;杨济出任果州刺史,新建开汉楼,纪念汉初为国家捐躯的纪信将军。刑部侍郎颜真卿贬为蓬州长史时,在新政(今仪陇县城)写了著名的《鲜于氏离堆记》;诗圣杜甫遨游阆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阆山歌》与《阆水歌》;风流宰相元稹贬官通州,夜宿果州嘉陵驿,写下了《嘉陵江》与《嘉陵驿》诗;苦诗人贾岛初任长江县(今四川蓬溪县)主簿时,来蓬州凤凰山访隐士,写下了《访隐者不遇》,诗云:“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成为千古绝唱,蜀中妇幼皆知。

晚唐时期,有个著名诗人名叫李商隐(河南沁阳县人),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弘农尉等职,一生作了很多诗。他的诗内容丰富,构思精密,情致婉曲,真切动人,很有名气。他最擅长写作爱情诗,以婉转的情思,精丽的词藻,抒发缠绵的爱情和相思的痛苦,最为人们所传诵。他在朝做官时,因受牛僧孺与李德裕二宰相的党争影响,被排挤去职,困顿失意地离开长安京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唐宣宗大中年间(约850年)被剑南东州节度使柳仲郢聘为幕僚,常驻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当时梓州辖境很宽,相当今天的三台、中江、盐亭、射洪等县地。李商隐是个闲不惯的人,闲下无事,便到附近各地的名胜古迹去游玩,高兴的时候便写下几首诗。他很敬仰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也很敬佩蜀汉硕儒谯周和他的子孙们。特别是胸怀济世之才的谯秀,其时逢乱世,报国无门,自甘隐居深山,不应李雄之聘,真是高隐之士。他曾游览过长卿山的长卿石室(今四川梓潼县西南二里处),相传西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在汉武帝征召他为郎官时,曾经过此山,在这里读过书。他见这个石窟高宽丈余,正门上阴刻汉隶“长卿石室”四个大字,古朴苍劲,石室外建有殿宇,山的西侧有摩崖石刻造像群,栩栩如生,大为高兴,称赞不已。他又到邛崃县,游览了从前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卖酒的里仁街与文君井、琴台、当垆亭、水香榭、听雨亭、梳妆楼等古建筑,不觉叹息道:“我一生穷困潦倒,寄人篱下,那及相如和文君美满姻缘,终身相伴呀!”这夜宿在邛崃,夜雨连绵,想起远离的妻子王氏,乃作《夜雨寄北》一诗道:“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也不知道何时是归期),巴山(泛指今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能够归家团聚),却话巴山夜雨时(我就告诉你巴山夜雨想你的深情)。”不久,他又游历阆中,特意到西充县槐树庄走访谯秀故居。殊不知,谯秀逝世五百多年后的故居不复存在,他所葬的古墓也已是一片荒芜。李商隐不禁叹惜道:“这么知名的晋代高隐的人,竟然如此清寒呀!”乃作《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一诗道:“梓潼不见马相如(司马相如),更欲南行(去邛崃)问酒垆。行到巴西觅谯秀,巴西惟是有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