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赢在细节,成在执行
2719100000019

第19章 精进力:永远追求目标之上的好(2)

如果你是一名员工,完成上级交代的任务的时候,要有一种全力以赴的精神和热情,要有精英意识,所谓精英意识不是要把自己当成精英,而是时刻提醒自己:“我要成为精英!”如果平时有敷衍、粗心的问题,可以把“追求完美”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贴在醒目的地方提醒自己。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在要求下属做到完美的同时,自己也首先要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善于描绘追求完美的蓝图,让大家知道完美、出色的工作将会给他们自己带来哪些收获,将会给整个团队带来什么样的美好未来,要善于用完美的要求激发下属的潜力,让下属觉得完美是可以达到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自我管理充电站

务求完美的三个“制高点”

1.学习力

很多人认为追求完美往往代表的是不切实际,其实追求完美的做法是一种快速提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讲,拥有完美精神的人首先一定是一个拥有强大学习力的人。提升学习力的两大关键是肯学习(态度层面)和善于学习(方法层面),只有内心拥有强烈的使命感,拥有迫切学习欲望的人,才会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而只有掌握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习的过程更加快捷。所以,想要做一个拥有完美精神的人,想更深地发掘自身潜力,首先就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肯学习和善学习的人。

2.创新力

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对一个人综合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检验,一个务求完美的人必然也是一个创新能力超强的人,他能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从而最终也能成他人所未成。就像乔布斯,正是出于他的务求完美的精神,苹果公司才会绽放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3.应变力

在我们追求完美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无数困难,甚至可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那些不可知的变数便是对我们追求完美的巨大考验。所以,一个人要想成为完美主义的执行者,他必须具有极其强大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反应能力、应急智慧、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承受打击的能力、迅速控制事态发展的能力等。这些都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第三节 培养超越客户预期的服务意识

服务的概念不一定是服务性的公司和岗位才需要有的。在职场中,管理者也要给员工服务,帮助他们成长;下属需要为上级服务,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企业也要有服务精神,除了服务自己的客户,也要服务自己的员工,让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价值,让员工在工作中能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只要生存,就会处于一个大的社会系统中,相互依存,相互服务。从广义的“服务”来说,我们每天用的电、吃的米都是电厂工人、农民给我们提供的服务。

因此服务是无处不在的,你每天要接受别人提供的服务,同时也要不断地提供服务给别人。这就需要你具备一点主动服务他人的服务意识,要让你服务的对象有一种超过预期的体验。热情、周到、主动的服务意识很难因为命令贯彻得彻底,需要你具备主动自觉做好服务工作的观念和愿望。

20世纪90年代,西方经济进入衰退期,美国航空业因此受到极大影响。仅1991年和1992年两年,美国航空公司的赤字总额累计就达80亿美元。曾经盛极一时的TWA、大陆、西北三家航空公司均因经营不善而宣告破产。但一家名叫西南航空公司的小企业却在一片萧条中异军突起,并在1992年取得了营业收入增长25%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佳绩。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服务确实是属于全球另类,一般企业都无法模仿和驾驭。为了让乘客能快乐地度过空中旅行,空中小姐们想方设法为乘客设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娱乐游戏和搞笑节目,让乘客忘却了旅途的枯燥无聊。

美国西南航空永远不会把旅客当成货物一样对待,“其他航空公司不仅会把旅客们塞到看上去都没有牙医的椅子舒服的座位上,而且还会流露出难掩的反感情绪。相反,西南航空的员工们总是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让乘客觉得这是一次小时候的野营旅行。即便西南航空提供的座位也没有舒服多少,但面带微笑甚至会为你高歌一曲的乘务员,乘客觉得心里很舒服。”

美国西南航空提供“免费花生”之类的东西,这会使旅客在情绪上产生奇妙变化。“免费花生”除了指真的花生以外,还指其他一些额外服务。如他们允许乘客们调换航班,并提供无偿服务,也不对托运行李收费。其战略副总裁鲍勃·乔丹说,如果对行李收费,每年公司会额外盈利3亿美元,但因为行李费用是乘客相当困扰的问题,美国西南航空决定不对其收费。据说,这一举措为西南航空从其竞争对手那里吸引了不少旅客资源,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托运行李上所花费的费用。

美国西南航空的空中小姐全部穿性感超短裙,有时候她们会预先藏在行李箱内,待飞机飞行中突然打开行李门,从里面爬出来……空中服务小姐会事先没有约定地要求全体乘客参与集体游戏,让大家把鞋脱下,以检验乘客中究竟有哪位先生或者女士的袜子是破的。有一次正好有一位先生因为与妻子分居而生活出现混乱,出来时竟然穿了两个脚趾头暴露的破袜子,结果在大家的哄堂大笑声中,这个乘客被宣布获得本次航班的幽默大奖,当场获得5000美元的奖金,并成为该航空公司的荣誉乘客。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这种服务就超越了乘客的预期,谁也不知道今天飞机上会有什么娱乐节目,很多乘客经历了这样的体验之后,到处传播,吸引了大量来体验空中之旅的乘客。有些乘客甚至真的不是为了旅行,而是特意来西南航空的班机上体验他们超级的空中服务。西南航空公司也因此名声大振,成为唯一一家在“9·11”之后依然能保持盈利的航空公司。

意识力强化

1.时刻具备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必须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思想认识中,只有大家提高了对服务的认识,增强了服务的意识,激发起人在服务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才为搞好服务奠定了思想基础。

具有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和利他的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因为他们知道,只有首先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服务意识也是以别人为中心的意识,拥有服务意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满意别人,不惜让自我奉献牺牲。

一位资深的企业培训师谭小芳曾经说过,企业经营要让人感动,必须要持续每次都毫无失误地将服务准确地传达给消费者,让他们的期待不落空,甚至时常有超乎期待的惊喜。

2.给客户超越预期的惊喜

有时候,品牌经营者就要时不时给消费者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可以提高消费者的热情,而且有助于加深品牌情感体验。

这种超越预期的服务体验往往会让你的目标客户终生难忘,最终成为你最忠诚的用户。一位保险推销员曾讲过一个典型的故事:

她和一位女性客户合作了很久,成了比较谈得来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吃饭逛街。一天晚上10点,她收到这位客户的一条短信:“我儿子明天就要出国了,他的签证办得很顺利,谢谢大家的关心。”她知道客户的短信应该是群发给朋友的,她也可以回一条恭喜的短信了事。但是她还是行动了起来,赶在商店下班之前买了礼物,并连夜驱车到客户的家里,当时已经十一点了,她打电话给客户说:“您儿子明天要走了,相信您一定还在为他收拾行李。我给您儿子买了一份小礼物,您方面收一下吗?”客户果然十分感动,没想到一条群发的短信会被她如此重视,还特地送来礼物。从此,客户跟她的关系明显更近了一步,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也婉拒了其他业务员的保险业务,只和她一个人签合同。

3.持续地提供超预期服务

在平时的工作中,偶尔一次服务超越客户的预期可能不会收获明显的效果,但是如果你在为别人提供服务的时候始终坚持,让你的客户经常收获惊喜。拿出比客户的期待更好的服务,时间长了,你的上司会对你产生依赖,因为同样的工作,你总能够比别人做得好一点,那你得到的机会一定会比别人多一些,你得到的肯定和认可也就一定会比别人多。

我们都知道,在情场上,给人意外惊喜是实现超越的妙招,那些能够给女孩带来意外惊喜的男孩通常是竞争的胜利者。其实,在职场上也是如此,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拿出超越别人预期的服务,要发自内心地去做,这样才能让对方真的体会到你的用心和细心。

这种服务的本身最好不要带太多的功利心,不能要求付出之后必须有收获,因为这种回报是长期的、深远的,要求立即回报是一种短视行为。这样会失掉对方的信任,让对方觉得你在做事情之前就是有所图的。要知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持续地为别人提供超越他们预期的服务,时间长了,对方自然会产生投桃报李的念头。即便你没有收到回报,那么在你付出超出预期的服务的过程中,也一定会收获别人所没有的成就感,也会看到别人没有见过的人生风景。

自我管理充电站

怎样提供超值的服务

1.了解顾客的真实需要

“我认为……”、“客户应该……”类似这样的思路其实完全是错误的,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客户需要我们……”。明白客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能最终打动客户,从而使我们获得盈利的目的。

2.建立诚信品牌

一个容易让人质疑的产品不是好产品,同样,一个不被客户信任的人也同样会被市场否决。所以,不论我们是工作者还是经营者,得到客户充分的信任,这一点永远是重中之重。想让客户获得超乎期待的惊喜,需要做到最根本的事是,让客户的期待不落空。

3.牵住客户的心

只有以别人为中心,服务别人,才能体现出自己存在的价值,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服务。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时时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急别人之所急,想别人之所想。为了使客户满意,不惜自我谦让、妥协甚至奉献牺牲,这才是最难得的。

§第四节 敢于突破现状

人生境遇大概分为三种,一种是身陷困境,称之为“逆境”;另一种是过得平平淡淡,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们称为“中境”;还有一种,我们可称之为“佳境”,就是在盛极一时的时候,看似不需要任何突破,但是也是最危险的一种现状。因此,古人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在以上三种境况中,无论你面临的是哪一种,要想突破都不是外界的环境决定的,而是你自己的内心决定的。你想突破现状、力求精进的欲望强烈与否,决定了你最终突破的时间和程度。

在柯达的故乡——纽约州的罗彻斯特市,巨大的“KODAK”标志依旧悬挂在城市中最高建筑的顶端。130年前,伊士曼在这里创立了柯达公司,这个城市拥有了源源不断的工作机会,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无忧无虑。

在罗彻斯特,随处可见伊士曼资助建立的大量建筑,包括罗彻斯特大学、伊士曼音乐学校等等。柯达的衰退让市民们痛心,在上世纪80年代,柯达能雇用6.2万本地人,而现在只有7000人。

为柯达工作了35年,曾与世界级摄影大师安塞尔·亚当斯和优素福·卡什共事的退休老人罗伯特说:“我们为成为这个公司的一部分而骄傲,我们把个人的投资与荣耀全部寄托在它身上,我们与世界上最有能力的人一起做事。但所有这一切坍塌了,怎么会这样?”

数据显示,柯达的收入和利润分别在1996年和1999年达到巅峰,分别为160亿和250亿美元。随后数码相机的普及,对柯达业务形成巨大冲击。科技的进步潮流是挡不住的,伊士曼之后的柯达尽管在数码领域拥有约1100项专利,但却失去了开拓创新的勇气,也因此失去了一个时代。

其实,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的发明者是柯达的工程师。1975年当柯达的工程师史蒂夫向公司管理层展示烤面包机大小的数码相机原型时,公司管理层告诉他“这个很漂亮,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此时,柯达胶片业务在赚大钱,管理层对这种成像技术并无兴趣,只不过担心这种新技术冲击自己的根基。

柯达前高管、罗彻斯特大学西蒙商学院教授马特森透露,他曾在1979年撰写过一份非常精准的报告,预测了市场将如何从胶片时代转向数码时代:首先是政府勘测机构,随后是专业摄影领域,最后则是主流市场,到2010年将全面普及。柯达自己在1981年做过一次全面研究,预计数码摄影有可能在十年内取代柯达已经建立起来的胶片业务。但在这十年中,由于柯达从胶片、相纸和感光材料这三种传统影像产品中的收入超过营业收入的70%。于是,沉湎于荣耀中的柯达没有为10年后市场的洗牌做好任何的准备。

正是那几年,立足低端市场的日本富士胶片尽可能多地从胶片业务抽离资金,为数码时代的转型做好准备,不断开发新的业务,通过赞助奥运会进军美国本土市场。而柯达,直到2003年才明确提出发展数码相机业务,试图转型成为一家数码相机厂商,但那时的日系数码相机品牌早已整体崛起。

这也再次说明,在知识经济引航的时代,“慢进即是退,不寻求突破便是自取灭亡”的道理。

最后,由于对现有技术和新技术的切换时机把握不当,柯达将大量资金用于传统胶片工厂生产线和冲印店设备的低水平的简单重复投资,挤占了对数字技术和市场的投资,增大了更新成本,使公司“船大难掉头”。据统计,截至2002年年底,柯达彩印店在中国的数量达到8000多家,是肯德基的10倍,是麦当劳的18倍。这些数量庞大的传统店铺正是柯达战略转型的包袱。

积重难返,到2011年后,富士的市值依旧高达126亿美元,而柯达仅为2.2亿美元。在经历近10年纠结艰辛的转型后,柯达成为一个衰老的巨人,那些引领风潮的动人时刻渐行渐远。

柯达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它应该是数码时代的开拓者,应该说在技术上他们是最有优势来完成这一跨时代的壮举的,可是这家百年老店却走向了衰亡。很多管理学家将柯达的没落作为一个“没有突破力的百年品牌衰落”的典型案例来研究,没有变革的决心和突破的意识,注定是要被时代抛弃在历史记忆中的。

意识力强化

1.如何突破“三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