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9日,于我应该具有纪念意义,因为,这天是我结束北盘江行走的日子。
早上当我们从热闹的发耳出发时,已离开城市一个多月的我,并不知道即将结束在山里的行走。
从发耳上行,两岸的山峰渐渐平缓,河岸有一条不算差的乡村公路,他们说,公路就挨着河流一直延伸到都格。都格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乡名,名为都格布依族苗族彝族乡。同行的人说,乡政府就坐落在河边。他们决定赶到都格吃午饭。他们已和乡政府联系获得信息,都格乡政府距离北盘江最后的河段不到五公里路程,也就是说,下午我就可以结束北盘江的行走。
天气非常炎热,但这一路的心情格外轻松,一是因为看不到凶险的高山峡谷,二是想到,马上就要结束行程了,心里也就格外轻快,何况还有他们相伴而行,所以一路上行倒有些观光旅游的感觉。路上,我突然想起《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两句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虽然我没经过巴峡和巫峡,身处之地也不是襄阳和洛阳,这里更没有官军也不存在收复失地,也看不到妻儿有什么愁容,但“离乡”多时的归家心情与一千三百四十四年前的杜甫却是一样的。
都格四面环山,夸张地说,都格里的庄户人家就像散落在一个大锅底里的土豆一样。然,四面山峰并不凶险,穿乡而过的北盘江也变得温顺柔和。都格,同是乡政府所在地,虽不如发耳那么热闹发达,但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景和环境。这里是两省(贵州、云南)的咽喉要道,有水城县“西大门”之称。都格是水城县西面最边上的乡,与云南省宣威市普立乡隔河相望,境内山高坡陡、峰峦叠嶂,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500米,最底海拔900多米,属亚热带气候。全乡总人口2600多人,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多个民族。
都格也和水城其它乡一样,蕴藏着丰富的煤、石、铁、锌、铝等矿产资源,农作物主要有生姜、蔬菜、桔子、黄果、花生,据说,生姜还是出口免检产品。还有规模不小的河边煤矿和保兴煤矿,以及规划年产120万吨的都格煤矿。水电方面有已建成的年装机为11万千瓦的响水电站,还有动工修建的泥猪河电站,泥猪河电站就在离乡政府两公里左右的的北盘江上……
都格,也是水城县强力打造的工业重镇。
午饭后,我们一行迎着火辣辣的太阳从乡政府下面一座桥上走到对岸,然后从山崖上开凿出的一条窄道顺着北盘江进入山谷。
北盘江过了都格乡政府又进入了深峡,大家小心翼翼走在山崖上,河水在我们脚下汹涌澎湃、呼啸撞击,一个人走在这样的峡谷一定会心惊胆颤,但对于一行人来说,也就少了孤单和害怕,多了开心和刺激。气温很高,虽然是走在山谷里,太阳却无孔不入,总是跟着我们追着我们一路前行,大家汗流浃背,走着走着,一行人便成了“两三行”人,前前后后隔着距离向山谷深处走去。
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此地山高谷深,两条小河从两面的山谷深处奔流而来,在这幽深的地方碰撞成一条河,汇聚成北盘江。这两条河分别叫可渡河、革香河,革香河浑黑,可渡河浑黄。革香河(上游一条小支流又叫拖长江,经盘县境内流来,河岸煤矿较多)水受污严重,因此浑黑;可渡河少有煤矿污染,所以浑而不黑。
可渡河上,架着一座斜拉桥,钢轨桥梁,上铺木板,宽一米许,长约二、三十米。一头连着云南宣威市的普立乡,一头连着贵州水城县的都格乡,都格这面悬崖峭壁。据说这桥是解放初期修建的,象征云贵两省人民的友谊,所以叫做“友谊桥”。桥下涛声冲撞着石壁,回音缭绕……
紧邻着的革香河上也架有一桥。桥梁为直径40公分左右的的两根大钢管,用不规则的木材铺就,宽度不足2米,螺纹钢精斜拉,桥长40米左右。对岸是云南宣威的普立乡,这边是都格乡的龙井村。有人叫这桥为“普龙桥”。
据都格乡的同志介绍,可渡河是杭(州)——瑞(丽)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在高出友谊桥数百米处要架一座壮观的斜拉桥——可渡河大桥,桥高近400米,跨度300余米。届时,这将是北盘江源头的又一景观。
友谊桥记录着昨天的历史,叙说着人们的艰辛和跋涉;普龙桥讲述着这里人们的生存故事;而未来的可渡河大桥将连通明天金色的日子,更快的连接山里与山外的关系……
从地图上看,弯弯曲曲的可渡河和革香河上游还有小支流,但这些溪流、沟水都来自云南的马雄山麓,因此专家考证,南、北盘江的源头出自马雄山。两条江各行其道,跌撞几百公里后最终汇合成红水河,流向西江、珠江。
然而,作为中国著名的珠江,她的源头马雄山,我是不可能去了,我只能驻足在这可渡河与革香河的交汇口想象着海拔2400多米的马雄山。
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写马雄山的:马雄山海拔2444米,它是南盘江、北盘江、牛栏江的分水岭,故有“一水滴三江”美称。当人们站在山那面远观,马雄山恰似一匹悠闲斜卧在高原台地上的骆驼……
真的像斜卧的骆驼吗?就让这未知的水源与山川留给我永远的想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