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家渡那儿看了一通,加上在山坡上整整徒步了几个小时,鹏翔已精疲力竭再也走不动了,之前他就和新街彝族苗族布依族乡政府的朋友(毕竟他是水城县文联主席,与乡镇干部多少都有些交往)联系了,希望朋友能开个车到有公路的地方接我们。现在,正好到了高家渡,顺江无路可行,鹏翔再次电话与朋友联系,对方说,来接我们的车已经在路上了。不久,一辆越野车绕着弯弯从山顶开到了山脚,把我们拉走了。
那个晚上,我们住在新街乡场上的一户人家,鹏翔一夜鼾声如雷,想必白天已经累坏了。
次日,新街乡的书记陆胜新带我和鹏翔去离乡政府约三公里地的龙头山看风景,并说,这个地方的风景真是一绝,贵州少见。陆胜新还说明,这个风景点是他和副书记张明俊发现的,打算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好好开发开发。
离开乡政府不远,就是大片宽阔的林地,松树、杂木、灌木郁郁葱葱,看不到边际。离树林一公里地远,便有几户人家散落在山坡上的树丛中。走过人家户不远,就是一个山头,山头很像仰起的马头,高昂地直视着对岸的大山。这个山头,当地人就叫它龙头山。
站在龙头山上,我才发现这个山头可堪称“贵州一绝”。龙头山据说海拔有1500多米,地势很高,可以环顾四周。站在山头边沿低头俯瞰山下,1000多米深的峡谷几乎成垂直线,低头多看一眼,立马感到头晕眼花,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山头不大,方圆不过五十米,杂草丛生,蝴蝶翻飞。我们一行,东看看西瞧瞧,照了很多不同角度的照片。此时此刻,我有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虽然从小在贵州山里长大,但这样独特的山头却不多见。北盘江像一条乌龙在深谷里盘绕,且把起伏的山峰隔成两半,一半为南,一半为北;很多山腰上还聚居着少数民族人家,有的稠密,有的稀疏,远远看去,就像飞机降落时从窗户里看到地面的情景,星星点点、多彩多姿。南岸有一面山峰就像放在蒸笼里的包子,挨个挨个耸立着,饱满而圆润,故名“千乳峰”;而另一面的山峰却巍峨雄壮,与天相连。水(城)红(果 )铁路环绕的这座山峰,属于水城县营盘苗族彝族白族乡管辖。我们站在北岸的龙头山,放眼看去,真是风景绝壮,无以伦比。无论是从水城到红果,还是从红果到水城,铁路在那座山峰上绕行了7道拐,长达38公里,从龙头山上看过去,就像个“9”贴在山坡上,那边来,一圈一圈往下转,这边去,一圈一圈往上转,据说,火车经过“9”字要绕20来分钟才能完成,且能看见火车一圈圈在山上绕。行进途中,有人还告诉我们,说抗战期间,******夫人宋美龄运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藏在这座大山中,但具体位置却没有人知晓,一直以来都有人暗地在那座山上探寻,修建水红铁路时,以为可以从“9”里发现这批财宝,但结果却令“知情者”大失所望。不管传言是否真实,但那座大山的确令人产生无边的想象。
大山脚下,连接北盘江两岸的铁路大桥叫毛角堕大桥,动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建成于新世纪初,桥长468米,跨度236米,桥面至江面280米,是当时亚洲第一铁路高桥,横亘于这峡谷深处,更加雄伟壮观。
站在龙头山上,不仅能看到眼前的风景,还可以一览远处的风光,比如妥裸屯、马龙屯、棋盘屯(这是水城县出名的三大奇山,当地人又叫归集黄河)、轿子顶、湾河大峡谷、鸡冠山。尤其值得一提的,还能隐约看到海拔2860多米高的牛棚梁子,牛棚梁子是水城县和盘县的分界,也是贵州第二大高峰。王鹏翔说,之所以叫牛棚梁子,是因为这座山峰像牛的背脊,最高处就像牛的脊梁,山顶上生长着各种杜鹃,而且很特别,全部呈圆形状,就像人工修剪一般,每年夏天,杜鹃盛开,满山遍野,花红柳绿、美不胜收……
尤其是妥倮屯、马龙屯、棋盘屯很像三个小型盆地,盆地形状对称,并共同向大构造盆地的中心倾斜,三个屯之间有隆起不太显著的鼻状背斜相隔。在这样的构造背景之上形成奇特的台地地貌,其周围有切割强烈的高山所围绕,三个屯又是山地中三个突起的台地,远望犹如整齐的蛋糕。四周陡峭,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台地顶。登台俯瞰,村庄、竹林、树木,屋舍构成一派“世外桃园”景观。鹏翔说,这里自然环境良好,风景幽美,身处其中,顿生超凡脱俗之感。
然而,无论远处多么诱惑,我只能心向往之,而不得身临其境。
我知道,在贵州,像龙头山这样的山头很多,但能像站在龙头山上可观那么多景致的却少见。我想,龙头山要是离城市近一点,一定会有很多人前来观光“朝拜”。可惜,生在这远天远地,尽管风光无限,却也是人迹罕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