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县野钟苗族彝族布依族乡境内有个黑叶猴保护区,保护区实际上就是北盘江东北岸4平方公里左右的灌木丛,灌木丛里生存着多群(有说是8群70多只)黑叶猴。黑叶猴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濒危灵长类动物。1988年3月,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1999年10月,保护区建了管理站,由专人护管。保护区地处北盘江河谷、滇东高原向贵州高原的过渡地区,西南季风区与东南季风区的过渡地带,乌蒙山系东南坡,位于东经104°15′23″,北纬26°55"21″,海拔780-1680米,核心区面积4平方公里。该区森林覆盖率仅9%,主要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种类较多,垂直变化较为明显,由于地形及气候原因,也生长着许多南亚热带植物。
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除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3种,其中兽类5种, 即藏酋猴、猕猴、小灵猫、斑羚、林麝,鸟类7种,即白腹锦鸡、鸢、雀鹰、红隼、雕枭、领鸺鹠、班头鸺鹠,两栖类1种,即疣螈。野钟这个名字很有意思,初来乍到,不会不感到新奇。据当地人说,野钟名称的由来出自野钟峡谷山洞里一尊钟乳石,形似钟,色泽如玉,大家便称之为玉钟,而当地人对“玉”字的发音颇似“野”,野钟就此得名。
我和鹏翔是晚上到达野钟黑叶猴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的。保护站坐落在北盘江峡谷的半山坡上,四周被石墙围着,一条不算平整的公路通到大门口。管理站被一架大铁门紧锁着,如果谁想翻墙而入,还得问里面的两条大黑狗同不同意。那个夜晚,我们是通过野钟乡政府的关系才得以住进管理站的。管理站就两小栋平房,大约有五六间客房吧,据说主要是方便来此参观的人们住宿。保护站听上去很有派头,但实际情况就是一个人的管理站,一个女人的管理站。女人大约40岁左右,听她自己介绍,是野钟一个村寨里的村民,10多年前就安排来到了管理站。
这个女人不但人长得好看,而且貌相也和善。她,就像我老家邻居家的大姐,天气暑热,我们走了一身臭汗,她见状就招呼我们洗脸,然后给我们做吃的。我们吃完饭,夜已深了,她十分善解人意,就安排我们每人住一个房间。第二天早上临走前,她又给我们每人做了碗面条,叫我们吃饱,好赶路。至今我不知道这个女人叫什么名字,当我真诚询问她贵姓名谁时,她总是笑笑,不作回答。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不肯告诉我她的名字,并且也不愿意告知她的基本情况。我们无意中了解到的,她有个儿子,大约20岁左右,那天晚上,出现在管理站的一对青年男女,就是她的儿子及女朋友。那个晚上,他们都住在管理站,给格外显得冷清的夜色和管理站增添了几分人气,也使我们感到了些许人世间烟火的真实。
管理站离村庄很远,脚下是深深的峡谷和北盘江,头上是望不到顶的高高大山,左右是连绵不绝,横亘而去的峰峦,夜里,管理站宁静得连一丝风吹过都听得很清楚。寂寞的晚上,我睡在有丝丝潮湿的床铺上,思绪胡乱飘飞,包括对这个女人的敬重,她长年累月生活在这相当于与外界失去联系的地方,她是怎么想的,有没有孤独和寂寞感,她的丈夫是否能够理解,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已经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了?她对这些黑叶猴有多少了解,是否知道它们的习性?它们会不会跑到管理站来玩耍嬉戏,和她这个女人闹着玩儿……总之,我的思绪天马行空,该想和不该想的都在头脑里飞舞碰撞,直到困乏不堪,呼呼而眠。
天明起床,我们走到管理站的台子上,眼前莽莽苍苍的大山弥漫着薄薄雾气,北盘江像一条山缝向两头延伸而去,我们多么希望脚下的灌木丛跳出几只黑叶猴,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等了好半天连猴儿的影子都没见着,失望之下不得不离开继续后面的路程。
临走,管理站的女子穿着红色衣服送我们到大门口,说,猴子们都在山下,这次没有看到,下次再来看吧!
下次,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下次,谁说得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