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医生
2710300000025

第25章

2

赵卫准备吃完晚饭后和父亲谈谈,谈白人初竞选的事。为了使谈话收到好效果,他吃饭的时候说了一些趣闻和笑话,逗得父亲母亲忍不住喷饭。今天姐姐姐夫带着小外甥也回家了,一家人热热呵呵,是平日少有的亲热气氛。大家谈兴都高。姐夫是一家大饭店的总经理,漫议公款吃喝风煞不住的话题。父亲则谈李****搞****,说中国决不作放弃使用武力的承诺,一旦谁要在台湾搞分裂祖国的活动,中国的飞机导弹军舰潜艇可不是吃素的,到时候海陆空一起上!赵卫这时说,动用飞机导弹军舰,有那个必要吗?把常去姐夫饭店吃喝的干部派个两千过去,吃垮它个球。大家都笑,父亲也笑,赵卫不笑。父亲很快也不笑了,严肃地说,赵卫,你太不严肃了!

父亲严肃地说赵卫不严肃以后,晚饭的后面一半就变得严肃了。

大家刚放碗筷,就有人敲门。有客人来。

赵卫家每晚都有客人,有时候是一拨一拨的,家里像个****办。姐姐姐夫见家中有客,不便久留,小外甥和姥爷姥姥舅舅分别道了再见,一家人便离去了。赵卫随后把自己关进了卧室。

晚上起了风,要把窗户下面的树尖刮断似的。秋凉强劲地灌进房里,让赵卫忽然有了秋的感怀。

赵卫现在有点希望白杏不要感觉他是一个兄长了。他也不想再摆他的“兄长式”了。他现在很想立刻见到她。他在等待由她传递过来的她的父亲对他的“真实看法”。他想去客厅打个电话约白杏出来,呼呼的风又吹去了他的念头。让白杏在秋夜的风中寒瑟,他心有不忍了。

瞿莹昨天来信说,她认识了堪培拉一家园艺公司的老板,这老板很有钱,人很正直,有同情心。她跟他说了自己的男友不能出国的苦衷,这位老板深表同情,答应他出面作经济担保人,以园艺公司的名义邀请他去澳大利亚。不过,去了不是念书不是到医院工作,是在他的公司当园艺工人。她说就是做些修剪树枝灌木整理草坪培植花朵打药灭虫之类的事,工资却十分可观。她说对他来说这份工作虽然是委屈了一些,作为权宜之计,她认为还是可行的,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机会。她说只要出来了,只要她拿到了永久居留证,只要一毕业找到了工作(医生并不难找工作,关键在“绿卡”,澳国限制很严——瞿莹语),她就有能力帮助他改变处境。现在首要的问题是,他必须先“出来”。

赵卫昨晚给瞿莹回了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我的工作是给人治病,不是给树木花草治病,我要是这样出去,要么就是我病了,要么就是你病了。”他告诉她,他目前正在尽最大的努力争取今年的留学名额,请她安心学习,耐心等待。他还开玩笑说,要是到明年初他的希望落了空,他就干脆死了出国的心,然后离开医院去经商,等他当了总经理董事长赚了很多很多钱以后,再把她从澳国接回来,她想当专职太太或者继续当她的医生都行。他专门在这句话后面写上“三流幽默”四个字,并用括号围起。信写完了,他想了想,又在信尾嘱她以后来信不要再寄医院,寄到省卫生厅由他爸收转。

今早把信发出以后,他又有些后悔,好像这封信不该这么写。真去想不该在哪儿,又找不出,就不再想不再悔。他要是知道这封信后来给他惹了大麻烦,他也许就不会写了。他要是知道这个大麻烦是命中注定,他也许就不后悔写了。

两个姑娘的影子,在他脑子里,在他的眼前,重重叠叠,无一日不在。重叠一下其实也没什么,男人的眼里一辈子要重叠多少女人?重叠变成比较呢,也再正常不过,比较就是选择,爱情是选择的结果,也是比较的结果。当他把爱情这两个字和白杏连在一起时,他的比较就变成了沉重的石板压迫他的呼吸。他能和白杏有爱情吗?不能!他从一开始就在自己面前拦起了一面高压电网。他在医院急救室曾经见到一个被高压电网吸附了两分钟然后甩下来的身亡者,焦糊的肉体和面部扭结的表情,教给了他这个不怎么懂电的人电是怎么回事。开始的两个月里,他把握得极好,自赏年轻人少见的理智。现在,他已经把持不住自己,在“西西里”,他触电了。不是物质的电网,难受在心里。他开始烦躁不安。有天他在路边看见一个小男孩买烤红薯,给了钱,卖红薯的老人让小男孩自己拿。烤炉上只有烤好的两个,大小差不离,小男孩把两个红薯都拿在手里,两只手当天平,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掂,最后下决心放弃了一个拿了一个,那一刻他在一旁看呆了。他开始抵制这种比较。抵制了比较就抵制了烦躁。抵制了比较就抵制了人生的残酷——他已经够残酷了。他走近白杏是因为利用,他想人生是没法不残酷了,他要是不残酷一点,他可能再过五年还在国内窝着,他可能永远失去了瞿莹,他可能一辈子就坐在台下观看残酷者的表演还得搂着干瘪的口袋向他们交费。白杏的父亲卡了自己五年,自己的父亲是他的老同学老上级,他却冷漠得一点人味儿都没有,他就不残酷?这样想他虽然觉得有点违心,白人初是怎么一个人,五年里他能不了解?人在切身利益面前很难做到公正。圣人可以做到,可现在没有圣人,连贤人都不多见,他宁可认定至少在这一点上白人初是残酷的。于是对白杏的利用使他捎带了一点小小的报复心理。他相信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有善恶两面,只不过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和需要程度不等场合不同表现各异地使用这两面罢了。他承认他的利用是恶,他的抵制比较避免对白杏更深的伤害,则是相对的善。他今年一定要争取出国,只有出国,他才有可能解脱白杏,同时也解脱自己,他认为这也是存在他心里的那点善。

他害怕既不能抵制,又不能解脱。

父亲的客人还在客厅高谈阔论。他估计可能是第三位(拨)了。刚才大门响过后,他隔壁一间房的门锁叭哒一声开了,然后是几声重物落地的钝响。那是他们家专门辟出的一间堆放礼物礼品的储藏室。

赵卫放老柴的《悲怆》,他把音量拨到足以提醒客人退场的大音格。没用,音乐成了他们会谈的即兴伴奏。他只好又拨回。

赵卫爱听《悲怆交响曲》,百听不厌。由喜欢悲怆的音乐到喜欢悲怆的老柴。

柴可夫斯基以《悲怆交响曲》名重于世,他本人也是一个悲怆的音乐家。旋律美是他的音乐特色,而他音乐的底色,全是深刻的忧伤。是柴可夫斯基第一次把俄罗斯音乐送到欧洲的中央乐坛,使俄罗斯音乐成为世界的艺术。

赵卫一边听着忧伤的音乐,一边忧伤地想着隔壁那间储藏室,把自己的心境与老柴的心境对应。

他们家是四室一厅格局。一室是父母的卧室,一室是自己这间,一室是父亲的书房兼小会客厅,一室就是那间储藏室,从小过继给他家的堂姐没出嫁时就住在里面。

父亲的客人像滚滚长江东逝水永不断流。父亲的客人很少空着手上门,空手的就直接去了卫生厅。父亲有两个会客厅,重要的客人谈重要的事,进那问被书房兼着的小厅,一般客人一般事坐大厅。小客厅和大客厅之间绕了一个弯,相互隔绝不干扰。有时两厅的客人不宜相遇相见,父亲就周旋于两个厅,先到小厅的客人凝神屏息静守,不敢有风吹草动,像潜藏的地下党,这时大厅里的父亲神情泰然,俨然一个久经考验的地下党秘密联络员。还有这样的情况,后来坐大厅的客人通过察颜观色,知道隔墙有耳,天大的事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提前告辞改日择机再来。更有这样的情形,父亲从小厅出来后,歪着身子捂半边嘴与大厅的客人附耳低语,他那模样就完完全全是电影里的甫志高了。

赵卫记得还在他上初中时,姐姐的那间房就被源源不断的馈赠物割据了一半,姐姐出嫁后,那间房就成了只有母亲一个人出进的地方。母亲很细心,出来后一定不忘记把门关上,还要反锁。这间屋子不仅不让外人进,也不让外人看。赵卫自己也不进,并非母亲不让,是他不愿。不为什么,反正就不进,有几次母亲在厨房喊他去这屋里拿一桶小麻油或者一袋香菇一包木耳什么的,他不应,母亲只好絮絮叨叨地抱怨着自己亲自取,从此后也不再叫他。每年的年节,是这间屋子储存量最丰满的时候,到春节前夕达到饱和状态。为了保持良好的通风,母亲每隔一段时间要来一次空气对流,关上大门后,将这间屋子门窗大开。这样,赵卫就有机会一睹室内全貌。有一次他下班回来,路过门口往里一看,吓了他个目瞪口呆——货物堆码到四面的大半边墙以上,中间只剩一条走人的过道。那天,他极有兴致地走进去,仔仔细细浏览参观了一遍。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全是地县送来的土特产,无非是种类齐全品种繁多罢了。就说那糯米吧,一麻袋压断腰,也就二三百块钱吧?出屋来,母亲对他说,你爸这人心软,我对他说过多少次,不要收这些东西,送来你看,白白占去了一间屋子,咱还落了个收礼的名声。你看,这袋米死沉死沉的,值多少钱?可你爸说,都是地县卫生局和医院送来的,人家大老远就送点自家的产品,让你城里人尝个新鲜,礼虽轻,情意重,我又怎好让人家拖回去。那好,咱只得收了,塞不下还得收,你厌你烦你生气你发火还得收,就为了他那句“礼轻情意重”。你想想,全省大几十个县呐……不过你爸过得硬的是,他从来不收人家钱,从来不收!母亲这时像位女纪检干部在会上表扬廉洁奉公的先进典型,庄严极了。

赵卫那天回到自己的屋子里,呆站着,两只手摸脸,然后往下****,再往下摸肚子,最后摸到大腿,自言自语地说:“这间屋子养大了我。”除了天然气和新鲜蔬菜,他们家十几年的生活,就从这间屋子里流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绝,连声阿里巴巴的“芝麻开门”也不用喊。多么奇妙的小屋啊。

母亲还有一大苦衷他是知道的。土特产时间一长,就变成陈芝麻烂谷子,就发霉发臭生虫生蛆,所以必须经常清仓处理。母亲这人并不吝啬,但她却不敢拿这些向邻里施舍分赠,那会把好事办坏,所以她有时表现得极为痛心痛惜。清仓要力气,有些东西她搬挪翻腾不动,父亲就是有力气也不干这些家庭琐事,母亲只好求助于他和他的姐夫。霉烂变质生虫的东西,你有力气还不敢搬到楼道里去往垃圾口倒,不然第二天一大早底楼的清洁工一拉垃圾出口的铁门,哗一声,全住宅区就会爆出一个新闻。于是,一人扛两人抬的活就是他和姐夫的了。轻一点的好拿的东西,母亲不声不响每天上班时就顺手带出去扔了,什么米呀豆的,就傻了眼。每次看到麻袋布袋蛇皮袋一打开密密麻麻一层层一团团黑的虫白的虫黄的虫,他就浑身起鸡皮疙瘩,仿佛那些虫子成堆地爬到了他身上。丢米丢豆之类的事很辛苦,首先得白天物色好可扔又不现眼的去处,然后等到夜深人稀摸黑往外背呀扛,货物重,路难行,有时一袋米要分几次背去扔,苦不堪言。有一次他想偷懒,和姐夫一次抬一袋米去扔,光是下四楼就把两人累惨了,还不敢哼哼。那次是抬到一处建筑工地,姐夫要倒进建筑垃圾里,他不肯,要倒在一片水泥地坪的空地上。姐夫问为什么,他没做声。哗啦一下,黑暗里地上一片白。那一刻他的心有

点疼。姐夫发牢骚,说谁都没害到,苦了你和我。他说,其实妈也苦,是我爸的心软造成我妈的苦。第二天一清早上班,他专门去了一趟那个建筑工地,那一堆米没有了,水泥地上干干净净。走过一排工棚时,他发现一个年轻的女民工正蹲在自来水龙头旁低头仔细地拈石洗米,水面上漂着一层黑米虫。那天早上他的心情不错。他记得他返回时还吹了口哨。

《悲怆》的重放又快结束了,客人还没有离去。这次是一对夫妻。进来时一阵窸窸窣窣,小屋的门响了一下。他到门口注意听了一下,是请求父亲把他们夫妻从哪个县的医院调到省城来,他们说明年春天他们一定再来登门拜谢。父亲打着哈哈说好吧那好吧,明年春天你们再来,我尽量努力。

父亲没有春天了。

赵卫在屋里摇头。明明到了春天就失去了权力,就不可能帮这对千里之外的山区医生调省城,可为什么还要接受别人的礼物,还要人家明年春天再来呢,父亲?

赵卫看表:十一点差十分。今天再晚,也要和父亲谈,他想。

3

白家今晚的情形与赵家相映成趣。白杏也在等待和父亲交谈的机会。父亲从医院几位专家家里归来后就进了书房,趴在桌上不知埋头写什么,白杏几次想进去,又不敢打扰。母亲参加一个心内科学术会,住在一家什么宾馆,明天回家。

白杏看表,差不多就是赵卫看表的时间。母亲离家时嘱咐她,不要让爸熬夜,注意他的身体。她蹑手蹑脚地走进去,俯在白人初背后轻轻叫了一声爸。

白人初没有回头,嗯了一声,眼不离纸。

白杏从他耳后伸过头去,她看到了纸上的一行让她心惊的标题——遗体捐献工程倡议书。

“爸。”白杏又叫了一声,声音急促了,把她的心惊叫了出来。

白人初听出了女儿声音的异样,转过身来,从眼镜上面诧异地看着她。

“爸,您这是……”白杏望着倡议书,酸楚涌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