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705900000047

第47章 素质教育的先导(1)

——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

一、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教育战线的一次思想解放

教育思想和观念,是人们对教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的比较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其核心是教育与社会、人、文化之间的基本关系。它是教育这种社会文化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既受教育规律的制约,又与时代背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素质教育为当前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注入了新的丰富的内涵,为当前高教改革与发展树立了明确的方向,也是高教改革向深层次推进的重要标志和体现。思想观念上的朦胧,必然导致对改革的迟疑和盲从。多一些理性思考,就会少一些盲目实践,增几分成熟和成功,促使改革健康发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高等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的方向和成败。

如果思想、观念上理不清、把不准,就不可能知道改革该如何深化,更谈不上领导改革。高教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在教育思想层面上进行探讨;高教改革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程度。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在大声呼唤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

经过探索和实践,目前已确立了“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改革是先导”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这绝非只是字面上的简单组合,它不仅使改革的思路趋于完善、成熟,而且更具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如同我国经济发展一样,高等教育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史无前例的事情,每个重要发展阶段都有思想解放问题。只有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才能带来高等教育改革的新突破。比如近几年的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形成了“淡化单一的隶属观念,加强学校自主办学,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变条块分割为条块结合”的思路.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找到了共建和合作办学的机制,推动高教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共建形式呈多样化的特点,如中央和地方共建、省部共建、部委与大城市共建等。而共建首先是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产物;反过来,共建的实践,又进一步改变着学校单一的、固定的隶属观念,拓宽了学校办学视野,为高校开辟了一条为地方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新途径。高校招生并轨及收费制度等改革的推进,也都有思想、观念逐渐更新带来的变化。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笔者认为还应正确把握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指导作用。一方面,应当防止那种远离现实、空对空的纯学术研究的偏向。教育思想是对教育的理性思考,往往表现出高层次的理论问题。因此,相当一部分实际工作者觉得与己关系不大。也有人认为,教育思想是一种主张,有群体和个体之分,有时还表现为一种思潮。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既密切相关,又有所区别。理论问题研究清晰了,对提高思想认识将起重大作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首先应从教育大政方针、办学指导思想和改革基本思路等方面着眼。但教育思想、观念也绝不仅仅限于此,特别是教育观念应是涵盖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行动都是受思想指导的,教育工作者应能自觉地受正确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因此,应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广泛地开展研讨。如果没有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就不可能收到好效果,教育改革也难以成功。

另一方面,现在有一些高校领导由于被各种事务和难题缠身,很少也很难有暇顾及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改革;基层第一线的教师、干部觉得某些领导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形势,致使改革难以推动。成熟的、有远见的大学校长,除了尽职尽责处理日常事务、认真治理学校外,不能不用相当的精力关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事实告诉人们,凡一个学校的领导办学思想新,不墨守陈规,那个学校的改革就搞得好,工作有生气。大学的党委书记和校长,首先应努力成为教育家。教育家就应努力在教育思想方面有所建树。思想观念上处于糊涂状态,必然导致工作上的盲目性和软弱无力。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作为大学校长乃至处长及系主任,如果长期只是埋头苦干,整天为一些具体事务疲于奔命,而忽视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革,就会导致工作上的失误和失职。

改革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不仅对当前高教改革实践有现实意义,更对我国高等教育如何面向新世纪有指导意义。在新形势下,我们应以改革的精神来推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坚持和发扬优秀的东西,剔除过时的不适应形势需要的东西,同时发现和创造新的更有生命力的东西,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发挥先导作用。

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全方位推进。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重要体现,是一场涉及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目标、模式、体制等等的变革,是一项复杂的伟大的系统工程。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实质上是围绕素质教育,树立与之相适应的教育观、发展观、管理观、育人观的问题,它包含着继承、发展和创新等许多内容。改革

二、树立自主观念和服务观念,推动高等教育体制

高等教育体制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处于枢纽的地位,它一方面直接制约着高等教育各种功能的实现,另一方面又是高等教育与社会联系的关键,是高教系统反映、内化社会要求并适应社会要求的中枢。体制改革是整个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由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科技文化体制对高等教育体制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所以高等教育体制只有与政治、经济等体制相协调,才能相适应,在改革与发展上既不应滞后,也无法超越。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几经变动,但基本上是由政府统包统办和直接管理的体制。改革开放以来,高教体制改革虽然迈出了重要步伐,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然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还没有根本性改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社会进步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高等学校缺乏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应有权力和能力;条块分割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专门人才的供求没有社会化;办学效益不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根本出路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高教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建立和完善高教新体制。根据现阶段高教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高等学校当前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

1、要增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能力。高校将逐步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成为法人实体。能否实现自主办学,一是行政部门正确地放权,不把该放的权放给高校,就谈不上高校自主办学;二是高校有个增强自主办学的能力问题,这方面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政部门放权的力度,也是高校有了权能否用好的关键性问题。过去,曾有过一部分权力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教训。因此,作为高等学校,应努力克服只把眼睛盯在上级下放权力.而忽视提高自身的自主办学能力的偏向。自主办学能力,包含着按照教育规律自我发展、自我调适、自我约束能力等丰富内容,它是学校整体实力、综合管理水平的体现。

2、要进一步冲破单一、固有的隶属观念。共建、联合办学、合并及转制等改革,都同冲破这一观念有直接关系。目前,在300多所中央部门所属院校中,在体改方面有不少高校及其主管部门还在等待观望。有的领导同志怕在自己的手中被合并调整.也有的同志缺少全局意识,从个人利益得失考虑多一些。只有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趋势。不断淡化和改变单一的隶属关系,才能真正使高校由原来的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转变成自主办学的实体。

3、要树立为地方和区域经济服务的观念。过去的国民经济。实际上是行业经济、产品经济,要发展某方面的产品,就要建立一个部,建一个部就要自己想办法培养人才,就得办学校。省里也相类似,厅局要发展,有的也自己办高校。所办高校只为行业服务,因而,出现了大量单科类院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按区域组织经济的发展,那些过去只为行业服务的高校,也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走向,在为行业服务的同时,主动为地方和区域经济服务。只有切实完成好这一重要转变,才能使自己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三、注重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高等教育走以内涵发展为主的路子

由于体制不顺,高层次人才供求关系还不够明晰等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和办学效益还不高,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质量意识和效益意识将越来越突出,办学质量和效益在高教发展中将越来越重要。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培养的质量的竞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各个主体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将日益明晰,教育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高,将成为共同关注的突出问题。

目前,尽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高教事业的发展,不断增加投入,但国家财力毕竟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支出越来越大的高教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经费紧缺的问题在短期内又不可能根本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争取更多教育投入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切实关注效益的提高。在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形势下。教育工作也需要进一步解决好两大重要问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二是要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这是当前全国教育工作面临的两个重要转变。发展要注重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改革要在重点和难点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是我们当前做好高教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提高高教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切实转变观念,树立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统一协调的全面发展观,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一,树立改革精神。通过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效益有了明显提高。学生规模在1000人以下的普通高校,已由1990年的222所,减少到1995年的161所;全国普通高校的平均规模,已由1990年的1920人,增加到1995年的2757人;如果将各类学生全部折算为本、专科生,全国普通高校的师生比,已由1990年1:6.3提高到1995年的1:8.90;大多数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也明显提高。特别是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中央部门与地方共建、各院校之间合作办学或合并等都有了比较成功的典型,改革已经并将继续给高等教育带来更高的效益和更新的面貌。

第二,树立效益观念。我国目前仍然存在低层次重复设置院校或专业,结构布局不够合理,各个学校相对封闭办学,机构重复设置,人力、设备资源没得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并未得到最优化配置等现状,致使高等教育的整体效益仍然较低。各高校要通过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校内关系,开源节流,积极挖掘潜力,更加合理、高效地使用校内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内涵发展为主,把重点放在提高高等教育的规模效益上。

第三,树立质量意识。如果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质量不高。本身是一种浪费。因此,发展高等教育,绝不仅仅是数量上的。还必须包括质量上的。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四、正确认识高等教育职能,努力实现教学思想从传统向现代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