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间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发达国家的经济与技术方面所占的优势地位.归根到底是人才和教育方面的优势。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教育的大竞争。国际人才大竞争的挑战迫切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强素质教育,迎接国际大挑战。
一、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世界将变得越来越小,国别经济将成为国际经济,物质产品经济将成为服务经济、信息经济,国际社会将成为信息社会。由此,世界将成为一个全方位高度开放的世界,国别市场将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各国的竞争将成为全方位、多元化的竞争。与此同时,高技术的不断开发和产业化。又形成了一个包括资金、原材料、技术等的全球性资源网络。在经济增长中,谁能最好地利用这个网络,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加快发展其未来的关键产业。由于这些产业发展固有的技术、知识、智力的“三密集”特点,使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这些产业将由人才的优势,即智力和技能的优势决定其发展的命运。21世纪人才的优势将取代传统的经济发展优势。绿色革命和材料科学革命使拥有自然资源不再是优势,电脑和电讯手段使拥有资本积累不再是优势,今后只有掌握技术和拥有人才才是真正的优势,二者相比,人才更为可贵。参与21世纪经济竞争的企业和国家,只有重视教育,重视提高人的素质和技能,才是成功之道。因此,要担负起振兴国家的历史责任,让其能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我们必须彻底更新观念,使自己从过去只把教育看成灌输一种思想文化的传统教育思想中解放出来,确立教育是进行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生产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代表社会经济竞争力的一种特殊经济产业的思想。不确立这种教育产业思想,就不能真正面向21世纪,就要在21世纪的竞争中失去优势,使国家和民族陷于被动落后的局面而失去立足之地。
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教育已成为一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经济之所以能不断发展,工业劳动生产率之所以能不断提高,科学之所以能不断进步,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不断地进行高素质人才的生产和再生产,为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比如美国人充满未来意识,他们把进一步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保持其经济霸权地位的基础放在发展教育产业、培养人才上面,着眼于增强未来竞争的后劲和实力。
小平同志早就有过总结性论断:我们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在历史的车轮即将碾进21世纪的门槛之际,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再让教育失误。
二、科教兴国,教育为本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我们党面对世界范围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背景,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面对既定的战略目标,我们如何充分认识它的内涵,把握经济、科技、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待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提出的挑战?
第一。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高等教育是龙头。科教兴国战略强调,要实现“兴国”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教育的高度发达,必须使科技和教育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具体地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就是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在教育”的思想,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以先进的科技和发达的教育,以劳动者的高素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从而最终达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这一内涵深刻地揭示出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直接的促进作用,科技和教育发展的程度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显著特点:一是科学技术从研究到应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二是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实现“四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但是科学技术要由人来创造发明,更要由人来掌握使用。这就需要教育,需要通过教育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教育就是这种使科学技术与人结合起来的桥梁。马克思说过:“要改变一般的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求劳动者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还要掌握现代生产技术;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更包括脑力劳动者。脑力劳动在现代化生产中的比重将会不断增加,这就必然对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现代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现代科技的进步,更依赖于现代教育的进步。
充分认识和发挥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促进科技与教育的协调发展,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进而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关键。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注重科技与教育的协调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科技与教育密切相关,二者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是在相互支持、互为补充中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共同发挥作用的。单就科学的发展来看,离开教育,科技也不可能很好地发展,也很难在经济和社会的持久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作用,只有二者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持久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科教兴国,教育为本。实践证明,要发展科技并使之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真正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必须要以教育为本。高等教育是知识创造、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技与文化,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知识经济”时代更是提升了高等学校的社会地位。我国高等学校雄厚的科研力量历来是国家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方面军。一些发达国家则完全实行的是以大学为中心的科研体制。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方面具有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利于开展跨学科和综合研究等特点和优势,这就使高等教育在促进科技进步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将发展教育与促进科技进步并重,必须把教育切实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在促进科技进步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同时也要重视教育与科技的结合,重视产、学、研相结合。
第二。科技革命推动高等教育加快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当代科学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构成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标志着生产力质变的狂飙时期已经到来。这场新技术革命,是一次世界性的、全方位的科技革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各国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将受到其强烈的影响。例如,信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近20年提高了100倍。有关专家测算,美国每年由计算机完成的工作量,可以代替4000亿人的劳动,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一年工作量的2000倍。新的技术革命使知识的总量骤增。知识更新加快。科学技术加快发展的趋势,要求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宽厚的基础,否则就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