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素质教育论
2705900000036

第36章 知识·思维方式·人才(2)

2、要纠正大学生抛弃辩证法的极端化思维方式。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生活和迅速膨胀的信息波冲击下,大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活跃,对改革的期望值很高,但是他们往往不懂得,思维中的“新”和“异”,是社会生活中新和异的反映。真理是一个过程,科学的思维不仅要善于“同中求异”,也需要“异中求同”。不仅需要对事物作横向比较,也需要对事物作纵向比较,这样看问题才会全面,否则就难免陷入某种先验的一厢情愿的图式之中。例如有的大学生热衷于“反向思维”,却不懂得“反向思维”和“逆反心理”的界限;他们倾心于变革、创新,却常陷入对传统的简单否定。对复杂的社会现象采取要么肯定,要么否定的态度是不科学的,因此,大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应力求在求同与求异、纵向与横向、创新与继承等的关系上学会辩证地思考。

3、要纠正大学生过分依靠感觉性思维方式。这种感觉性思维主要是情感思维、经验思维和形式思维三种。情感在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但是作为早期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情感恩维不是分析型的思维。在情感思维中不仅内容与形式、现象和本质没有分化出来,而且往往容易把外在的东西当作事物的本质。

经验思维则以人的生活感受、实践经验为认识的基点,其总体水平仍未上升到概念性和普遍性的高度,虽然这种思维在人类早期生产和科学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但它是一种后馈思维,即面向过去的思维,同理论思维比较,是一种较低级的思维方式,有的大学生常常得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就是这种“经验思维”在作祟。

形式思维是由经验思维到辩证思维的中间形态。它是对经验思维的形式化。它已摆脱了经验思维的直观性,具有了高度抽象的特点,并揭示了思维发展中的某些规律。它在现代科学中也仍然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形式思维容易养成把相互联系的事物割裂开来的思维习惯,尽管认识从总体进入部分是认识发展史的必经阶段,但把它绝对化。也会走向形而上学。有些大学生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抽象地高谈阔论某种“改革方案”,不能不说和这种形式思维的习惯有关。

情感思维、经验思维、形式思维虽是人类思维发展史的必经阶段,并对人的认识起过重要作用,但它们和辩证思维比较仍是一些较低级的思维方式。

上述各种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如上所述,有的大学生考虑问题常常为情感所左右,缺乏冷静的思考;有的大学生习惯仅凭个人的经验推理去认识事物,这就很难把握住事物的内在联系;也有的大学生虽喜欢抽象的思辩和逻辑推理,但因其所根据的感性材料不充分,推理的前提尚成问题,也常陷于“空洞抽象”或“纯粹的思辩”,这样就很难避免判断失误。

总之,我们既要看到当前大学生思维方式中的积极因素,对大学生思维方式中某些非科学的因素也不能忽视。大学生应自觉地进行辩证思维方式的训练,力求摆脱情感思维、经验思维、形式思维的局限,努力提高科学思维的能力。这样才能拓宽思路、开阔视野、适应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做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四、着力培养大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

知识要素是思维方式的基础。人们总是以自己已有的知识作为出发点进行思维的,知识既是以往思维成果的凝结体,又是获取新知识的出发点,知识既包括理性知识,又包括感性知识。人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只能建立在渊博的知识基础之上,没有相对论、量子力学、系统科学、计算机技术和遗传工程等科学技术理论的发展,就不会有系统控制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多维性思维的发展。离开基础的“创造”,只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朵。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位蹩脚的音乐家举行演奏会,观众没有听到终场就纷纷退场了,这时观众席中只剩下一位老太太还没有走,而且哭得很伤心,音乐家心想,可遇到了“知音”。于是忙走到观众席询问老人为什么哭得这样伤心,老太太回答说:“你的演奏,使我想起我死去的儿子,我儿子是弹棉花的。”这说明了一个道理,没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是不可能有音乐的欣赏能力的。老太太对演奏者弹奏出的水平不高的旋律,只能和她经历中曾反复听过的她儿子的弹棉花声音相联系。

如果把继情感思维、经验思维之后出现的形式思维比作初等数学的话,辩证思维则是对形式思维的扬弃,是科学的现代的思维方式。

科学的思维方式涉及的范畴很多,概括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

1、再造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再造性思维指应用获得的知识,直接地、不需要加以改变地去解决认识中遇到的问题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学知识、做练习。大部分属于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指有创见的思维,即指认识过程中。没有现成的方法和既定的规则可遵循,需要另辟蹊径,独立地解决新颖问题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集中性思维,指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或传统方法,沿着一定方向,有条理、有组织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固定的答案即唯一正确的或最终答案,又称求同思维或复合思维。发散性思维指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去思考、追求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的思维方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往往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虽有某种最佳方案,但限于条件,一时无法实现,发散性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或多向思维。大学生不仅应继续提高科学的集中性思维的能力,尤应注意培养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只有做到使这两者有机地结合,才能有助于全面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直达思维与旁通思维。直达思维即根据一定的事实,按照逻辑规则即演绎推理或归纳推理,沿着一定的方向,导出某种理论的思维方式。直达思维,又称线性思维或单向思维。旁通思维指突破逻辑推理的定向,举一反三,换个方向从其它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旁通思维又称非线行思维或多向思维。我们常讲的“思路开阔”就是指旁通思维产生的一种效应。

以上各对思维方式范畴,以及各种思维方式范畴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形而上学“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虽然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必要的,可是它每一次都迟早要达到一个界限。一超过这个界限,它就要变成片面的、狭隘的、抽象的、并且陷入不可解决的矛盾”。不仅上述各对思维方式范畴是对立的统一,而且即便被人们认为更具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总体”系统思维,也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因为客观世界在不断运动变化着“方位”的数目。“总体”所包含的部分,“系统”的内涵,无不也在增加着。每一种思维方式,从实践方式在思维领域中的反映来说,它有绝对性,但从就这种反映的局限性来说。又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所以,相对和绝对的矛盾贯穿于全部思维方式系列之中。可以说,现代思维方式正是在不断解决主体与客体、绝对和相对、整体与部分的诸多矛盾中为自己开辟道路。

由此可见,对大学生认识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意义的是要努力把握辩证的思维方式,如前所说,辩证法要求我们从“观察的客观性”出发。从联系和发展中,从对立统一中,去理解思维方式范畴体系。任何一种思维范畴都不应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孤立地、静止地去看待。

俄国的大画家列宾说过:“灵感是顽强劳动而获得的奖赏”。俗话说:“常用的钥匙总是闪亮的。”只有在通过学习掌握大量知识的基础上,肯于勤奋、灵活用脑的人,才会有效地增强非逻辑思维的能力,促进思想活跃,有助于思维中的“电路接通”,打开一个又一个问题之锁。

大学生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无论是在自然领域还是社会领域,都有许多问题等待着他们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开掘自身的潜在的思维能力,以理性的觉醒代替感性的直觉,以科学的思维方式代替瞬间的激情驱使,完善自己的思维素质,是健康成长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也是提高大学生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