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今世果报 敦煌壁画因缘故事(敦煌文化丛书)
2705200000025

第25章 弥勒未来成佛因缘(1)

如像我曾听说:佛祖在婆罗榇国王舍城灵鹫山①中,与其尊者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一起修行学道。那时波罗榇国的国王,名叫波罗摩达。国王有一位辅相大臣,其妇人生下一个男儿,三十二相②,相好完美,身色紫金,姿容出众。辅相得了这样一个好儿子,心中万分高兴,立即请来相师,为儿子观相。相师抱过孩子,仔细观看后,十分感叹地说:“太神奇了!这孩子众相圆满,功德特殊,智慧通达,能言善辩,人品出众。”

辅相听后,心中更欢喜,就请相师为儿子起个名字。

相师问道:“这孩子怀胎以来,有什么奇异的征兆?”

辅相回答:“这孩子怀胎以来,确有些奇异征兆。孩子母亲平素本性,不太慈爱善良。自从怀胎以来,变得怜悯同情苦难,慈爱关心百姓,施舍财物,进行济救保护。”

相师听后,心中欢喜,对辅相说:“这就是孩子将来的志向,以此给他起名,应叫弥勒③为好。”

父母听过,欢庆高兴,无法比拟。这孩子的特殊名称,也就慢慢在全国传开。国王听说此事后,心怀畏惧,暗自想:这个小儿,生有福相,名传十方。倘若将来德高望众,必定会夺取我的王位。在他尚无长大成人之前,应当就把他除灭。如果时间一久,必定成为祸患。国王心中计策已定,立即召辅相人宫,对辅相说:“听说你得一贵子,身形特殊,姿容出众,你把他抱来,我想看一看。”

王宫中的一些内臣,听说国王关心问及辅相儿子的事,便知道国王的预谋企图。心中着急不安,犹如沸烫之水。这孩子有个舅舅,名叫波婆梨,在波梨弗多罗国,是本国有名的国师,聪明博达,智高才殊,有五百个弟子,长久跟随他学习法术。辅相爱怜自己的儿子,深怕被国王谋害。经过反复密谋策划,派人乘骑大象,暗中把孩子送到舅舅家中。舅舅看到弥勒身形端正,姿容出众,心中欢喜,十分疼爱。

弥勒在舅舅的宠爱关怀下,渐渐长大。舅舅开始给弥勒教授学问。弥勒聪明好学,智慧超人,一日所学,胜过他人一年。没有几年,便通达了各种经书。波婆梨看到外甥没有几年就通达了各种经书,想办一次集会,宣扬外甥的名声。就派了一个弟子到婆罗榇国辅相家中,对辅相讲述弥勒的学问成就和师傅的想法,索要珍宝财物,为弥勒举办集会扬名。辅相给这弟子给了所需珍宝财物。

这位弟子带着珍宝财物回还,行到半途之中,听说佛陀有无量德行,心中思慕,想去拜见,便向灵鹫山佛祖居处走去。行至半道,被一恶虎啖食。依据他生前的善行功德,转生第一四天④之中。

波婆梨听到弟子被老虎啖食,人财两空。就竭尽自己所有的财物,举办大宴会,请来婆罗门教的一切贤士,供上各种美味佳肴,香甜饮料。宴会完毕,给远亲近邻、一切亲朋好友布施礼物,每人五百金钱。当布施完毕,金钱施尽时,有一位名叫牢度差⑤的婆罗门教徒最后来到。见到波婆梨后说:“我已来晚,虽然吃不到丰美的食物,应当照例给我五百金钱。”

波婆梨说:“我的财物已经全部布施完了,实在不能如你所求。”

牢度差说:“听说你设大宴布施,我怀着很大的希望,前来相投。怎么只讲空话,而不给我布施呢?如果一定要拒绝,不给我施舍财物,七天之后,你的头将裂为七块的。”

牢度差说完,扬长而去。波婆梨听后,心中自思:“世上有恶咒和许多邪恶之道,这事不可轻视。但就是有此种事,我的财物已经全部布施完了,已无办法补救了。”

波婆梨想到此处,心中愁苦,十分害怕。再说,他前次派去婆罗檫国向辅相要钱的那位弟子,命终之后,转生天界,从遥远的天宫看到师傅愁苦无奈,就从天宫来到师傅面前,询问师傅:“师傅,你现在为何缘故,这样愁苦不乐?”

波婆梨就把事情的前后经过细说一遍。

升天弟子听说后,对师傅说:“牢度差不识圣法,愚昧无知,是邪恶之人。他有什么本事而使你这样愁苦害怕?现在只有佛陀精通圣法,是无极法王。你去皈依佛门,就不怕邪恶之徒牢度差了。”

波婆梨听到法王佛陀的名号后,便向升天弟子问道:“这佛陀是什么人呢?”

升天弟子说:“佛陀生于迦毗罗卫国,净饭王家中。从其母右胁出生后,自行七步,言称:’天上人间,惟我独尊,世上众生,我当度之。’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样样具足,光照天地,梵天帝释,左右护卫。初生之时,三十二种吉祥瑞应,同时出现于天地人间。相师观相占卜,有两大预言:若在家者,必做转轮圣王;若出家者,必会修成佛道。太子成人,出游四门,因观老病死相,不乐王位。逾城出家,六年苦行,在菩提树下大破十八亿魔军,修成正觉。普得佛法,三明六通⑥,十力无畏⑦,十八不共⑧,全都具备。其后又行至波罗(木奈)国,初******,使阿若娇陈如五人闻法除漏,先得佛道。又使八万天神得法眼净,无数天人心生道意。此后,又到摩竭陀国度郁毗罗王⑨和舍利弗、目连等一千二百五十人出家学道,成为佛门弟子,号称众僧。功德智慧,无法估量。总而言之,此人称之为佛陀。现在佛陀就居住在王舍城灵鹫山中。”

波婆梨听升天弟子的讲说后,赞叹佛陀功德,心中自思:想必有佛降世,我的经书上记载:“沸星下现,天地大动,当出圣人。”现在这些瑞应都已出现,佛陀降世应是真的。即便派遣弥勒等十六个弟子,前去拜见佛陀。并叮嘱弥勒:“如果看到佛陀相貌庄严,众相齐备,就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是什么种姓?想知我的种姓,就是婆罗门者。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有几相好?如今我有两种好相,一者是头发绀青,二者是舌头广长。如果他能识别,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现今多大岁数?如今我年高一百二十岁,如果他能知道。再以心念,质疑佛陀:我师傅波婆梨有多少弟子?如今我有弟子五百人。如果他能如数答出,此人必定是佛陀。你们就一定要做他的弟子。然后派一个人回来告知我消息。”

弥勒听过师傅的言教,同十五个师兄弟向王舍城进发。当他们走近灵鹫山时,看到了佛的足迹,千辐轮相,明亮发光,如同图画。就问路上行人:“这是谁的足迹?”

有一行人回答:“这是佛陀的足迹。”

弥勒和众弟子怀着仰慕之情,围绕佛迹,来回观看。此时,有一个比丘,名叫罗刹,手持一条虫子,放在佛迹前边,让弥勒和众人观看,并说:“你们钦慕观看佛迹,却踩死众生,这有什么新奇的?”

弥勒等人上前仔细观看辨认,这条虫是早已死去的。弥勒就问这个比丘:“你是谁的弟子。”

比丘回答:“我是佛弟子。”

弥勒同众人互相议论说:“佛弟子中怎么能有这种人?”

弥勒与众人渐渐走近佛祖居处,远远看到佛祖身相庄严,光芒四射,众相具备,其中两相难见。佛祖即现出广舌相,伸出舌头,能遮其面,以又神力现出阴藏相⑩,让弥勒与众人看到。弥勒和众人看到了佛祖所有好相,心中更加高兴,遵照师傅的教导,即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有几好相?”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只有两相,一者头发绀青,二者舌头广长。”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现今多大岁数?”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你师傅波婆梨,现年一百二十岁。”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是什么种姓?”

佛祖即从远外回答:“你师傅波婆梨是婆罗门种姓。”

弥勒听说后,又以心念,质疑佛祖:“我师傅波婆梨,现有多少弟子?”

佛祖即从远处回答:“你师傅波婆梨现有五百弟子。”

当时,在会的四众弟子听到佛祖讲这些话,感到十分奇异,佛祖怎么自言自语呢?于是诸位弟子长跪佛前,启问佛祖:“世尊,你是怎么啦,怎么自言自语地讲这些话呢?”

佛祖对弟子们说:“有一位贤士,名叫波婆梨,居住在波梨弗多罗国,现在派遣十六位弟子,来到我居住的地方,试观我的相貌,并以心念,疑难于我。刚才是我一一回答他们的心念质疑。”

弥勒听过佛祖的质疑回答,事事如实,无一差错。深生敬仰,便同众人一起来到佛祖面前,五体投地,行头面礼,然后退坐一边。佛祖为他们讲说圣法,其十六人皆得法眼净,各个从地坐起,来到佛祖面前,乞求出家学道。

佛祖说:“希望你们从善而来。”

于是这十六人须发自落,身着法衣,便成了佛门弟子。佛祖又为他们用种种譬喻,讲说各种佛法,其中有十五人获得了罗汉果位。此时,弥勒与众弟子一同商议:“师傅波婆梨,远在一方,一时难来。现在我们应当很快派一个人回去,向师傅报告这个消息。”

其中一人,名叫宾祈奇,是波婆梨姐姐的儿子,大家就推举他回去,向师傅报告消息。

宾祈奇回到本国,来到师傅波婆梨居处,把他看到和听到的一切情况全部告诉了师傅。

波婆梨听说后,心里异常高兴,立即从座位上起来,面向王舍城,长跪合掌,自说诚言:“我今生逢圣世,得遇佛陀,实为大幸,很想瞻仰世尊慈容,聆听圣法,禀受清化。只是年已老迈,力不从心。虽有诚心,却不能自达。世尊大慈大悲,预知人心所想,希望你能屈尊劳驾,前来接济度救我吧!”

此时,佛祖从很远的地方,就得知了波婆梨的乞愿,屈臂挥手之间,就来到了波婆梨身边。波婆梨刚刚乞愿完毕,叩头施礼,抬头一看,佛祖已站在他的面前。波婆梨看到佛祖后,惊喜激动,立刻向佛祖施礼问安,请佛就坐,十分恭敬地侍奉佛祖。佛祖向波婆梨广说各种圣法,由于波婆梨原有道迹,很快便获得了阿那含⑾果位。佛祖看到波婆梨已得道果后,便又回灵鹫山去了。

佛祖的父亲净饭王听说太子成佛后,云游四方,教化众生,使不少人得到度救,心怀敬仰,渴望能够亲见佛祖。便对优陀耶⑿说:“你到太子那里去,把我的心愿转告悉达多,我十分想念他,希望他能回国探亲。你还有要事在身,得到消息后很快回还。希你一定遵照此言前往,及时回来相见。”

优陀耶来到佛陀居处,如实把净饭王的心愿转告了佛祖。佛祖立即同意。七日之后,一定回国拜见父王。优陀耶听后,十分高兴,立即回国,把此喜讯转告国王。净饭王听后,召集诸位大臣说:“优陀夷已经回国,说佛陀要回国省亲,希望你们命令城民,庄严城市,要使城内大街小巷,干净整洁。要清理街道中的破旧脏污。要在各处遍竖幢幡,布满鲜花,烧诸名香,等待供养。”

各种供养准备做好后,净饭王带领诸位大臣,在城外四十里处,等待奉迎佛祖的来临。

此时,佛祖和众弟子一起前往,八大金刚力士,从八方护卫;四大天王,在前面开导;帝释天和欲界诸天侍卫佛祖左边;梵天王和****诸天侍卫佛祖右边;诸位比丘僧众随行后面。佛祖位居诸天诸人之中,金光四射,晖天曜地,光芒超越日月,普照大地众生。佛祖从空而降,渐渐接近国王臣民。地上人首无数,一齐仰望佛祖。国王与臣民,王后和宫女,看到如此众相,明亮俱显,光艳照人。佛在中央,犹如众星拱月。净饭王见此情景,心中大喜,不知不觉向佛施礼。施礼完毕,问安之后,迎接佛陀一同回国。把佛祖和众僧安置在尼拘卢僧伽蓝⒀居住。

当时,迦毗罗卫国国法规定:人分贵贱,男女有别。国王和大臣们天天闻听佛陀讲法。闻法后心开悟解,获得度化的人很多。而一些女辈心怀不平,十分气愤地说:“佛陀与众僧虽然回到故国,然而只有男人们很幸运,得见佛陀,闻听佛法。而我等女人却不能蒙受佛的恩泽。”

佛祖知道女人们的心意后,立即对父王说:“从今以后,让全国男女,每天轮流听法,一天更换一次。”

自从执行这个规定后,闻听佛法的人多了,得到教化度救的人也更多了。

佛祖的姨母摩诃波阁波提⒁,在佛出家后,亲自纺线,织成了一条金色的毛毯。把多年来对佛的思念,织进了这条毛毯中,只等佛的来到。现在,她见到佛陀,真是喜出望外,立即手捧毛毯,奉送给佛陀。

佛祖说:“姨母,娇昙弥⒂,你把这条毛毯衣奉送给众僧吧!”

波阇波提听后,感慨地说:“自从太子出家,每日思念,所以亲手纺织此毯衣。闻听太子成佛,一心等待佛陀到来。希望佛陀垂怜,接受我的这件礼物。”

佛祖对波阁波提说:“我知姨母的一片真情,此毯是专为我织的。然而,恩爱之心,还是私心,布施于我,弘福不广。如果布施给众僧,所获福报,更为广大。所以我才这样劝你。”

佛陀又说:“如果有施主做布施,把十六种人都请来,设斋供养,他虽然也能获得福报,但所报不多。何为十六种人呢?是比丘和比丘尼的八辈亲人。请这些人供养,不如在众僧中请上四位,设斋供养。所得到的功德和福报,要比请十六种人多。这十六种人比不上僧人中的一个人。未来之世,佛法将灭,有些比丘蓄妻养子。四人以上,名为众僧,应当敬重他们,如舍利弗、目犍连等尊者。”

波波提听过佛的教导,心意开解,就把这件精织毯衣奉送给众僧。毯衣从一位僧人手传到另一僧人手中,却无人敢取纳。最后传到弥勒手中,弥勒才把此毯衣收下。此后,世尊与诸位弟子比丘僧遍游波罗榇国,转辗化导,弥勒就身着这件金色毯衣,身形端正,又披紫色金光。表里相称,威严庄重。进入波罗榇王城,化缘乞行,来到大街之中,擎钵站立。城中人民看到弥勒的光辉形相,纷纷围绕观看,没有一个愿意离去。虽然人人钦敬,但无一人布施食物。有一位珍宝穿珠师,走在半道中,遇见弥勒,心怀敬慕,就问弥勒:“大德,你化到食物了吗?”

弥勒回答:“还没有。”

穿珠师听说后,马上把弥勒请到家中,举办斋饭,供养弥勒。弥勒吃过斋饭,洗漱完毕,便为穿珠师讲说圣法,其言辞高美,使听者不愿离去。此时,有一位富贵的大长者,正逢女儿出嫁,早就给穿珠师一颗大珍珠,雇用他为珍珠穿孔。如果穿好,工钱十万。长者急用,就派了一个佣人来取。穿珠师正在听法,聚精会神,五情俱乐。随口回答:“你先回去,我随后就穿。”

佣人说:“今天就要急用,你现在就动手穿吧!”

佣人对穿珠师叮嘱完后,就回到家中,对长者说:“穿珠师说,等一会儿就能穿好。”

长者久等不见,就又派佣人去取。佣人来到穿珠师家中,看到穿珠师还在听法,并没有动手钻穿珍珠。就又返回去,对长者如实报告。长者气愤地说:“我既然以重金雇他,他就不能搪塞推托。现在你再去他家。如果不答应我的要求,我就另雇他人。因此你把工钱带上,如果已经穿好,你把工钱放下。如果还没穿好,你把珍珠要回。”

佣人来到穿珠师家中,看到穿珠师还在听法,便知珍珠没穿好。就急忙向穿珠师索要珍珠。穿珠师知事已如此,只得把珍珠取来还给佣人。然后又来到弥勒面前,安心听法,没有一点厌退之心。

穿珠师的妻子见此情景,气愤无比,谴责丈夫说:“一会儿的工夫,就可得到十万金钱,马上可以解决家中的衣食短缺。而你只顾听那和尚的虚无空谈,美妙妄语,白白失去了一大笔金钱。”

穿珠师听过妻子的训说,心中有点后悔。弥勒知道穿珠师的心意,便对穿珠师说:“你现在能不能同我一起去精舍?”

穿珠师说:“可以。”于是穿珠师同弥勒一起来到精舍。弥勒把穿珠师带到众僧面前,启问众僧说:“如有一个施主,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他所得到的福报利益,能和有人得到十万金钱相比吗?”

此时,娇陈如⒃立即回答:“即使有人得到百车珍宝,也不如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所得福报利益多。”

舍利弗接着回答:“即使有人得到人世间的全部珍宝,也不如请一位持戒清净的僧人在家供养,所得到的福报利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