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敦煌文物流散记
2704900000021

第21章 姗姗来迟的橘瑞超(4)

早在1954年8月,饶宗颐先生就参观了藤井有邻馆,对其所藏敦煌文书作了考察,发表了《京都藤井氏有邻馆藏敦煌残卷纪略》一文,对该馆的藏品、特点、敦煌遗书的来源等作了介绍。据饶先生说,当年有邻馆藏卷有一目录,其首题为“何彦昇秋辇中丞藏敦煌石室唐人秘笈六十六种”,由此可知,“藤井君所得者,即何氏旧物”。“何彦昇于宣统二年(1910年)官甘肃藩司,代理巡抚,当其任内,适学部咨陕甘总督调取敦煌经卷,着何氏收购到京。抵京后何氏先交其子鬯威。时官中册数,报有卷数而无名称及行款字数,故一卷得分为二三,以符报清册之数。何鬯威为李木斋盛铎之女婿,故菁英多归李氏及何氏”。

90年代初,大陆学者荣新江、陈国灿、施萍婷诸先生参观考察了有邻馆。陈国灿先生说,有邻馆的“不少文书上都有收藏家朱印,多者有三种,一为‘何彦异家藏唐人秘笈’印,二为‘合肥孔氏珍藏,印,三是李盛铎的’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印。从三印看,似有部分文书原为合肥孔氏收藏,继尔转入何彦昇,后又归于李盛铎凡将阁。1935年李氏死,此后不久这批文书便转卖给了日本有邻馆,这在1938年8月4日之《读卖新闻》上曾报道了这一经过”。

陈国灿和施萍婷先生都编制了有邻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共60号。从其目录看,有邻馆所藏敦煌社会经济文书,以长行马文书最多。其中不乏珍品,如第60号“唐敦煌杂写一卷”内有“旌节文德元年十月十五日午时人沙州,押节大夫宋光庭,副使朔方押牙康元诚上下廿人。十月十九日中馆设后,廿日送”。文中的宋光庭即P·2913《张淮深墓志铭》中提到的“中使宋光廷”。荣新江先生已利用这一记载,探明了唐朝授予沙州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旌节的年代,解决了归义军政治史上的一大疑难问题。另如第15号文书《唐金满县牒上孔目司为开元十六年税钱事》是存世极少的唐北庭都护府所属金满县的文书。原件共存5行,上有“金满县印”,内有“合当县管百姓行客兴胡总壹阡柒伯陆拾人”,它把百姓、行客、兴胡列举为当县所管人口的三个组成部分,对我们更进一步探讨唐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及地方行政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

5.三井文库

三井文库正式创立于1918年,其前身是“三井家编纂室”。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遭空袭而转移、关闭,1965年重设。1985年,三井文库接受三井家(包括北三井家、新町三井家、南三井家)捐赠的文物和大量邮票。为了保管、研究以及展览这些文物,在三井文库院内,新建了别馆。敦煌文书原为北三井家收藏,随着1985年的捐赠也归人了三井文库别馆。

三井文库所藏敦煌遗书,施萍婷先生1989年至1991年在日本时,与三井文库的同行逐件登记了这些写卷,回国后整理发表了《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遗书叙录(一)——三井文库所藏敦煌遗书》一文,共著录敦煌遗书112件,每件都注明其名称、首尾题、抄录题记,并说明其纸数、尺寸、印鉴、纸背文字等。

据施先生介绍,这112件敦煌遗书全部是原北三井家收藏的。另外,新町三井家也收藏有敦煌写经,这批宝物现在何处,尚不得而知。

6.唐招提寺

唐招提寺是唐代东渡日本的高僧鉴真和尚的住寺,也是现今日本律宗的本山,在中日佛教界都很有名。据现有资料所知,唐招提寺藏有敦煌遗书20多卷。王三庆先生在《日本所见敦煌写卷目录提要(一)》中编写了“唐招提寺藏敦煌写经”,共著录了27件写本,并作了提要。施萍婷先生在《日本公私收藏敦煌遗书叙录(二)》中也编写了“唐招提寺藏敦煌写经”,共著录了28件写本,比王三庆著录的多一件。其中1号—17号是她本人于1989年11月在唐招提寺所亲见。18号~28号是据东洋文库所藏照片编制的。有此二目,我们就可以略知唐招提寺所藏敦煌写本的大致情况了。

7.大谷大学

位于京都的大谷大学图书馆,也藏有部分敦煌写本,据目前情况所知,共38件。其中34件是东本愿寺前法主句佛上人捐赠的,3件是句佛上人之弟、后任大谷大学校长的大谷莹诚购自李盛铎的,1件是原大谷大学教授舟桥水哉三舟文库旧藏。1929年出版的《昭和法宝总目录》中,收有《大谷大学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目录》,共著录34件,即句佛上人捐赠品。1962年出版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中,在散录部分著录了34件藏卷,编号为散0705号—0738号。王三庆先生在《日本所见敦煌写卷目录提要(一)》中,根据其考察所得,编制了“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写经”之提要,其中前34件依据《敦煌遗书总目索引》的顺序编写,由此可以了解大谷大学所藏敦煌遗书的简单情况。另外,1965年出版的野上俊静编《大谷大学所藏敦煌古写经》和1972年出版的该书《续编》,刊布了其所藏38件文书的图版。遗憾的是有些文书的图版不全,只收首尾两张照片。

8.宁乐美术馆

位于奈良的宁乐美术馆,也收藏有一些敦煌吐鲁番文书,其中以蒲昌府文书最为有名,它包在一个很大的锦缎书函内,函外书套上题“唐蒲昌府都督府官文残牒册”。函内有伯希和法文题跋二纸,并附有不知名者的汉译文。

这批文书原为上海收藏家顾鳌(字巨六)所有。1936年日本举办太平洋博览会,顾巨六便托人将这批文书带到日本,求售善价,当时恰好金祖同寓居日本,便将文书拍摄照片,于1939年在《说文月刊》1卷5期和6期上发表《唐开元二年西州屯戍烽燧残牒跋》,向国内介绍了这批文书。1939年,文书又转为张石园收藏。1940年,这批文书便成为刚刚开馆的宁乐美术馆的藏品了。

陈国灿、荣新江、施萍婷诸先生都考察过宁乐美术馆的藏品,陈国灿先生还为其编了简目,共95号,发表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13辑上。随后,陈国灿先生又接受宁乐美术馆馆长中村准佑先生的委托,对其所藏吐鲁番文书作了全面整理,完成了《日本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由文物出版社于1997年10月出版。该书将宁乐美术馆所藏156片吐鲁番文书作了全面探讨,将其中的110片缀合为82件录文,采用上图下文的形式刊布。余下的46片属细小残片,存字甚少,或读不成文,因此只将图版发表,未作录文。

该书是对宁乐美术馆藏吐鲁番文书首次最全面的整理、刊布,为推动敦煌吐鲁番学的发展提供了资料。从其刊布的文书可知,宁乐美术馆所藏吐鲁番文书以唐开元二年的蒲昌府文书为主体。除宁乐美术馆的藏品外,京都桥本关雪藏有蒲昌府文书3件,日比野丈夫在1973年《东方学报》第45册上也介绍了他新获见的21片蒲昌府文书。日本所藏的这批蒲昌府文书,可与我国辽宁省档案馆所藏的5件蒲昌府文书相拼接。

9.静嘉堂文库

静嘉堂是日本三菱财团第二代社长岩崎弥之助于1892年创建的,它以收购日本、中国的流散古籍和文物为目的。静嘉堂文库藏有许多珍贵的汉、日文古籍以及美术品,其收藏的吐鲁番资料,外界知者甚少,国内学者更是不得其详。1990年11月,荣新江先生走访了静嘉堂,详阅了其所藏的吐鲁番文书,随后在1992年北京房山国际敦煌学讨论会上提交了《静嘉堂文库藏吐鲁番资料简介》一文。由荣氏此文可知,静嘉堂的吐鲁番文书是1935年前后由岩崎小弥太在日本购自某个中国书商。写本较残,购入时已装裱成折本形式的8册,主要是佛典断片。

10.天理图书馆

日本天理大学附属的天理图书馆,建立于193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经济问题,一些图书馆和收藏家相继出售所藏敦煌吐鲁番文书,而天理图书馆却着力收集。由于天理图书馆的敦煌吐鲁番文书主要是从旧书市场上收集的,因此其来历比较复杂,且多为散卷。其特点是张大千的旧藏品相对集中地入藏该馆。

由于台北的中国文化大学与日本天理大学缔结为姐妹学校,中国文化大学的王三庆先生作为交换教授于1986年至1987年赴日一年。其授课之余,以阅读汉文小说和敦煌文物为主,并重点考察了天理图书馆所藏敦煌文书。除发表一些专题论文外,王先生还对天理图书馆所藏敦煌文书进行了详细考察,完成了《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典藏之敦煌写卷》。他按已装裱的册子和卷轴为单位,对每种文献的名称、起讫字句、题记、印章、今人跋语等都作了详细著录,并对这些文献的来源、分类、学术价值作了说明。

除以上介绍外,日本还有一些零星的收藏,如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九州大学文学部、法隆寺等都收藏有数量不等的敦煌吐鲁番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