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理论教程
2704400000049

第49章 常见非创伤性运动疾病的预防和处理(3)

四、预防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运动前必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对容易发 生痉挛的肌肉,运动前适当按摩。夏季运动出汗过多时,要及时补充水、盐和维生素B(1下 标)。游泳下水前,应用冷水淋湿全身,使机体对冷水的刺激有所适应;水温较低时,游泳 时间不宜太长。冬季运动要注意保暖;疲劳时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第七课 游泳性中耳炎

中耳的普通炎症性疾病统称为中耳炎。中耳炎是最常见的耳部疾患,以慢性居多。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几部分。在正常情况下,中耳是充满新鲜空气(靠咽鼓管调节 ),当中耳内的压力和外界的大气压力相等时,鼓膜在接受音波的振动后才发生相应的振动 作用。因此,只有在咽鼓管保持正常的通气时,才有良好的听力。咽鼓管是中耳与咽部的通 道,中耳炎多因咽鼓管梗阻或感染而引起。

游泳性中耳炎是游泳时细菌随水进人中耳而引起的中耳炎症。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在游泳(或跳水)时,由于游泳池或天然游泳场的水质不清洁,当外耳道积水时间较长 (鼓膜可被浸软),使耳部产生不适感,此时若用硬物(如火柴棒、发夹等)挖耳,极容易 损伤鼓膜,水中的致病菌便会侵入鼓膜,从而引起中耳炎;游泳时呛水,或过度用力擤鼻, 常会使感染物经咽鼓管进人中耳,造成中耳感染。特别是患有感冒、流感和上呼吸道炎症时 (尤其是儿童,因其咽鼓管短、宽而平直),如果疾病未愈而下水游泳,此时机体抵抗力下 降,水中致病菌乘虚进入咽鼓管,并蔓延、扩散侵入中耳。另外,鼓膜受伤或穿孔时,致病 菌可直接侵入中耳而引起感染。

二、症状与体征

急性中耳炎的早期一般无全身症状,有些患者常有疲乏感。若是化脓性炎症时期,患者 有寒战、发热、全身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儿童常较成人严重),大便干燥或便秘 等。局部症状常有耳内刺痛难忍、听力减退、耳鸣、在乳突部有压痛。若鼓膜穿破,常有黄 色脓液从外耳道流出,此时,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均明显减轻。

若急性中耳炎反复发作或未彻底根治,常会转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此时,患者长期 或间歇性流耳脓,有不同程度耳聋。严重者有剧烈头痛,眩晕、呕吐等,还会出现各种并发 症,如慢性乳突炎、耳后骨膜下脓肿、硬脑膜外(或下)脓肿等。有时甚至危及生命,应引 起重视。

三、处理

患者最好卧床休息,多饮开水,吃流质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并及时到医院治疗,以防 发生并发症,尽早使用抗菌素(如青霉素)或磺胺类药物。应用蒸气吸人或以1%******生 理盐水滴鼻,可消除鼻咽部炎症,促使咽鼓管通畅。若鼓膜已穿孔,应保持引流通畅,并用 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外耳道,并试干。同时在乳突部热敷、照射红外线、超短波、紫外线等 ,对止痛消炎有一定作用。

患急性中耳炎后,一定要及时、彻底治疗,否则,容易转变为慢性中耳炎。

四、预防

游泳场的水质要符合卫生要求,不要在不清洁的水中游泳。游泳时注意正确的呼吸方法 ,不能在水中嬉戏,以免呛水。游泳前应进行体检,若发现鼓膜破损或穿孔,游泳之前应用 涂有凡士林的棉花球或橡皮耳塞将外耳塞好,以防污水进人。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感冒等疾 病,在没有完全治愈时,不宜下水游泳。当外耳道进水后,不要随便掏耳,上岸后可采用同 侧单足跳法将水排出。例如,左耳进水,把头歪向左边,同时用手拉扯外耳,把外耳道拉直 ,用左脚原地连跳几次,水就可以流出。还可采用吸引法,将头歪向有水的一侧耳朵,用手 掌紧压在耳孔上,屏住呼吸,然后迅速提出手掌,即可将水吸出,如果仍不能将水排出,应 请医生处理。

第八课 高原适应不全症

人们生活在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力760mmHg也就是一个大气压,空气是由氧气、氮气 等气体组成的混合气体,其中氧气的含量是20.95%,随着地势的增高,其气压也逐步降低 ,肺泡内的气体,动脉血液和组织内氧气的分压也相应降低。当人们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时 一般人需要2~3个月的时间,慢慢适应当地的低氧环境,使人们能在这种环境下生存,并能 进行一般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脑力及体力活动,但一应的临界限度。如果人不能适应高山低氧 环境则要发生高原适应不全症,又叫高山病。

一、原因与发病机理

高山病形成的原因是由于高度愈高,空气愈稀薄,气压就愈低,因此人体所需要的氧气 压力也随之降低,但是人体所需要的氧气含量仍然不变,为使血液中维持人体所需之含氧量 。故必须增加红血球的含量,但人体自动增加红血球之含量需要几天的时间,因此在刚进入 山区时,会因为高度突然增高,人体来不及适应,而产生体内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形,高度愈 高,过渡时间愈短,产生的反应就愈剧烈,这种生理反应一般称为高山病。

高原适应不全症的发病机理为:长期居住高原者,机体能渐渐地适应高原地区的特殊的 气候条件,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下机体各部机能有相应的变化及改变,主要是呼吸系统和循环 系统较为明显,在高原地区大气肺泡中的氧分压之差随着登山高度的变化而缩小。直接影响 肺泡与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中释放速度致使机体供氧不足,产生缺氧。初次 登山者由于低氧而刺激呼吸中枢,引起早期通气增加,那么机体要吸入更多的氧气进行代偿 ,海拔越高,大气中氧分压越低,机体缺氧程度也就相应加重,登山速度与劳动强度也是影 响反应的程度,除此之外,如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低温、受凉等因素对 发病也有影响。

二、症状与体征

高山病的症状有: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睡意朦胧,严重者 会出现感觉迟钝、情绪不宁、精神亢奋、思考力、记忆力减退、听、视、嗅、味觉异常、产 生幻觉等,也可能发生浮肿、休克或痉挛等现象。高原不适症的临床表现:急性高原病在短 时间快速登到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或者是高原区久居的人,在平原上生活一段时间返回高 原时都可出现头痛、头晕、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 乏无力、腹胀、口唇轻度发紫及面部浮肿等。

三、预防的方法

登山上升的速度不宜太快,最好步调平稳,并配合呼吸,同时要视坡度的急缓而调整, 使运动量和呼吸成正比,尤其避免急促的呼吸。上升的高度应逐渐增加,每天攀爬的高度应 控制,以适应高山气压低,空气稀薄的环境。行程不宜太紧迫,睡眠、饮食要充足正常,经 常性地作短时间的休息,休息时以柔软操及深呼吸来加强循环功能及高度适应,平常应多作 体能训练以加摄氧功能。

四、处理

给氧及降低高度是最有效的急救处理,若有休克现象,应优先处理,注意失温及其他并 发症。立即休息,将病患移至无风处,若疼痛严重,可服用镇痛剂止痛。如果仍不能适应, 则需降低高度,直到患者感到舒服或症状明显减轻之高度为止。一般而言,高山病患者降低 至平地后,即可不治而愈。虽然如此,严重之患者仍需送医处理。

急性高山反应一般多发生在登山24小时,一般进人高原1~2周内就能适应当地的高山气 候条件。以上症状可自行消失,如症状不断继续加重可给予对症治疗,采用工酰唑胺剂量0 .25g口服每天2~4次,上山前2天至登山后3天,该药主要起到利尿作用,可降低急性高原 病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可减轻睡眠时的缺氧状况,强的松9~10mg,每日2次口服,上山 后用服用有利于减轻症状,此外还可适量用镇静剂以及各种维生素,及氨莱碱。

五、注意事项

1.对进人高原人员都应进行全面体格检查,一般健壮者都适应低氧环境,凡是心肺肝 肾等有疾病的高血压Ⅱ期,严重贫血者都不宜进入高原地区。

2.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实行阶梯上升,便逐步适应,登山速度至为重要。国内报道 了3日内进平原抵海拔4200米处急性高原病发率为83.5%。而由2261米经阶梯适应在7—15 天内抵4200米处时,发病率仅为52.7%(p<;0.001),药物患者能暂时减少不适应症状, 但并不能提高,甚至还会延缓机体对于低氧的适应能力,在登山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加强巡视 ,做到早期发现及早治疗。

3.初人高原者应减少体力劳动,以视适应程度逐步增加劳动量,高原的劳动环境大多 处于4000米上下,劳动能力影响比平原要降低30%~50%,应注意保暖,防止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

4.初人高原时应多食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易消化食品,高碳水化合物食品可提 供等等糖和增加肺部弥散能力,以便提高机体进人高原的适应能力,绝对禁止饮酒,高山病 人入睡时应最好采取半卧位,减少右心静脉回流和肺毛细血管充血。

5.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注意保温,高原地区气候干燥,加强黏膜及皮肤的护理,防 止皮肤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