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工呼吸:肺位于富有一定弹性的胸廓内,当胸廓扩大时,肺也随着扩张,于是肺 的容积增大,外界空气进人肺内,即为吸气;当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体排出体 外,即为呼气。对呼吸停止的病人,可根据以上原理用人工被动扩张与缩小胸廓的方法,使 空气重新进出肺脏,以实现气体交换,称为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方法较多,最有效的是口 对口吹气法。
(1)口对口吹气法:伤员仰卧,头部置于极度后仰位,打开口腔并盖上一层纱布。救 护者一手托起患者下颌,掌根部轻压环状软骨,使其间接压迫食道,以防吹人的空气进人胃 内;另一手捏住患者鼻孔,深吸一口气后,对准患者口部吹入。吹气完后,立即松开捏住鼻 孔的手。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16~18次。
(2)注意事项:施行人工呼吸前,应迅速消除患者口腔、鼻腔内的假牙、分泌物或呕 吐物,松开衣领、裤带和胸腹部衣服。开始时,吹气的气量和压力宜稍大些,吹气10~20次 后应逐渐减少,以维持上胸部轻度升起为度。牙关紧闭者,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法,救护者用 一手闭住患者口部,以口对鼻进行吹气,其他操作与口对口吹气法相同。
2.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位于胸腔纵隔的前下部,前邻胸骨下半段,后为脊柱,其左 右移动受到限制。胸廓具有一定的弹性,挤压胸骨体下半段,可间接压迫心脏,使心脏内的 血液排出;放松挤压时,胸廓恢复原状,胸内压下降,静脉血则回流至心脏。因此,反复挤 压和放松胸骨,即可恢复血液循环。
(1)操作方法:病人仰卧在木板或平地上。救护者双手掌重叠,以掌根部放在病人胸 骨体的下半段,肘关节伸直,借助于自身体重和肩臂肌的力量,适度用力下压,使胸骨体下 半段和相连的肋软骨下陷3~4cm,随后立即将手放松(掌根不离开病人皮肤),如此反复进 行。成人每分钟挤压60~80次;小儿用单手掌根挤压,每分钟挤压100次左右。
(2)注意事项:救护者只能用掌根压迫病人胸骨体下半段,不可将手平放,手指要向 上稍翘起与肋骨离开一定距离;挤压方向应垂直对准脊柱;挤压时应带有一定的冲击力;用 力不可太轻或太猛,太轻不能起到间接压迫心脏的作用,太猛会引起肋骨骨折。在就地进行 抢救的同时,要迅速请医生来处理。
(3)挤压有效的表现:摸到颈动脉或股动脉搏动,上肢收缩压在5kPa以上,口唇、指 甲床的颜色比挤压前红润,有的病人呼吸逐渐恢复,原来已散大的瞳孔也随着缩小而趋恢复 。若出现以上表现,说明挤压有效,应坚持做到病人出现自动心跳为止;如果没有出现上述 表现,则说明挤压无效,应改进操作方法和寻找其他原因,但不可轻易放弃现场抢救。
一般认为,病人死亡具有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和角膜反射消 失等四个征象。若只出现1~2征象,并非真死,称为假死;如果四个征象都存在,而且用手 指捏眼球时,瞳孔变成椭圆形,即为真死。
这些年来研究认为,判定机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脑死亡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将在 一定时间内先后停止,而判定脑死亡的主要根据是不可逆昏迷和大脑无反应、呼吸停止(至 少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后仍无自动呼吸)、瞳孔散大且固定、神经反射消失、脑电波消失等 ,医学上一般认为以上五项检查结果持续存在24小时而无逆转倾向时,即可宣告死亡。
四、抗休克
休克为shock的译音,系“震荡”之意,是人体遭受体内外各种强烈刺激后发生的一种 严重病理状态或全身综全症。一旦伤员发生休克时,立即采取各种有效的急救措施称为抗休 克。
200多年以来,各国学者对休克的认识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理论。近些年来认为休 克的关键是毛细血管的血流灌注量急剧减少,所引起的组织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综合症, 临床上以急性周围循环衰竭为特征,有效循环血量的锐减是复杂综合症中的主要矛盾。由于 有效循环血量的绝对或相对减少,导致组织器官的缺氧和代谢紊乱,同时,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并互为因果而造成恶性循环,若不及时抢救,可引起伤 病员的死亡。
(一)病因
凡能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或心排出量减少的各种因素,都能引起休克。在运动损伤中 并发休克的原因主要是剧烈疼痛和大量出血。骨折、脱位、严重软组织损伤、****挫伤等, 由于剧烈疼痛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使有效循环血量相对减少;或大血管破裂出血、腹部挫 伤合并肝脾破裂等,因出血引起血容量突然降低,使有效循环血量不足,但这种情况较少见 。此外,心脏病、严重感染、中毒、药物反应等,也可引起休克。疲劳、饥饿、寒冷、酷暑 等,都能诱发休克的发生,或加重休克程度。
(二)征象
休克是有时间性经过的病理过程,分为兴奋期和抑制期。
兴奋期:休克的兴奋期紧跟损伤而出现,它是抑制期的前导,可能只持续几分钟乃至数 秒种。此期伤员多有烦躁不安,呻吟和唤叫,表情紧张,面色苍白,脉搏快而有力,呼吸急 促,血压正常或反而稍高。若能及时抢救,或可避免进人抑制期。
抑制期:伤员出现显著病容,精神萎靡、表情淡漠、口渴、头晕、出冷汗、四肢发凉、 气促、脉搏快而无力、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发绀、酸中毒、昏迷。
(三)急救
1.平卧休息:应立即让伤员平卧,安静休息,并给以亲切的安慰和鼓励,消除伤员的 思想顾虑。伤员的卧姿最好不采用头低足高位,因为这种姿势将使颅内压增高,并使膈肌上 升,影响呼吸,不利于休克的矫治。
2.饮水:神志清醒又无消化道损伤的病人,可给饮适量的盐水(每1000mL水中含食盐 3g、碳酸氢钠1.5g)或姜糖水、热茶等饮料,以减轻口渴。
3.保暖和防暑:汗湿的衣服尽可能换去,以防身体散热过多。注意身体保暖,以避受 寒。在炎热的夏天,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止中暑。
4.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病人,常因分泌物或舌后缩等原因引起呼吸道堵塞,要及时 清除分泌物及血块,松解衣领,必要时可把舌牵出口外。
5.止痛:剧烈疼痛时,可口服或注射镇静、止痛剂。
6.包扎和固定:开放性损伤的伤员,应立即用无菌敷料或清洁的毛巾、手帕等棉制品 将伤口覆盖包扎。骨折或脱位的伤员,应做必要的急救固定。
7.止血:外出血都应在急救的早期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法、指压法或止血带法等及时止 血,对内出血病人,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8.针刺:针刺或用手指掐点人中、内关、足三里、合谷等穴,对休克有一定的治疗作 用。
在进行以上现场急救的同时,应迅速请医生来处理,或尽快把伤员送到医院。
五、小外伤应急处理
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一些局部小外伤,如擦伤、割伤、挫伤、挤压伤、扭伤等。小外 伤的症状一般较轻,仅有破皮、流血、疼痛、局部皮肤青紫等。但是如果对小外伤掉以轻心 ,不进行正确的处理,往往会引起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起并发症。下面,介绍几种常见小 外伤的处理方法。
1.擦伤:是由摔跤等原因引起的皮肤与表面粗糙物摩擦所造成的表皮损害,常发生于 手掌、肘部、膝盖、小腿等部位。擦伤处有小出血点和组织液渗出,有的伤口处有煤渣、尘 土、沙粒存留。擦伤处理的要点是清洗创面,除去异物,可用冷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干净创 面,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伤口周围,再涂上碘酒。若是面部擦伤,一般只要清洗干净就可以 了,处理擦伤时碘酒和红药水切勿同时使用。较重的擦伤可用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同时应注 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如创面发生感染,在进行局部治疗的同时,可使用抗菌消炎药物进行 全身治疗。
2.裂伤、刺伤、切伤
(1)裂伤:指受钝物打击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撕裂,伤口边缘不整齐。
(2)刺伤:是尖细锐物刺穿皮肤及皮下组织器官的损伤,伤口小而深。
(3)切伤:是锐器切人皮肤所致。伤口边缘整齐,多成直线形,出血较多。
裂伤、刺伤和切伤,轻者可先用碘酒、酒精将伤口周围皮肤消毒,再用消毒纱布覆盖, 加压包扎。伤口较大、较深、污染较重的,应及时送医院,由医务人员作清创术,清除污物 、异物、坏死组织,彻底止血,缝合伤口;口服或注射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伤口小而深和 污染较重者,应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1500~3000国际单位,预防破伤风。
严重的切伤、刺伤有时会伤及深部的血管、神经、肌腱,处理时要仔细检查。
3.挫伤:是由于遇到磕、碰、踢、跌打、撞击等外力作用所造成的皮肤无破损的闭合 性损伤,多发生在小腿等部位。轻度挫伤为皮肤浅部受到损伤,局部有轻微的肿胀和疼痛, 重度挫伤局部肿胀明显,瘀血,疼痛较剧。挫伤处理要点是,挫伤后24小时以内,只要皮肤 未破损,可用冷水毛巾湿敷伤处,用冰块、冰水冷敷效果更好,也可将挫伤处浸泡在冷水中 20~30分钟,以促进血管收缩,减轻组织水肿,冷敷隔时间为每3~4小时一次,挫伤24小时 以后可为热敷。挫伤局部可外用“正红花油”或贴“伤湿止痛膏”,受伤较重者还可到校医 院理疗室进行理疗。(详见第十三章挫伤)4.扭伤:大多数是因运动时用力过猛或行走、上下楼梯时所造成关节过度伸屈,关节 韧带及肌腱发生撕裂的一种损伤,在大学生中极为常见,以脚、腰、腿扭伤为多。扭伤的局 部表现为疼痛、肿胀、皮肤青紫、活动受限等。扭伤后应尽快用冷水或冰水进行冷敷,以减 轻局部肿胀和疼痛,同时,肿胀严重者可用绷带加压包扎并抬高伤肢,24小时以后改用热敷 ,局部可外用消炎止痛液并进行按摩,扭伤处可贴“活血止痛膏”,扭伤后有活动受限较严 重者,应及时到校医院做X光检查,排除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