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56

第56章 甘肃城镇失业问题研究(3)

表6 甘肃省2000—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

┃ ┃ ┃ ┃贫困户相当于全 ┃

┃ 年 份 ┃ 全省平均水平 ┃ 贫困户 ┃ ┃

┃ ┃ ┃ ┃省平均水平(%) ┃

┣━━━━━━╋━━━━━━━━╋━━━━━━╋━━━━━━━━┫

┃ 2000 ┃ 4916 ┃ 3l92 ┃ 65 ┃

┃ 2001 ┃ 5382 ┃ 3239 ┃ 60 ┃

┃ 2002 ┃ 6151 ┃ 3094 ┃ 50 ┃

┃ 2003 ┃ 6657 ┃ 3515 ┃ 53 ┃

┗━━━━━━┻━━━━━━━━┻━━━━━━┻━━━━━━━━┛

表7 甘肃省2000—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全年支出

单位:元

┏━━━━━━┳━━━━━━━━┳━━━━━━┳━━━━━━━━━━━━┓

┃ 年 份 ┃ 全省平均水平 ┃ 贫困户 ┃ 贫困户恩格尔系数(%) ┃

┣━━━━━━╋━━━━━━━━╋━━━━━━╋━━━━━━━━━━━━┫

┃ 2000 ┃ 4126 ┃ 22l2 ┃ 48 ┃

┃ 2001 ┃ 4420 ┃ 2257 ┃ 48 ┃

┃ 2002 ┃ 5064 ┃ 2215 ┃ 44 ┃

┃ 2003 ┃ 5299 ┃ 2423 ┃ 43 ┃

┗━━━━━━┻━━━━━━━━┻━━━━━━┻━━━━━━━━━━━━┛

失业造成分配不公,威胁社会稳定。失业使劳动者不能参加正常的收入分配。在失业期间,缺乏工作机会,不仅浪费现有的工作技能,而且无法积累新的技术与经验,从而丧失获得较高就业收入的机会。这样,长期性的失业,使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斥在正常的经济活动之外,丧失了生活收入来源,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因为与失业人员的经济困难相联系,失业者的社会地位和心理承受能力受到影响和打击,使失业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丧失,导致再就业屡屡受挫,容易产生不健康的社会心理和颓废的社会心态,这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

(三)失业人口的长期、大量存在,不利于甘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人与自然协同进化,当代与后代兼顾,其实质是体现效率与公平。所谓“效率”,更多的注重在资源的利用、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增长与财富的积累及物质、能量的有效转化和供需平衡,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融洽。所谓“公平”,则更多地注重人们基本权利的享有,财富的合理分配,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社会组织结构的有序,社会心理的稳定等目标的实现,体现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而这,正是构建和谐社会至关重要的条件。

可持续发展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核。显然,甘肃城镇失业人员的长期、大量存在无疑会对未来世代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条件和机遇构成威胁和侵害。失业人口的长期存在容易滋生社会治安问题,危害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这种危害肯定会延续到未来世代,从而影响未来世代发展的社会稳定条件;失业人口大量存在浪费了大量的社会人力资源,导致产出的大量损失,这种浪费和损失看起来是本世代的,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未来世代发展经济条件的侵害和损失;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影响失业人口素质的提高,因为失业人口无暇、无力提高自身素质,当然也缺乏培养其未来后代各种能力的条件和思想,即失业人口的技术存量、知识存量、思想存量的有限会影响其对后代的培养和教育,不利于后代的成长。可见,甘肃失业人口的大量存在及其发展,从长远和根本上来说,不利于甘肃的可持续发展。

六、建议对策

(一)治理失业应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适度的经济增长率或合理的经济增长率是经济社会努力追求的目标。从就业的角度来考察适度的经济增长,主要是指这种经济增长不但不会带来失业人口的增加,而且还会促进已有失业人口存量的减少。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表明,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张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稳定增长,不仅有利于避免由于经济波动产生的周期性失业,而且有利于扩大就业规模。失业现象虽然复杂,但它主要还是经济问题,是劳动力供求失衡的表现,解决失业的较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一种健康的不断增长的经济,为人们提供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因此,促进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降低失业率,应是我省今后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二)加大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力度

在近几年的失业人口中,下岗职工占了多数。职工下岗是中国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属于体制性失业,这是中国经济体制转轨必然要走的一步。因此解决职工下岗问题,除了采取常规的、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方法以外,还需要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方式。如我国近两年提出的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就是其中的一种。再就业工程是政府劳动部门为解决失业职工和企业富余职工再就业问题而创办的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主要内容是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务手段,依靠政府、企业、劳动者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帮助企业妥善安置和分流企业富余职工,促进失业职工和富余职工尽可能实现再就业。2003年是我国把再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目标的第一年,8月份中央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后,各级政府在制定配套政策、开发就业岗位、增加资金投入、搞好就业服务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些地方政府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年度考核目标,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些较大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再就业工程是一项主动的、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它对失业的治理具有更为直接和长远的作用。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不懈地进行下去。

(三)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失业救济和失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在社会保障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较低的失业率也会对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而在社会保障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较高的失业率也不会对社会造成过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根据失业现状,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所做的主要是构筑了三条“社会保障线”。“三条保障线”,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救济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收入,这是我国政府根据国情,针对不同的低收入群体所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项目。但由于国力所限,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保障水平还是比较低的。而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正常流动创造条件。由于失业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一套社会失业保障和服务体系就显得非常必要,积极的失业治理政策只有与社会保障制度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提高劳动就业的效率。

(四)加强职业培训,培育各种就业服务体系

对失业者进行技术培训,成为近年来国外治理失业的突出特点。国外实践证明:技术培训是帮助失业者再就业的重要途径,各国政府历来都非常重视对失业者进行再就业的技术培训。他们大力提倡“终生的培训是保障终生就业”的新概念,非常重视对劳动力的培训工作,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形式多样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再就业能力。

为了提高失业人口的就业能力,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失业人口的培训,并将其视为解决失业人口问题的基础工程。根据甘肃省的现状,我们开展的职业培训应分为三种类型:(1)对尚未工作过的青年的培训;(2)对在职职工的培训;(3)对失业人口的培训。加强职业培训,提高人们的就业能力,以避免失业,或促进失业人口尽快就业。在劳动力供给质量的提高上下功夫,不仅是提高再就业率的前提,而且也是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效途径。

除加强培训之外,还应开展职业介绍服务,并开展大量的就业信息咨询工作,促进失业人口的就业,以帮助失业人口尽快摆脱失业状态。在全省普遍建立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用现代化手段装备就业市场,培育各种就业服务体系,搜集、分析和定期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开展职业介绍和咨询,提供就业培训,努力提高市场动作效率,让尽可能多的失业者能够很快获得就业机会。

(省统计局入口处 任天昕马涛)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