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2005年甘肃发展报告
2700900000051

第51章 甘肃三线企业发展问题研究(3)

改革三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需要。长期以来,三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资产质量不够高,运营效率低,产权交易不规范等问题,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出资人不到位,多头管理,权责脱节,经营责任不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难以得到保证。改革三线企业管理体制也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三线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离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没有做到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相分离,改革三线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使三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有利于形成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利于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三线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改革三线企业资产管理体制也是从战略上调整经济布局和结构的需要,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发展目标的需要,是加快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

对三线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搞好三线企业,发展和壮大三线企业,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改革中,要坚持四条原则:一是坚持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相分离。二是坚持政企分开和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三是坚持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四是在国有资产国家所有的前提下,由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政策上继续实行“双给”或“单给”政策,加快三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三线企业得以生存与发展

甘肃三线企业调整时期的给政策思路使绝大部分企业得以生存,使电子、机械、冶金、高科技等行业顺利实现市场经济的过渡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但中型企业仍为三线企业的三分之一左右,仍然有大部分企业需要政策的扶持。80%以上的企业家对此有较高的呼声,并希望将三线企业调整时期的政策得以延续,同时结合实施西部大开发出台一些地方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坚持“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推进三线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股份制为主,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三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除军工生产等少数企业外,其他三线企业要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全资,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形式进行股份制改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尽快使股份制成为主要实现形式,可以考虑,在三线企业改制中采取以下鼓励政策:

一是企业改制时,企业待处理的流动资产损失、产成品损失、递延资产中潜亏挂帐和逾期三年的应收帐款,经同级财政、国资管理部门核准,按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的顺序冲减。其三年以内的应收帐款,可按改制前一日应收帐款余额不低于5%计提坏帐准备金。企业存货可比照上市公司提取存货跌价准备金,企业已承担的已离退休人员的医疗费和职工遗属、长期病休的各项补助费可按有关规定从净资产中作一次性扣除。二是企业改制时,经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批准,可将已作必要扣除后的资产的10%一30%部分折成股份,按贡献大小奖励给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有功人员;也可再划出一块以股份形式配售给职工个人。配售部分的资产,职工拥有收益权和表决权,无所有权。三是企业改制时,企业历年的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结合可量化给企业职工,作为职工对企业的投资,职工享有所有权。四是职工用分红直接转为股份,职工用应付工资、福利资金转为股份,以及对经营者和有关人员的股份奖励在变现前,缓征个人所得税。五是经营者或骨干个人出资设立新公司租赁、承包国有企业的部分资产。在约定的租赁或风险抵押承包期内,上交的租赁费或承包费总数和租赁、承包的基期日价值相等时,其产权可转为租赁、承包者所有。六是内部职_T与经营者的产权受让方式持股的,一次性付款确有困难的,应允许分期付款,首期付款一般不得低于50%,余款在3年内付清。七是企业与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职工可得到经济补偿金,补偿金的标准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经资产管理部门的批准确定。企业与职工解除合同前,应付清对职工的全部欠款。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三线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建立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要建立健全董事会,处理好加强监管与落实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关系,落实好国有资产经营责任。争取用3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在三线企业中建立比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引导企业继续深化用工、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进一步转换经营机制,真正做到经营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

(四)区别情况,推进三线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

对严重亏损,资不抵债的企业,依法实施破产,彻底退出市场;对经营正常,其有发展前途的企业,需通过结构调整进行大规模的改造提升,促进产品结构向深加工、高附加值转变。一是调整组织结构,对重点行业的优势企业,重点扶持,扩大容量,把蛋糕做大;对经营正常,管理较好、经济效益较高并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推行股份制与股份合作制改造;对产品和设备较好,但由于经营不善,造成效益低下的企业通过托管等方式,向优势企业靠拢,利用嫁接改造提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对个别债务过大的企业,继续实行债转股,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实力。二是着力解决三线企业资本结构过于单一的问题,调整资本结构。三是调整产品结构,实现由大路产品向名优特产品转变,由粗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由传统产品向高新产品转变。四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成果调整技术结构,对三线企业进行大规模、高标准、高起点技术改造。

(五)合理化解企业债务负担

一是对负债较高但经营状况良好,具备还本付息能力的三线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扶持,满足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帮助企业逐步解脱债务困境,使其步入资产负债结构合理,良性发展的轨道。二是对高度负债,生产经营状况基本正常,但还贷困难的企业,采取财政出一点,商业银行过去提留的呆坏帐准备金冲销一点,企业自己消化一点的办法,逐步解决三线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三是实行债务重组,针对不同企业采取不同办法,或部分债务资本化,或部分债务转股权,或剥离资产转资产管理公司,或者推行职工持股。

(六)做好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加大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力度

一是要抓住机遇,用好主辅分离政策,抓住辅业产权多元化改制和有偿解决劳动关系两具关键环节,积极争取支持,加快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步伐。二是要加快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逐步把企业办的学校、医院、托儿所等推向社会,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对三线企业给予更多的倾斜和支持,帮助企业有效解决富余人员的问题。

(七)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和整合,切实改善人才环境,有效遏制人才流失现象,形成企业竞争优势

一是要靠事业留人,给人才以用武之地。特别是三线企业的领导干部,要具备爱人之心、识才之眼、举才之德、用才之能,认真地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给多种多样的人才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和舞台,让有技能、有特长、有抱负的人才脱颖而出。二是要靠感情留人,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倡导和衷共济的团队精神,营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内容,让职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理解企业的艰难和困苦,进而心情舒畅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三是要靠机制留人,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分配制度、用工制度改革,把员工实际业绩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鼓励多劳多得,多贡献多酬劳。要改革和用好企业的福利政策,切实让福利待遇起到稳定人才的作用。

(八)加强行业指导,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

在企业改革中,对部分企业实行管理属性变更,改垂直管理为属地管理,这种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宏观上看便于发挥和调动地方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区域经济,但三线企业下放后,属地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和行业指导乏力,不利于企业行业交流、协作与竞争。因此,地方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首先要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转变观念,规范企业的制度和运营机制,找准自己的角色,采取积极的对策,给企业创造健康运营的制度环境,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其次,企业领导人必须树立竞争优势观念,这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要在认准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和产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对企业竞争优势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相应的企业运营机制,配置相应的优势资源,塑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将其转化成竞争优势。

(九)树立资源性产业持续发展的观念,集中资源进行差异化经营

资源合理配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性企业是甘肃三线企业的特点,也是甘肃三线企业发展的相对优势,首先要跳出传统产业结构,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实现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将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把生物、信息、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企业,提高传统劳动密集型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其次,企业应集中自己的资源,从事某一领域的专利化经营,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忠诚和持续投入,苦心经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并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本战略。第三,企业要形成新的相对成本优势。通过技术改造等竞争策略,取得相对成本优势,形成先人成本优势,构建支撑这种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十)加大企业科技创新的研发力度和R&D的投入,提升企业科技创新水平

技术创新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应在加强研究与开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的同时,重视吸取和获得相关的新技术和技能,形成核心竞争力新的整合,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

(十一)实行品牌战略,打造品牌优势

甘肃三线企业中,形成了一批品牌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的份额,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也有一席之地。知名品牌由于市场覆盖面广,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高以及巨大市场穿透力,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企业应有意识地塑造自己的特有品牌,学习国内外知名企业品牌运作的方法,加强网络商务和宣传,做出甘肃三线企业自己的品牌优势。

(省企业调查队综合处 刘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