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泽县,名不见经传,但在民国时期出了一位出国留学生,他就是陈春基先生。
1840年鸦片战争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每况愈下,濒临覆灭的边缘。爱国志士,热血青年,不忍心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任帝国主义欺凌、践踏、宰割。他们在西方文明的鼓舞下,掀起了一股“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的浪潮,陈春基也在这一股浪潮的推涌下,远涉重洋,东渡日本,成为临泽历史上第一个留洋外国,寻求救国救民良策的热血青年。
陈春基,字子和,清光绪十一年(1886)十月,生于甘肃临泽平川乡五里墩村的一个殷实之家。他聪明好学,上完私塾后,直接考入甘肃省矿业中学堂。他除了学习矿业知识,英语等课程外,还特别选学了藏语文。人问他为什么?他说:“便于以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办矿。”可见他的打算是远大的。这时,清帝退位,民国成立,开矿业暂停。从矿业中学堂以品学兼优毕业的陈春基,被甘肃省教育厅保送上了西北大学。窃夺了辛亥革命成果的袁世凯,密谋恢复帝制,唯恐各大学学生反对,采取偷梁换柱的手法,改西北大学为陕西政法学堂。陈春基在政法学堂中,又攻读了日语课,获得优异成绩。民国三年(1914),他在父亲的大力支持下,自费留学日本,考入东京明治大学,专攻法律。当时,甘肃省教育厅对取得学校证明的自费留学生,每年补助银洋200元。陈春基将发给他的补助费,退还给驻日的留学监导,请他转为给生活困难、急需钱用的其他留学生。这种急人所急的行为,在同学中得到一致的赞扬。
窃国大盗袁世凯以出卖民族的“二十一条件”,换取日本帝国主义对其帝制的承认。这在中国赴日本留学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群情激愤。在日留学生会,发起了反袁运动。陈春基热心响应留日学生会的号召,积极参加留日学生会发起的反袁活动。他同广大留学生一起,驱赶了袁世凯驻日公使陆宗舆回国。他为能尽留学生的一份爱国心,而感到十分高兴。
民国八年(1919),陈春基在明治大学法律系毕业后,返回祖国,他正要奔赴日夜思念的故乡,不料,甘肃临泽一带,发生严重的瘟疫。陈春基一家,就有6人惨遭不幸。其中有他的妻子魏氏,和他疼爱的女儿——嫒嫒。陈春基得信后,立即返回家中,强忍住自己的哀伤,安慰老人,抚教幼子。他尽力排除万分的悲痛,动手翻译了《美国宪法之由来及其特质》。此书详尽地介绍了华盛顿等杰出人物,进行独立战争,争取民权,制定民主宪法的过程。他向往能在中国人民中,传播法制观念,从而也能建立起真正维护人民权益的民主政治。此书由兰州“和通印刷厂”承印。因征求日本原作者的意见,未见回信。事后得知,原作者在地震中遇难,致使书未问世。也就在这个时候,北洋军阀政府,竟然默许甘肃军阀种植鸦片,增加赋税的要求。甘肃军阀头目陆洪涛,指令甘州镇守使马麟,督促甘州所属的张掖、山丹、民乐、抚彝四县人民,种植祸国殃民的鸦片烟。陈春基十分气愤,当时就联络本县有名绅士鲁秉礼、高增贵、抚彝县长柴若愚等人,亲赴甘州,同马麟展开面对面的斗争。军阀陆洪涛闻讯后,一面假装正人君子,派员进行所谓调处:一面又用封官许愿,软硬兼施的两面手法,分化瓦解。尽管这场斗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陈、鲁、高、柴等人,为国为民的正义行为,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却深深地感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其后,陈春基应甘肃省财政厅的邀聘,出任财政厅秘书。接着又出任财政厅主任科员,亲自筹建了财政厅家属小学校。深得财政厅长和学校师生的信赖。从而被财政厅任命为安肃道所属七县药材统税总局局长。这在一般人看来,统税总局局长是个肥缺,无疑是登上了升官发财的途径。但谨言慎行、勤俭廉洁的陈基春,却不愿干搜刮民财,奉迎官吏的可耻勾当。不久,便辞职不干了。
民国十六年(1927),陈春基报考了甘肃省政府开办的吏治研究所,并以第一名被录取。连当时的民政厅长胡玉成,也连连夸奖。但是在任用时,一些成绩平庸者,由于暗中花了钱,却被任命为一县之长,而名列前茅的陈春基反被闲置了起来。平素谨言慎行的陈春基愤怒了。他一面向甘肃督军冯玉祥写信,责问:是选用人才,还是选用金钱开路的奴才?他愤怒离开兰州赴南京,又考取南京政府司法部举办的法官训练所。毕业后,分配到安徽省芜湖地方法院任推事。后又被任命为桐城地方法院的代理院长。民国二十年(1931),陈春基调任甘肃皋兰地方法院推事。次年,又奉高等法院之命,视察河西各县司法工作。不意途中患了急性胃溃疡,治疗无效而逝世。享年仅46岁!
陈春基的古文学基础很深厚,述作甚勤,留有不少著作,只因反动统治集团的焚掠,未能留传于世。《创修临泽县志》评述他:“古心古貌,静重老成。”这个评语,并不完全准确。他的心并不古,相反,他对新事物特别敏感,而且执着追求。他的留日同学张文霞、黄中天、张九凯、秦香山等,说他“品学兼优、敦厚无哗”。这个评价是十分准确和中肯的。
(临泽县地方志办公室马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