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河西历史轶事和传奇
2698700000008

第8章 张议潮举兵收复河西

张议潮,沙州(今敦煌)人,在唐朝中期率人民在沙州举行起义,从吐蕃统治下一举光复河西,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要想知道他起义原因及经过,还必须从唐帝国的兴衰说起。

唐初,太宗李世民为保障国家安全,巩固中央集权,派兵平定陇右、河西,又攻破吐谷浑、高昌和西域各国。设置了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和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到玄宗时,又收复了黄河积石(今青海东部)一带。在这些地方“开屯田、设监牧”,驻军很多,屯戎相望,镇慑青藏。仅河西节度使府(治凉州)就有兵七万余人,马二万匹。广大的西北地区平安无事,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丝绸之路畅通,往来商旅不绝。

到天宝末年。唐帝国的阶级矛盾和********激化,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史思明造反,唐玄宗准备御驾亲征,命令陇右、河西及西域除留少数兵力守城外,大部分精兵东调,拜大将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守潼关。不久安禄山的军队攻陷洛阳、长安,玄宗李隆基逃往四川,肃宗李亨在灵武即位。由于兵力东调,防守薄弱,吐蕃乘虚而入。宝应元年(762年)吐蕃攻陷秦州、渭州、临洮,接着河西各州由东向西次第丢失,河西节度使移镇沙州。随之而来的军民甚众,沙州成为河西军民保聚之地。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沙州城中无粮草,又无救兵,与吐蕃订盟投降。从此沙州人民在吐蕃统治下过了六十多年的苦难生活。他们强迫汉人作奴隶,随意屠杀汉族人民,使河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吐蕃奴隶主的残酷统治下,河西地区的经济和文化遭到严重破坏,生产停滞不前,河西遭受着空前的劫难。“州人皆胡服臣虏,每岁时祀父祖,衣中国之服,号恸而藏之。”杜牧诗日:“牧马驱羊虽戎装,白首丹心尽汉臣,唯有凉州歌舞曲,传遍天下乐闲人。”

张议潮出生在沙州被吐蕃占领时期,青年时期看到在吐蕃统治下民不聊生,民族压迫深重,思考寻找一条解救人民的出路。他从小习武练功,阅读兵书,长大后更注重研究韬略,“论兵讲剑,蕴习武经,得孙、吴、白起之精见”。他“远怀故国,愿被皇风”,浪迹青藏、河西各地,广交英雄豪杰和有志之士,组织力量,策划归唐。

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吐蕃达磨赞普死,赞普无子,奸臣立妃子琳的哥哥尚延力三岁的儿子乞离胡为赞普,国人不服,统治集团发生内讧,纷纷叛变,国家大乱。宰相伦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争战连年不息,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不堪其苦,酝酿起义。

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民在张议潮的组织领导下,作好了起义准备。一天早晨起义群众身披盔甲,手持武器,围住沙州城,吼声如雷,战斗激烈,白刃交锋,横尸城河,城内的汉人响应起义,内外夹攻。守城的吐蕃兵将吓得仓皇失措,弃城逃走,起义成功。张议潮接管了州府军政大权,“缮甲兵,耕且战”。接着又收复了瓜州。为了和唐朝皇帝取得联系,他派高进达等十人手持空心木棍,内藏呈文,绕道天德城(今内蒙)去长安(因当时肃州以东仍为吐蕃统治,道路不通)。唐宣宗接见了他们,高兴地称赞说:“关西出将,岂虚也哉。”帝嘉其忠,命使者赍诏抚慰,封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从大中二年到大中五年(848—851年),张议潮接连收复了伊、西、肃、甘、兰、岷、河、鄯、廓等州,派其兄张议潭,州人李明达、李明振、吴安正等一行二十九人,奉十州图籍入长安报捷,面见皇帝。有语赞日:“家兄亲事入长安,龙颜面对极情欢。”皇帝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李明达等人也封了官。咸通二年(861年)张议潮率军一举攻克凉州,逐吐蕃势力出河西。张议潮修文向朝廷报捷,皇帝授检校司空。至此,西至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使“百年左衽,复为冠裳,十郡遗黎,悉出汤火”。有诗赞张议潮的政绩说:“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箫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归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大中十一年(857年),吐蕃酋长尚延心看到国势衰败,率领河州、渭州部落降唐。咸通七年(866年)伦恐热兵败被斩,首级送往长安。成通八年(867年)张议潮调往长安入朝任职,官拜河西十一州节度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兼御史大夫、河西万户侯、右神武统军、南阳郡开国公。并赠给了宅第及田地,食邑二千户。咸通十三年(872年)卒于长安。归义军节度使一职在张议潮调长安后,由侄淮深继任。后这一职一度落人张议潮女婿索勋手里,因民众不满,不久张议潮第十四女(凉州司马李明振妻)率军杀了索勋,节度使一职又回到张议潮孙子张承奉手中,直至唐朝亡。张氏在河西执政共历三代,计七十年。在此时期,凉州及河西一带一直维持着较好的安定局面。

(张掖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马伯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