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食物医药百科大全
2695700000008

第8章 食养与食疗的先锋——谷物类(2)

②防止血管硬化。黄豆中的卵磷脂可除掉附在血管壁上的胆固醇,防止血管硬化,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大豆中的卵磷脂还具有防止肝脏内积存过多脂肪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防治因肥胖而引起的脂肪肝。

③促进骨骼发育。大豆中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④通导大便。大豆中含有的可溶性纤维,既可通便,又可减少胆固醇。

⑤抗缺铁性贫血。黄豆中的铁不仅含量多,而且易被人体吸收,对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疗效。

⑥降糖,降脂。大豆中含有一种抑胰酶的物质,对糖尿病有治疗效果。大豆所含的皂甙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同时,可抑制体重增加,减少血清、肝中脂质含量和脂肪含量。

⑦抗氧化及抗衰老作用。大豆皂甙对阿霉素所致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的升高可显著对抗,对阿霉素所致小鼠死亡有显著保护效果。

食疗应用

(1)防治感冒。黄豆1把,干香菜5克(或葱白3根),白萝卜3片,用水煎服。

(2)治感冒。淡豆豉12克,用水煎服。有头痛者加白芷3克同煎。欲发汗者可用葱末粥加盐、豆豉食之。

(3)治高血压、高血脂。黄豆芽500克洗净,入热油锅煸炒至半熟,加酱油、精盐、姜丝和水,盖锅盖儿烧几分钟,再加白糖烧至豆芽入味即可,佐餐用。

(4)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先将白菊12克、桑叶10克、夏枯草15克洗净共煎,去渣取汁,加入粳米50克、黄豆30克、冰糖适量,共煮成稀粥,每日分2次温食。

(5)治糖尿病。猪肚洗净,用盐略揉搓,清水洗净后入沙锅,加水煮至猪肚烂熟,然后滗出液汁,放入豆豉浸泡,渴时饮汤。同时将猪肚切成小片,随意蘸醋食用。

(6)预防中风及老年人脑血管硬化。葛根粉250克研成细粉末。荆芥穗50克、淡豆豉150克加水共煮,水沸后煮6~7分钟,去渣取汁,再将葛根粉放入汁中煮熟。每日空腹食1次。

(7)治肺结核。去骨狗肉500克洗净切成丝,用麻油入锅煸炒,加入豆豉10克,胡椒粉5克,姜末、葱末、蒜末各5克,焖煮片刻,装入碗。糯米100克煮成粥,加入狗肉丝、味精即可服食。

(8)治疗传染性肝炎。黄豆60克、白菜干45克共煎汤。配以用茵陈干145克,郁金9克,山栀、柴胡、通革各6克煎成的汤,每日早、晚饮服。

(9)治腹泻。黄豆皮煅烧存性,研末,每日2次,每次服15克,温开水送服。

(10)治习惯性便秘。黄豆皮200克,水煎后取汁,每日1剂,分3次服。

(11)治缺铁性贫血。将黄豆100克洗净,入锅加水,煮至八成熟时,放入猪肝100克,一同煮熟,每日2次分食,连食3周。

(12)用于癫痫病的辅助治疗。将黄豆500克、蚯蚓干60克、白胡椒30克放入锅内,加清水200克,用小火煨至水干,取出黄豆晒干,存瓶内。每日2次,每次吃黄豆30粒。

(13)主治断奶后乳房胀痛。锅内放入油待热,先炒豆豉60克,后下米饭炒熟,适量食用。

(14)用于产后补虚,安神定惊。将猪腰撕去筋膜,剔去臊腺,切成腰花。将豆豉、粳米、葱白各50克同入锅,加水煮至米熟,加入腰花略煮,熟后即可食。

(15)治产后缺乳。猪蹄2只,洗净后入锅加水煮30分钟,再下花生仁60克、黄豆60克,煮至蹄烂熟即可食,分2次食。

(16)治尿频、尿急、尿痛。冬瓜(连皮)1500克洗净切片,与豆豉、粳米各50克一同煮成粥。随意食之。

(17)美容方。将新鲜黄豆250克洗净沥干,放入容器中,加入食醋适量,以刚淹没黄豆为度,浸泡15天即成。每天服用醋黄豆10粒,有祛斑增白、降脂润肤功效。

(18)治疗肿疔疮。黄豆适量,放入水中浸软,加白矾少许,共捣烂如泥,外敷患处。

绿豆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胃经。

功用主治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消暑止渴。适用于暑热烦渴、水肿泻痢、痈肿、丹毒,解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及金石药毒等。以绿豆干皮做枕心,有清火明目降压之功;夏季乃是清凉解暑、和中解毒的最好饮料。

《本草汇言》载:“清暑热,解烦热,润燥热,解毒热。”医家评其“补益元气,调和五脏,安精神,行十二经脉”,“研煮汁饮,治消渴,又去浮风,益气力,润皮肉”。

食疗保健作用

①增强食欲。绿豆中所含蛋白质、磷脂均有兴奋神经、增进食欲的功能,为机体许多重要脏器营养所必需。

②降血脂。绿豆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强血清脂蛋白酶的活性,使脂蛋白中甘油三酯水解达到降血脂疗效,从而可以防治冠心病、心绞痛。

③降胆固醇。绿豆中含有一种球蛋白和多糖,能促进动物体内胆固醇在肝脏分解成胆酸,加速胆汁中胆盐分泌和降低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

④抗过敏。据临床实验报道,绿豆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治疗荨麻疹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⑤抗菌,抗病毒。绿豆对葡萄球菌以及某些病毒有抑制作用,能抗感染,清热解毒。

⑥保护肾脏。绿豆含丰富胰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保护肝脏,减少蛋白分解,减少氮质血症,从而保护肾脏。

食疗应用

(1)治高血脂。绿豆21粒,胡椒4粒,共研末,用开水1次调服。

(2)治高血压。海带块150克,绿豆150克,洗净后共煮至豆烂酥,用红糖150克调匀。每日服2次,可连续服用。

(3)治肝硬化腹水。猪胆4个阴干或烘干,研成末,同绿豆粉加水捏成豆丸。每日3次,每次服6~9克,服完为止。

(4)治上吐下泻。绿豆、黄花菜、大枣各适量,用水共煎,取汁分2次服。

(5)治缺铁性贫血。绿豆、红枣各50克,加水共煮,煮至绿豆酥烂时,加入红糖。每日服1次,15天为1个疗程。

(6)治中暑。绿豆60克,加清水1大碗煮熟,然后捞出豆,再入鲜丝瓜花8克煮沸,取汁温服。

(7)治泌尿系统感染。绿豆芽500克洗净后捣烂,以纱布压挤取汁,加白糖代茶饮服。

(8)治尿路结石。绿豆芽、橘皮各100克,共洗净入锅,加水煎煮,饭前食用,日服1~2次。或芹菜30克洗净切碎,与洗净的绿豆芽50克一同用开水冲泡1~2分钟,饭前食用,日服1~2次。

(9)治下肢慢性溃疡。绿豆60克,用小火略炒研末,用老陈醋调糊外敷,3天换药1次。或用桐油代替老陈醋。

(10)治痤疮。绿豆粉适量,加温水煮成糊状,每晚睡前洗净患部后涂抹之。

(11)治尿毒症。将绿豆衣、绿豆各60克入锅,加水煎汤,去渣取汁代茶饮。

(12)治夏天小儿上吐下泻不止。绿豆粉9克,与1个鸡蛋的蛋清共调和为膏。呕吐者将膏贴于囟门;腹泻者将膏贴于足心。

(13)治小儿肾炎。桑白皮30克,白菊花9克,共用水煎,去渣取汁,汁内加入绿豆60克、粳米50克煮为粥,每日分2次温服。

(14)治小儿鹅口疮。将适量绿豆洗净捣碎,与白糖30克、茶叶2克用开水浸泡,取汁代水饮,每日服3~5次。

(15)治小儿下痢。绿豆3粒,胡椒3粒,巴豆10粒,共捣碎,加去核大枣2枚,共捣烂如泥,贴在脐眼上,痢止后去掉敷药。

(16)治膀胱癌血尿明显、少尿。莴苣100克洗净去皮切块,白茅根200克洗净切小段后装入布袋。莴苣块、白茅根与绿豆100克同入沙锅,加清水煮至豆烂,去白茅根,加冰糖,饮汤吃豆,每日服1剂。

(17)治口腔溃疡。绿豆60克,芒硝40克,共研成细末,每日3次,每次服3~5克。

(18)治青光眼、双目红赤肿痛等。绿豆120克,决明子30克,同入沙锅,加水煎汤,每日服1剂。常服。

红豆

性味归经 甘、酸,平;入心、小肠经。

功用主治 利水消肿,解毒排脓。适用于水肿腹满、脚气浮肿(包括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及营养不良性水肿等),湿热黄疸;外用治疗热毒痈疮,如痄腮、乳痈、丹毒、烂疮等症。

《本经》载:“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草纲目》云:“治一切痈疽疮疥及赤肿,不拘善恶,但水调敷之,无不愈者。”《药性论》载:“消热毒痈肿,散恶血不尽,烦满,治水肿皮肤胀满。”

食疗保健作用

①利水消肿。红豆所含物质具有利尿作用,可治疗心性、肾性水肿,肝硬化腹水等病症。

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红豆含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食疗应用

(1)治全身水肿。红豆120克,小冬瓜1个,加水共煮至烂熟,分2~3次服。

(2)治肝硬化腹水。红豆500克,活鲤鱼1条(500克以上)去鳞及内脏,洗净,与红豆共入锅,加水清炖,至豆酥透时,将赤豆、鱼及汤分数次服下,每日或隔日1剂。

(3)治孕妇水肿、营养不良水肿。红豆120克,鲤鱼1条,陈皮6克,同入锅,加水煮至红豆酥后即可食。

(4)治急性肾炎。冬瓜500克去皮瓤洗净,与粳米50克、红豆30克一同入锅,煮成稀粥,每日服2次。

(5)治尿路感染。鸡内金15克研末备用。红豆50克洗净后入锅,加水煮至豆酥时,调入鸡内金末即成,当早餐食用。

(6)治尿路结石、尿血等。鲜茅根200克洗净切碎入沙锅,加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100克、红豆200克一起入锅,加水1000毫升,用旺火烧沸后,再转小火熬成稀粥。每日服1剂,分2~3次食。

(7)治便血、肛裂、痔疮出血。红豆60克,当归(炒)15克,共用水煎,取汁内服,每日早、晚各1次。

(8)辅助治疗肠癌。乌梢蛇250克剥皮去内脏,洗净入沸水锅煮熟,去骨取肉。黄瓜500克洗净切块,与去核红枣20克、红豆60克、土茯苓100克、姜30克同入沙锅,加蛇肉及水,先用旺火煮沸,再用小火炖3小时,加精盐即成。温热服。

(9)辅助治疗舌癌、喉癌、肺癌、鼻咽癌。苦葫芦1个洗净,取瓜瓤,加水煎成浓汁,再加红豆50克、红枣20克煮成羹,加冰糖、蜂蜜即可。温热服。

(10)治痄腮。红豆50~70粒,捣为碎末,加温水或蜂蜜调成糊状,摊在布上,敷于患处即可,一般一次即可消肿。

(11)治风瘙隐疹。红豆、荆芥穗等份,研为末,用鸡蛋清调和涂在患处。

黑豆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肾、心经。

功用主治 利水除湿,活血祛风,清热解毒。适用于一切水肿胀满(如湿毒水肿,肾病水肿,黄疸浮肿,风毒脚气,肿胀风湿痹痛等),产后风痉,口噤,外用可治痈肿疮毒,且解药毒,对虚弱之人具补虚养血之功。

《本草纲目》云:“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名医别录》曰:“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淤血,散五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去肿除痹,消谷,止腹胀。”《本草拾遗》载:“炒令黑,烟未断,及热投酒中,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诸风。”

食疗保健作用

祖国医学认为,黑豆味甘,性平,具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补肾强身、滋阴润肤、补肝明目、抗衰延年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痛、口噤、痈肿疮毒、阳虚自汗、阴虚盗汗、血虚目暗、耳聋耳鸣、消渴、小儿丹毒、头癣等症。

黑豆与黄豆同属大豆类,营养成分差不多,但黑豆的蛋白质含量比黄豆多,居豆类之首。黑豆中的常量元素钾和镁均多于一般粮豆类食品,其微量元素铁、铜、钴、锌、硒等含量也很高。另外,黑豆中尚含一定量的皂甙,可抑制脂肪吸收并促进其分解,对预防人体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作用。营养学家认为,黑豆除了可提供人体营养,促进健康外,还可用于食疗,特别是对治疗高血压、心脏病、血管硬化、肾脏病、糖尿病、肥胖病等,均有良好功效。

黑豆质地较硬,不易消化,消化功能差的人应少食或不食。黑豆炒食容易伤脾,故虚弱之人不可食用。此外,食黑豆应细细咀嚼,以充分消化营养物质。

食疗应用

(1)治坏血病。山楂、黑豆、白糖各120克,捣碎后加水3杯共煎,再加黄酒60毫升,一次服下。

(2)治慢性白血病。猪肝250克洗净切片,与黑豆60克、当归30克、红枣30克一起入锅,加水共煮汤,去当归后服用。

(3)治由肾、脾两亏所致水肿。黑豆30克,小米90克,鸡蛋2个,加水共煮,煮至蛋熟,蛋去壳后再一起煮成粥。每晚温热服食。

(4)治小儿遗尿。黑豆20克,狗肉150克,洗净后,共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煨至烂熟,加精盐。一日内分数次食完,连服15天。适用于5岁以上儿童冬季进服。

(5)治小儿阳虚自汗。黄芪50克入水煮,约15分钟后去渣取汁,再将黑豆20克、红枣5~7枚、粳米50克一同入汁中熬粥,待粥成后加白糖调匀。当早餐或晚餐食。

(6)治小儿久咳不止。将猪腰1对洗净去膜,与黑豆150克、陈皮1片、生姜15克、红枣4枚同入锅内,加水煮烂熟。每日食2次。

(7)治小儿急性肾炎。鲜浮萍100克水煎后去渣取汁,汁内加黑豆、粳米各50克,煮成粥,每日分2~3次温食。连食7~10天为1个疗程。

(8)治小儿头疮。黑豆煅烧存性,研末,用水调敷患处。

(9)治水痘。黑豆、红豆各60克,共用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

(10)治妇女行经过多。淡菜250克,黑豆200克,自芍50克,艾叶10克,加米酒1碗、清水5碗,共煎服。随时饮服。

(11)治闭经。黑豆50克,红花10克,共用水煎,取汁,汁内加红糖100~150克,温服。或黑豆炒熟研末,每次15克,用苏木15克煎汤送服。

(12)治疗男子遗精。黑豆、青蒿各30克洗净,共用水煎,至黑豆酥烂,去青蒿,吃豆喝汤,每日服2次。

(13)治尿路结石。冬瓜皮50克,黑豆、姜各10克,洗净后,加水共煎汤。每日服2次。

(14)治牙痛。黑豆、黄酒各适量,以黄酒煮黑豆,煮至豆酥烂,取其汁漱口多次。

(15)治脚气。黑豆、小麦各50克,共加水煮烂熟,用红糖调味,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