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宜忌1000问
2693700000025

第25章 心理保健篇(3)

因此,遇到悲伤时,尽可顺其自然地宣泄一下,不必强行抑制哭泣。

为何忌“老年意识”?

常听到年过50的人动辄就说:“我老了,不顶用了!”如果把它作为一句“口头禅”。这样说来说去,便会在自己心理上投下衰老的影子,其实,这种“老年意识”的提前,对自己是很不利的。

心理学家认为,“老年意识”的提前,是在精神上向衰老投降。虽然身体可能无明显老化现象,但却在心理上首先老化了,这又会促使和加速身体的衰老,形成“衰老循环”,结果使自己真的衰老了。

“老年意识”过早出现,老朽感便油然而生,使自己往往不能身体力行,能办到的事情也不去办,本当朝气勃勃,但却暮气沉沉。经常原谅自己的过错,找借口不愿意进行锻炼,厌烦运动。

“老年意识”过早出现或十分强烈,还会带来自卑感,失去向上奋进的精神,哀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回首往事,常自艾自怨一辈子无所事事,或虽曾“轰轰烈烈”一时,但现在衰老却倏忽而至,一切成为过去,心里充满怅惘之感,由自卑而自悲,情绪低落,导致抑郁病症出现。

老年学家严肃指出,“老年意识”的出现并不完全以年龄大小为根据,人们不应认为年过花甲就是衰老。有人曾经调查,在60—69的岁老人中,仍有半数以上没有老年意识,否认自己“老了”;在70~74岁的古稀之人中,还有30%没有老年意识。从心理上,不要轻易认为自己“老了”。除了年龄标准外,更要认识和评价自己的体力情况、交际能力、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疾病有无等等。如果自己确实体力明显衰退、活动能力降低、疾病缠身、精神不振或性格改变等,也不能被“老了”吓住,心理应当永远是年轻的。另一方面,尽管年龄渐高,但如精力充沛、耳聪目明、兴趣颇多、活动能力不差,更不能说自己“已经老了”,决不能轻易认可自己“老了”。

也许有人认为老是客观存在的,你不承认自己的衰老,不说“老了,不中用”之类的话,衰老还是要向你走来。此话不假,但是,据老年心理学家的调查,大部分“老年意识”出现晚的人的寿命,要高于“老年意识”出现早的人的寿命。从心理或精神上“拒绝”衰老,确实可以推迟衰老的到来。有人提出“自己主宰自己的寿命”,就是基于这个道理。

国外有人概括10条长寿“秘诀”。其中重要一条就是:“不要谈论衰老,避开那些为衰老而忧愁的人。”

为何老年人忌分室而居?

不少老年夫妇由于上了年纪而喜欢清静,为减少夫妇间睡眠时相互影响,便长期分室而居。有的是夫妻不和,生活上不协调而分室独居。要知道,这对于老年人弊大于利。

一方面老年夫妇同样需要性爱,另一方面从防病治病这个角度来讲,老年夫妇同居一室可以相互照顾。现代医学证明:许多致命性危重急症,如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不仅仅发生在剧烈活动或情绪明显波动的时候,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者也屡见不鲜。有些危急重症,如脑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等,恰恰多是在夜间入睡安静状态下发病。据近几年统计资料表明,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无痛者多、合并症多,而且大半数发生在静息状态下和睡眠时。再加上老年人反应能力较差,自己生病觉察不出来,结果致使有些重要疾病前兆被忽视,待主观感觉症状明显时往往病情已很严重,以致耽误病情,失去抢救时机。在医学上有一种“睡眠猝死”的病例,就是在睡眠的过程中发生的。据日本报道,东京每年发生这种猝死约100余例;在我国,睡眠猝死也时有发生,尤其是患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注意。即使平时没发现有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也不应忽视在夜间有突发病的可能性。可见,老年夫妇分室而居对夜间健康监护是不利的。

此外,老年人情绪上易出现波动。特别是离退休后,对于几十年来工作、生活在集体之中,与周围同志的关系及对家人的关系都已经形成了习惯,很难适应退休在家的生活,如果到了晚间时妻又分室而居,就会逐渐产生孤独感,甚至还可能使老年人的性格变得抑郁、愁闷、狭隘,这些心理状态会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必要的苦恼,影响身心健康。要知道,在生活中最能体察对方心理上发生微小变化的只能是夫妻,尤其是老年夫妻睡眠都较少,晚间同床共枕,互相倾诉衷肠,相互开导,这样白天生活不适的感觉和不愉快心情,就会在老夫老妻双方互相体贴中烟消云散。这种在心理上必不可少的补充会使夫妻双方产生一种温暖、协调的健康心理,从而有利于大脑皮质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理协调,促进体内分泌出对健康长寿有益的激素酶和****胆碱等物质。这样不仅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十分有益,而且也为老年夫妻间的生活增添了新的乐趣,从而感到晚年生活幸福,余热生辉。

可单身吗?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从心理学角度讲,中老年丧偶是极大的不幸,甚至会因此产生机体压力,加速机体衰老。

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丧偶再婚,这是合乎情理的,然而一些人,甚至一些年轻人对花甲之恋还存有陈腐观念的偏见,对老年性感情、性要求和性美学讳莫如深。因此,一些老年人对再婚有羞怯感,甚至望而生畏。老人求偶,从生理上是需要的。人到晚年,不论男女,仍有性感情、性欲望,而陈旧的观念又恰恰忽略了这种对性的自然要求。有人对261名男性和241名女性进行了调查,发现61~71岁这个年龄组中的男性,约有73%性生活频次为每月一次或一次以上。可见,一个健康的老年人,衰老并不意味着****的必然减退和性高潮的丧失。生理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老年人进行有节制的适度的性生活,能够增加晚年生活的乐趣,对健康长寿是有益的。

从家庭结构方面来看,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以夫妻为主的“核心型”家庭在逐渐增多,多数年轻人愿与长辈分居,而老人越是上了年纪,就越感到孤独,甚至会在精神上形成可怕的阴影:如果有老伴相依,精神上还有所寄托,心理上可得到安慰,生活上相互照顾,这些都是老人得以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据调查,在那些“二次婚恋”的人中,75%以上的人,对“花甲之恋”感到满意。老人结伴生活,晚辈也可放心在外工作,此乃两全其美。

为何忌抑制性生活?

由于陈腐观念的偏见,人们对老年性感情、性要求和性关系讳莫如深,再加上“老年性生活有损身心健康”,“老年人不能再进行性生活”这类论调的压制,致使不少老年人长期抑制乃至停止性生活。从养生学的观点来看,这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尽管老年人随着性激素分泌的衰减,其性功能和生殖能力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退,但由于以往生活经验,心理活动的影响和神经条件反射的存在等原因,在大脑皮质中留下的痕迹仍然使老年人保持着对性爱的要求。据美国杜库大学对年龄在60—71岁的261名老年男子进行调查时发现,对性生活有兴趣的占90%,其中有强烈兴趣的占10%,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性科学研究会对6200名老年男子做调查表明,其中80—90岁对性生活有兴趣的占50%。日本1979年对3个地区500名老年协会会员调查发现,有****的男子占92%,女子占52%。在我国部分城市局部调查证明,60—70岁有****需求的男子占87%,女子占48%。另外,前苏联长寿研究委员会在对几千人进行研究后发现,超过60岁仍保持性行为的人能增寿8—10年;尽管激素的分泌与****一般在60—80岁之间下降,但在80岁后可以明显回升,到了90岁男女的激素的分泌及****均可恢复到他们50来岁时的水平,而且证明抑制****超过一个月会影响健康。

人的衰老必然会引起性生殖器官的变化,女性绝经后的生理变化常使性生活变得不顺利,这是必然的。女性更年期时卵巢分泌的雌激素急剧减少,****壁弹性丧失,润滑功能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妇女采取雌激素补充治疗可减轻生理变化所引起的****不顺利,女性还可以使用润滑剂,这也有助于****的进行。最主要的是,性功能更多地取决于性活动以及心理方面的因素。据报道,没有性生活的老年妇女,要比有性生活的同龄妇女****萎缩来得快。同样,长期放弃性生活的男性,一旦恢复性生活,****常常很久不能****。因此积极的、有规律的性生活,可以防止老年人性功能的“废用性萎缩”。为了延缓性器官的衰老,这个问题应引起老年人重视。

要知道,衰老并不意味着****的必然减退和获得性高潮时丧失。正常人对性的感受,几乎会伴随着他的一生。大多数人对性生活的欲求,从青春期起始直至高龄,始终延续不绝。而女性****与年龄无关。同样,健康状况良好的男性,只要家庭生活和睦,性功能通常可延续到80岁以上。所以老年人的性要求是自然的、合理的。如果长期地、自动地、有意识地控制乃至停止性生活,久而久之便会产生性冷漠。男性性冷漠可诱发精神性阳痿,性冷漠者大多有严重的抑郁症。不要以为对性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仅在青年时期,中老年人同样有对性生活的要求。

性生活只要保持一定规律,对老年人性心理和身体健康都大有裨益。据国外资料表明,老年男性的性生活最适频率为:65—74岁每18天1次,75—79岁每23天1次。一般来说,青年人每周2次,中年人每周1次,老年人每月1~2次较为合理。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无法机械地规定。有关学者认为应以性生活的第二天无疲乏感为宜。如果感到倦怠、腰酸、乏力、食欲不振,又无其他原因存在,那就要考虑是否与性生活过度有关,并及时纠正为好。至于老年人****姿势的选择应以体力消耗小,体位舒适为原则,以适应其兴奋性慢,体力不充分的特点。生理和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老年人进行有节制的适度的性生活,能够增加晚年生活的乐趣,延迟衰老进程,对健康长寿是有益的。

与街坊邻居相处有何禁忌?

人老后,尤其是退休、离休后同事来往少了,连自己的子女也多分居另过,即使身边有子女,也多是早出晚归,不能整天守在老人身边,所以处好邻居关系,彼此关心照顾就非常必要了。因为邻居近在咫尺,处得好了就和一家人一样,在关键时刻往往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邻里之间,同居一院,或楼上楼下,朝夕相见,生活习惯不尽相同,难免会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矛盾,引起双方不快。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就会伤害和气,影响团结。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特别注意会影响邻里关系的因素,多严格要求自己,多为别人着想,不要光顾自己方便,不管对别人的影响。有些老人关门独居,“各扫门前雪”,不愿和邻居往来;有的常因为某些小事便发生误会或口角,长期不相来往,更谈不上互相关心、互相照顾了。要想搞好邻里关系,最重要的是要有和睦相处的愿望,不要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不要相互指责,而要互相谅解,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如邻居有的上夜班,白天需要休息,就要尽量避免大声放录音机,更得避免做剁肉、劈柴等震声很大的家务。住楼上的动作要轻,不要影响楼下人的休息;阳台上放墩布,注意不要让水滴到楼下。总之,邻里相处不要光想自己,要多为邻居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