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宜忌1000问
2693700000016

第16章 营养进补篇(3)

一提起进补,人们总会首先想到贵重药品,似乎进补就是吃贵重药品。于是要求进补者的目光都瞄准了鹿茸、冬虫夏草、西洋参、野山人参、枫斗(云南黑芦草)、龟甲胶等名贵中药材。有的人一次进补费用就达数百元甚至千元以上,以为价格越昂贵,其补益作用越大。某些人服用名贵中药以后,的确起到了强身壮体的作用,可以说是花钱也不冤枉;然而,有相当一部分人吃了名贵中药后,出现许多副作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虚不受补”,真可谓进补不当,花钱买罪受。中医进补主要分补脏和补腑两大类,补五脏应以补药为主,补六腑应以通为补。而补五脏也不一定要用名贵中药,应坚持“滴水穿石”的原则,反对“一暴十寒”;要根据五脏虚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少量、长期给药。至于六腑以通为补,则更用不上名贵的中药了。六腑主要与消化、泌尿系统有联系,保持消化道的畅通和吸收良好就达到了进补的目的。如大便不畅、机体消瘦、食欲不振,这类病人如服用鹿茸、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就如火上浇油,必然会出现副作用。此时只要用上大黄制剂,就能使大便通畅、食欲增加,病人的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口味大增且吸收良好,正是“不补之中,真补存焉”。我国民间有句俗话:“人参杀人无罪,大黄救命无功。”可见,药不分贵贱,只要能对症治病,几分钱的药也能进补,若不管什么病,胡乱进补,人参也会置人于死地,所以进补不一定要用贵重药。

为何补药忌贮存不当?

贮存不当,补药补品常会发生变质的情况。最常见的变质现象有发霉、虫蛀、泛油、变色等。对于虫蛀的补品和补药,如果蛀的程度还不严重,不影响它的原有性能,将虫蛀部分去掉后还可服用;如果虫蛀情况严重,就应全部抛弃;至于发霉、变色或泛油,说明补品、补药的性能已经变化或丧失,不宜继续服用。但是也有例外,如春至天暖,膏类补药浮面发霉,下层并不会变质,只需将发霉部分除去,采用隔水蒸炖的方法,仍可照常服用;当归放置日久泛油,虽不可再作补血药服用,但具有养血润肠作用,可用来治肠燥便秘。

一些人买回来的补药未能及时服用,或者是别人送的礼品,一时不知道如何服用,因而补药的时间放长了。千万不要以为补药放的时间越长越好,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药物的治疗作用。中药材的贮藏需要干燥、低温、密闭、避光等条件,一般家庭很难完整地具备这些贮藏条件。因此,购买补药的量要恰到好处,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阿胶是一味滋阴补血的中药材,民间流传说越陈越好。人们习惯在冬天买一点阿胶存放着,等到隔年后的冬天再吃。但在梅雨季节和炎热高温中,阿胶如果稍微保存不好,就很容易发霉。家庭贮存时,可把阿胶贮于木箱(盒)内,箱底层放少许石灰或其他吸潮剂,如硅胶。这样可防止阿胶因受潮而结饼、起霉花。如是上一年未吃完的阿胶,应先用纸包好(100—200克的小包)。纸包内应衬一层老油纸,每层胶之间也应垫一张老油纸。如果没有老油纸,则可用食品塑料袋代之,以防阿胶与纸粘连。箱内石灰注意不要放得太多。其他胶类,如鹿角、龟甲、鳖甲等亦可参照此法保管。

用电冰箱存放食品,具有制冷、保鲜等功用。于是,有的人也用电冰箱来存放一些补药,例如红参、党参、天麻、人参、鹿茸等,以为这样可以达到长期保存的目的。其实,这完全是个误解。因为将补药放进电冰箱内,时间长了,容易受潮变质,破坏药材的药性,影响其使用价值,因此,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贵重补药,最好还是采取传统的方法,即先用铁锅把米炒黄,待放冷后与药材同放玻璃瓶内,密封贮藏为好。

为什么人参忌随意服?

人参,具有大补元气、宁神益智、生津止渴与抗癌、抗衰老等作用,为名贵滋补药物之一。但是,服用人参进补要注意不可过于随意:

①服用人参因人而异。服用人参应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处理,故高热、大便结燥、小便赤黄、舌苔黄,属实热证者不宜用。另外,健康儿童也不宜服用人参和人参类补品,谨防儿童性早熟,不利正常健康发育。

②切勿长期大量服用人参。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病研究所的西格尔博士研究发现,人参中含有达玛烷二醇糖和三醇糖苷的成分,连续大剂量服用,易出现中枢神经兴奋,导致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病、易于激动,或表现为性情抑郁、食欲减退、低血压、过敏等症状。

③晚间不宜服用人参。人参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可抗衰老,人参辛甙对人体有保暖作用,可以补体。但人参对大脑皮质有兴奋作用,晚上服用人参易导致失眠和饱闷。中医认为,服用人参最好在早晨漱口之后,空腹服人参,活动后再进早餐,既可吸收,又不滞气。

④人参不宜与浓茶同吃。人参有大补元气的功效,但不宜同时喝浓茶。因为茶中含有******等成分,可与药物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致使药效降低。

补酒有哪些禁忌?

人们平常吃的药酒,大部分是把药物浸渍在高粱白酒或黄酒中制成的,是人们常用的中成药,如豹骨酒、国公酒、五加皮酒、木瓜酒,以及一些其他的滋补酒,如人参酒、龟苓集酒和参杞酒等等。药酒是含有许多有效中药成分的酒,能长期保存不会变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使用药酒的目的,是使中药借用酒的辛温行散之性,以活络通经,起到防病治病、健身养生作用。

药酒在医疗上是被作为药来看待的,它不同于一般的酒,有一定的疗程,病除以后,一般不必再服用,使用剂量也较小,可根据病人对酒的耐受能力,每次服15~30毫升。药酒中的酒精量不多,虽然许多资料认为酒中含有某些有害物质,但因量少,加之健康人的肝脏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对人体不会产生有害影响。

不少学者认为,少量饮酒可使人唾液、胃液的分泌增多,能够促进胃的消化和吸收。因此,遵照医生嘱咐,饮用少量药酒无妨。但药酒不宜一次饮用过多,以免药物中毒,影响肝肾功能。

一般来说,秋后和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也最适合服用补酒。补酒性温,有温阳散寒、补养气血、调补肝。肾等作用,对阳气虚衰、气血双亏、肝肾不足的人最为适宜。到了春天,气候转暖,阳气上升,补酒一般不宜再服。另外,阴虚阳旺有低热表现的人、高血压病患者、孕妇和儿童不宜服用。

为何药膳进补忌乱用?

以药膳进行“食补”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组成部分,数千年以来深受民众的喜爱。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科学管理,在制作人员、制作工艺、材料标准等方面没有严格的规范标准,以致许多饭店餐馆厨师以为在菜中放点枸杞、人参、虫草等就是药膳了,并大吹特吹“滋阴养颜,补肾壮阳”。

制作药膳,烹饪师既要掌握基本的烹饪技术,还要熟悉中草药制剂的炮制技术和规范原则,否则将失去或减弱药物的效果。一些餐馆乱用一些“稀奇”的原料做药膳,实是哗众取宠。不少街头餐馆里的药膳品种的配方不符合中医药理论,也不问服用者的情况,乱施补膳。事实上一种药膳不可能适合所有的人。

对不同征候要用不同的药膳,如老年人多为肾虚、脾虚,可选用女贞子、鳖汤或黄芪炖鸡等;对消渴病患者可用荞麦人参面、南瓜山药粥等。其次是“因人因地施膳”。因为药膳是功能性较强的食物,必须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宜的种类,否则,长期偏食一种,就可能影响体内的阴阳平衡。同时还要依照当地气候的不同,选择适宜的膳食,如应用补肾养阳类药膳,在中国西北严寒地区药量宜重,而在东南温热地区,药量则宜轻。最后要做到“因时施膳”。一年中存在春温、夏热、暑湿、秋凉而燥以及冬寒等特点,要根据不同的季节选用相应的药膳。如目前大多药膳都以进补为主,但必须根据季节的冷热特点分别进行“清补”、“温补”、“平补”和“热补”。

药膳有三个特点。

①美味可口。药膳以食物为主,经过特殊加工。食之味美,见之形美。功效在饱腹之后,收益在享乐之中。

②易于久用,疗效亦佳。药膳的食谱品种,主要来源于历代有效方药,加之其制作的又是菜肴、饮料、糕点等美味佳品,最易为中老年人接受。

③安全无副作用。

为什么说忌补肾不当?

中医的肾不是一个解剖学上的具体脏器,而是包括内分泌、免疫、泌尿、生殖、呼吸、神经、血液、运动等系统功能的概念。中医学认为,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长、壮、老、死,是肾中精气逐步充盛再由盛至衰的过程。幼年肾气逐步充盛,就有了“齿更发长”的变化;青春期肾气进一步充盛,女子出现月经,性功能渐渐成熟,具备生殖能力,男子产生精子,生育能力成熟;壮年期肾精充盛,筋骨强劲,肌肉壮满,各种功能强盛;进入更年期,肾精由盛转衰,逐渐出现脱发白发,牙齿松动,疲乏无力,性功能下降;进入老年期,肾精更为亏少,生育能力丧失,可见,肾虚在各个时期皆可见到,但最多见于更年期以后,而青壮年期则较少。

更年期以后真出现肾虚了怎么办?回答是既可用药物补肾治疗,也可采取其他办法。中医认为,对于虚证,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神补不如精补。因此,一些虚证可以通过调节生活规律,调整饮食结构,加强功能锻炼,调整情绪等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主人之生长、发育、生殖,补肾有促生长、优育、延缓衰老的作用。像儿童大脑发育不良、婴儿脑瘫、习惯性流产、老年痴呆、早衰等均可采用不同补肾方法防止与治疗。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免疫功能低下,难治性冠心病,脑髓脊髓的病变,慢性肾炎,反复发作的泌尿感染,男性****功能障碍、早泄,妇女月经不调、子宫发育不良、不孕、畸胎等,通过补肾也很收效。

补。肾虽有益,但补之不当亦可致病而生祸端。儿童补之不当可促早熟、发育异常;青年人补之不当,可致****功能障碍、早泄、遗精、阳强不衰;中年人补之不当,可致精神异常兴奋、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老年人补之不当,易引发脑卒中、脑血管意外。

现代研究认为,补肾药物的作用应该是多途径、多侧面、多靶点的,其中很重要的途径是作用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增强网络的功能,纠正下丘脑、垂体、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紊乱,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人体物质代谢,清除自由基,增强性功能,提高生育力,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然而在当前却有一种错误趋向,即保健品中以补虚为主,补虚以补肾为主,补肾又以补肾阳为主,导致补肾壮阳之品被滥用。请不要擅自补肾,妄用壮阳之品,也不要轻信广告的宣传。有病还得找医生,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调补,方才对身体有益,不生祸端。

许多****功能障碍患者在长期服用补肾壮阳药时遇到了一些烦恼,如前列腺充血,性生活后会阴部、精索、****坠胀不适等。专家通过对市场上所售的标明可治疗****功能障碍的60余种补肾壮阳药进行调研后发现,尽管名称不一,90%以上是同一类药,组成大多是鹿茸、鹿鞭、海马、淫羊藿、阳起石之类,皆为有补肾功效的药品。在我国,受传统习惯影响,男子一旦得了****功能障碍,就被认为是肾虚,再加上有些宣传过分夸大补肾壮阳药的作用,导致不少患者滥用此类药物。

在对400例****功能障碍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功能障碍发病年龄已明显年轻化,大多数患者身体壮实,声音洪亮,并没有平常所说头昏耳鸣、腰膝酸软、脱发及牙齿松动等肾虚症状。由肾虚导致****功能障碍的患者仅占7.06%,这就说明了肾虚并非****功能障碍的主要病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主要是取类似雄性激素样的作用,真正由于雄激素减少的****功能障碍患者,主要是****发育不良所致,除****功能障碍外,还有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等表现。

为什么不同年龄的人宜选择不同的食物?

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合理的营养是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小儿脾胃薄弱,基础代谢旺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小儿因消化功能尚未健全,饮食不知节制,易患积滞,因此食补时应选用健脾胃、助消化的东西,如麦片、扁豆、鱼类、鸡蛋之类食物。

青壮年身体健康,只要平时饮食合理,注意营养即可,一般无需特别补益,体质稍差者可多食用一些滋养清补类食物,如老鸭、蛋类、水果等。

人进入老年期后,组织器官逐渐退化,内分泌的改变尤为明显。如果保养不当,就会出现各种虚证。一般说来,人体自50岁以后,五脏功能减弱,脏器的实质也相对减退。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肾气渐衰,肝肾不足,所以补益肝肾是老年人必不可少的方法。另外,老年人各方面的生理功能渐渐减弱,常表现为皮肤干燥、头晕眼花、耳鸣腰酸、容易生病,所以老年人也应该注意补益气血。食补时可选用蜂蜜、鸽肉、芝麻、核桃、栗子、海参等食物。

不同年龄的妇女由于其生理状态变化不同,因此食补时应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需要来补益身体。少女发育尚未成熟,食补一般应以补肾气、益精血为主。可选用鸡蛋、黑豆、猪肝、大枣等食物。现代女性结婚以后普遍有脸色发黄的现象。由于身兼家庭、工作两方面的重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精力的同时,长期紧张操劳,因而忽略了自身的调养,身体逐渐虚弱,常见有头晕、疲倦乏力、心悸失眠、手足发麻、面色苍白或萎黄等,容颜逐渐出现衰老、变黄,皮肤干涩枯黄,中医认为这是气血两虚的表现。长此下去,不仅影响身体健康,更会影响夫妻感情。漂亮的外表是每个女性梦寐以求的,很多女性尝试以各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找回青春的风采,其实,气血调和才是健康美丽之本。中医学认为,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脏腑。有的女性因为久病,饮食失调,情滞不畅或失血过多,新血未生,或脾胃虚弱,生血不足,常常导致气血亏虚,气滞血淤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女性尤其在经、孕、产、乳四个时期,耗血、失血过多,更易出现上述症状。面色发黄等皮肤问题,也是由于体内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皮肤细胞新陈代谢减慢,血液微循环不良的影响,使肌肤得不到充足的养分和水分造成的。因此,“虚则补之”,气血的调养对女性至关重要。从调节女性内分泌人手,益气补血,活血通络,滋补肝肾,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微循环,及时将沉积于皮肤的色素及人体废物排出体外,将更多的养分带至肌肤,使肌肤自然红润、细腻、光滑润泽,健康而富有弹性,还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黄褐斑、肌肤干涩等,延缓皮肤衰老,有效调理身体,自然健康美丽,焕发迷人风采。青壮年妇女有月经、妊娠、生产、哺乳等生理特点,血液易亏,食补应以健脾胃、补肝血为主,可选用大枣、鸡蛋、芝麻、猪肝、桂圆等食物。老年妇女进入更年期、肾阴阳两虚,食补应以益肝补肾为主,可选用大枣、核桃、芝麻、鸭、鱼、蜂乳、燕窝、银耳等食物。

为什么老年人进补忌过多?